岳阳网> 县区

华容“旱改水”助农 增收4000多万元
作者:刘立武 严非平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7日    责任编辑:许铭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刘立武 严非平)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已将华容县实施“旱改水”项目的做法作为全省样板,上报国土资源部向全国推介。该县是全省实施“旱改水”项目首个试点县。全县5.3万亩“旱改水”,一年让农民增加纯收益4240多万元。


6月份的一天傍晚,骤雨初歇,华容县棉种场千亩荷田,三五成群的人们不约而同来到这里赏荷散步。翠绿的荷叶丛中,荷花亭亭玉立,娇羞欲语;鲜嫩的花蕊上,水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荷田间,不时惊起只只白鹭。


“这1400亩荷花,一年前还是高低不平的旱地,去年‘旱改水’还没完工,就被湖北丰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现在变成了发家致富的荷田。”谈起“旱改水”带来的变化,华容县棉种场场长丰辉感慨不已。他说,不仅如此,环境卫生也由全县农垦系统11个“小三场”评比中的倒数第一蜕变成第一名。


华容县是全国棉花、水稻、油菜优势产业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5万亩以上。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棉花行情急转直下,村民对旱涝保收的水田求之若渴,却因改造成本太高而望田兴叹。


2014年,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调整。针对新的政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确定,计划采取旱地提质并满足水田生产条件的“旱改水”项目模式,从另一途径达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占补平衡”效果。华容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把握住省国土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启动“旱改水”试点工程这一机遇,抢先申报,5.3万亩“旱改水”项目很快立项,华容成为全省实施“旱改水”项目首个试点县。项目总投资1.29亿元,覆盖操军、北景港、团洲等8个乡镇25个村场。


精细化管理是项目实施的关键。该县严格把好项目招标、现场管理、工程质量“三道关口”。


“项目最大的优势是群众说了算。”6月22日,北景港镇鲤鱼鳃村群众代表吴长付说,村里在拿“旱改水”规划时,先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现场公示后,再集思广益,县乡干部、村民代表先后经过了6个来回才敲定方案,事实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工程建好后群众十分满意。”


在项目现场管理上,该县实行责任“沉底”,质量由乡、村干部、村民监管,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职责与奖惩。“权责下沉后,乡镇、村场很好地履行了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及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发现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华容县国土资源源副局长彭子能说。


在质量监督中,决不搞“下不为例”。项目启动实施以来,该县共下发施工单位质量问题专题通报2次,约谈项目经理6次,下达暂停施工令7次,下达整改通知49次,拆除不合格护脚槽、底板、边坡衬砌1337米、清退不合格材料19批次。


北景港镇鲤鱼鳃村1800亩耕地,由于种棉不赚钱,种水稻不得水,每年抛荒三分之一。“旱改水”项目实施后,土地迅速“走俏”,流转价格由以前的100元/亩上涨至目前的800元。土地承包大户赵三平受益“旱改水”带来的实惠,承包了110亩土地,全部实施稻虾连作,一年纯收入30多万元。


通过“旱改水”,耕地排水条件明显改善,增加了耕层厚度,提高了农田产出率,实现了藏粮于地。2016年6月,湖南省农业厅土肥站组织专家评审,认为项目区提高耕地等级3至6级。


“旱地种棉,亩平收入不足700元,如计算人工与物化成本,收不抵支。而改种水稻后,每亩平均收入可达1500元,每亩增加纯收入800元,全县5.3万亩旱改水,共增加纯收益4240多万元。”华容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唐生虎说。


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劲松掰着手指头说:“按旱田与水田的产值换算,通过‘旱改水’, 全县相当于另外增加了6万亩旱地或者2.8万亩水田,为‘占补平衡’找到了新的出路,也符合群众的迫切需求。”


在项目建设中,华容国土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将护坡六方块由传统的实心块改为带孔生态块,并建造生态池,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营田镇召开灾后重建部署会
为贯彻落实区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7月14日下午,营田镇召开灾后重建部署会。谢加旺希望营田镇广大干部能够齐心协力,把营田镇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镇长谢加旺就如何开展近期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梳理情绪。
最火资讯
粗心司机忘拉手刹 客车“无人驾驶”险酿大祸
7月13日晚,湖南省高警局岳阳支队临湘大队服务区处理了一起奇怪的事故,一辆鄂A牌照的大客车冲出停车场,车尾坐在停车区的护坡上,车头高高扬起。奇怪的是,事故发生时车上竟没一个人,车辆也没有被撞的痕迹,旁边也没有受损的车辆。
岳阳经开区:嘘寒问暖走穷亲 真帮实扶促脱贫
君山区委书记谢胜现场督导精准扶贫工作
”7月12日,君山区委书记谢胜来到良心堡镇福星村和钱粮湖镇三角闸村现场督导精准扶贫工作,并现场打电话“考”联点领导和扶贫对象,是否真正践行了精准扶贫,取得了实际成效。谢胜强调,精准扶贫需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户因地制宜谋求一条持续发展之路,打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谢胜当场打电话联系了一位肿瘤专家,并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大病救助、民政救助等帮扶措施,确保孩子的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