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作者:    来源:凤凰文化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30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汪振军 | 文

  文字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能够使用和传承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和文化能力,更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热爱。

  ◆ ◆ ◆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

  文字的使用与传承与国之命运息息相关,语言犹如空气,也许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然而,只有当它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它的重要。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不能再教法语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对学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同样,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禁止中国人学习汉语,强迫中国人学日语,推行“皇民化”教育。1936年全台强制设有日语讲习所3832处,被迫参加的学生为205214人。1940年增加到15833处,学生763263人。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已经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国,在汉字传承方面依然形势严峻。危机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实力与美国却有不小距离。目前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好莱坞、迪斯尼用英语占领了世界许多国家,不仅全世界的经济贸易、政府交往、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

  其次,国人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远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只要英语学好了就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中英语是一直是作为必修课存在的,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

  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相比而言,作为母语的汉语,就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

  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网络化、键盘化、拇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与疏离。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第四,大众文化对于汉字的冲击。

  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电视娱乐节目语言、街头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别扭,有的甚至不伦不类。

  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怎么办写成“肿么办”,朋友写成“盆友”,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妈妈写成“麻麻”,悲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尽善尽美写成“晋善晋美”,另外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产生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

  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我们看到,今天汉字传承也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于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于汉字的热爱,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 ◆ ◆

  汉字是不是非要拼音化?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了自己文化的渊源与特点,也就不会在其他文化面前有一种自卑感。越是对自己的文化了解之深,越对自己的文化有超乎寻常的感情。

  理性比较,将中国文字和文化放在世界的格局中,才能认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从历时性和共时性来认识汉字,我们就会发现汉字有五个特点。

  一是神圣性。中国人历来对于文字有敬畏之心,认为它与神灵相通,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从伏羲画八卦到河图洛书,从距今约8000年左右贾湖遗址刻画符号到3000年左右殷商时期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文无不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汉字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所体现的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体现。

  二是延续性。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从诞生到今天,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不管发生了怎样的王朝更迭和异族入侵都一直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特性。

  汉字演变从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商周时期的金文、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东汉时期的隶书 、魏晋时期的行书、汉魏到唐代的章草、今草、狂草,隋唐时期的楷书,宋代由于印刷术出现的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

  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具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这正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区别所在。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三是规律性。中国的汉字成千上万,但并不是杂乱无章,随意而为,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人们知道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 指事、形声、 会意,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却是形声字,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最能体现形、音、义三者的结合。

  汉字的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不管如何都有一个中心,都是四四方方的方块字,汉字形体结构具有均匀、对称、平衡、向背、俯仰、稳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及规律充分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灵感和智慧,也体现了汉字与世界其他表音文字的区别。

  四是艺术性。汉字作为书写性文化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谱》)

  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舒展与凝重,沉静与飞扬,直与曲、浓与淡、干与湿、实与虚,千变万化,奥妙无穷。

  从李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的作品我们能够看出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与光辉灿烂。

  五是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一方面各地方言如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又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北京话与广东话,上海话与新疆话,河南话与福建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的时候可能大家听不大懂,但写到纸上却一目了然。中国方言有趣、传神、准确、生动,无不与各地的文化习俗与风土人情有关。

  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增进了人们的感情,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已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从“中国文化落后论”推导出来的“汉字落后论”甚嚣尘上,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中国文字应该向西方学习,即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废除汉字,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这种思潮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建国后,围绕汉字改革在五六十年代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不过作为国家策略的文字改革却一直向前推进。

  文字改革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推行简化字,二是推广汉语拼音方案。虽然,当初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件事,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不是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汉字是不是就没有自身的优势?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优势无可比拟。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正因如此,汉字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又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仅如此,汉字还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因此,作为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没有必要有一种自卑感。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从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如此。

  ◆ ◆ ◆

  如何传承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哲学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正是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

  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树立汉字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和应有尊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应担当的文化责任。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一是国家要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把汉字传承作为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上升到国策水平。

  确实使每一个中国人认识到:弘扬汉字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全世界华人对于中国的认同感;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和人文交流。

  因此,国家必须制定汉字文化发展战略,颁布《汉语文字保护法》,设立中国汉字文化节,汉字书写日,举行仓颉汉字文化大典。

  二是重视教育传承。将汉字传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要将书法课作为必修课,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在大学,每个专业要开设一个学年的中国语言文学课。在整个大学毕业时,要有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

  从小学生开始要“书简认繁”,大学中文、历史、书法、中国画、中医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会繁简两书。鼓励学校开展汉字文化寻根之旅,使学生对中国汉字有直观感受,培养对于汉字的热爱。

  三是重视汉字的规范使用。在《汉语字典》里面的简化字旁边必须标注繁体字,在学校、车站、医院、广场等公共空间倡导繁简共存,提高大众对繁体字的认知率。对于公共空间、出版物、网络上汉字和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要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要有必要的治理措施,从而规范汉字、纯洁汉语。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四是重视汉字形码软件的开发和推广。20世纪80年代,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形码输入法的研发和推广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推进汉字形码软件的开发、升级和推广,同时,保障汉字输入繁简转换,使形码输入作为各级各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五是重视汉字文化传播。鼓励并支持电视开播汉字文化节目,如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书法五千年》等,倡导大众书写汉字,弘扬中国文化理念。

  “一笔一划写字,一心一意做人”,方方正正,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浩然正气。设立全国性的汉字文化的大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传承中华文化记忆,提高汉字使用水平。

  六是重视对外文化传播。除了政府、学校、学术团体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还必须通过一流的文化产品,如图书、期刊、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演艺等占领国际市场。为此,国家应大力支持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

内忧外患夹击中国汉字,咋办? <wbr>| <wbr>豫记

  继承与弘扬汉字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汉字兴则文化兴。汉字复兴了,汉语强大了,中国文化才能像参天大树开放出鲜花和结出累累果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