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乾隆朝三个阶段对《红楼梦》流传的影响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百家讲坛》节目《成败论乾隆》中,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作家张宏杰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论点——乾隆时期分三个阶段:乾隆皇帝青年时期励精图治,宽大仁慈;中年时期一变而为严厉,高压统治,冷酷无情,制造大量处理结果非常惨烈的案子;老年时期180度大转弯,不再支持和奖励诬告。这三个阶段对《红楼梦》的流传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乾隆皇帝登基后,为了国家统一、政治安定,以武力镇压或以其他手段平息纷争,达成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的历史任务。正所谓励精图治,宽大仁慈。这个阶段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前。从刊印于雍正朝的《何必西厢》中已经提到“红楼梦”来看,这个时期应该是《红楼梦》在民间快速传看、传抄的时期。程伟元和高鹗的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之前,就已经抄录传阅。书中有批语点出,“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棠村,现在已搞清楚,是清初尚书级的高官梁清标。梁清标1691年去世,作序当在康熙朝。程高又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唯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这“本名《石头记》”,说明《红楼梦》是修改后的名称。“究未知出自何人”的“究”字,说明程伟元很想搞清作者,经过努力查找,究竟还是不知作者是谁,曹雪芹不过是书内记载的增删者,而不是原作者。作为作家的程伟元,当时46岁,他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他为什么没有听说过京城西郊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呢?或者即使听说有同名同姓的人,也被他排除了创作《石头记》的可能性。程高还说到后四十回的搜罗过程:“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当心,数年以来,仅集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已经成了“漶漫殆不可收拾”的模样,说明经过很多年的传阅,或在藏家家里受到虫蛀鼠害,远远不止程伟元猜测的“三十年”。

  

乾隆朝三个阶段对《红楼梦》流传的影响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处理了彭家屏收藏明朝野史案,下旨:“如有不应存留之书一应交出”,“各省地方务须时刻审查,倘所属内或有不法书籍刊布流传,即行禀报督抚,严拿重治。”乾隆借修《四库全书》,不惜耗时20年之久,发动禁书运动,把不利其统治的书籍销毁净尽。章太炎在《哀焚书》中哀叹:查抄书“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也就是销毁书籍的数量相当于《四库全书》中书籍的数量。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起,又加强了力度。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皇帝制造了江西王锡侯字典案,仅仅因为他编辑的《字贯》中对康熙、雍正、乾隆没有避讳又删改了《康熙字典》即遭杀身之祸;还制造了扬州徐述夔诗集案等等几起冤案,致使文人学士不敢吟风弄月了。

  

乾隆朝三个阶段对《红楼梦》流传的影响


  此外,山西王尔扬为父亲刻墓志铭用了“皇考”二字,定罪“实属悖逆”;湖北秀才程明諲为人写祝寿文,内有“创大业于河南”,“创大业”被曲解为“做皇帝”,程因“语言悖逆”被砍了头。不少作家只是用词不妥,择字不精,结果几乎都得到一个处死的收场,而家人也被充军,甚至沦为奴隶了。乾隆大兴文字狱,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捕风捉影地滥杀无辜。他与康熙、雍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算得上是文化浩劫的千古罪人。

  按主流红学的说法,西山曹雪芹死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那正是文字狱盛行之时。在这个时候,曹雪芹居然敢于写一本明显带有反清情绪的小说,书中明目张胆地将禁书、禁戏《长生殿》《牡丹亭》《西厢记》详加描述赞美,这太不可思议了!身为旗人包衣奴才的曹雪芹,有何国恨家仇,要如此铤而走险?史载乾隆元年(1736),谕旨宽免曹家亏空,曹家应该感恩戴德才是,否则也太有悖常理了。实际上《红楼梦》的增删者“曹雪芹”并非曹寅之孙,与曹家没有关系。其实清朝有的官员早就看出书中的反满内容,在其管辖的州府严禁《红楼梦》。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永忠看了私下流传的《红楼梦》,可他的堂叔虽为皇族,还不敢看,说“恐其中有碍语也”。可见文字狱有多可怕!

  经过十几年惨烈的恐怖统治,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认为火候已够,老百姓已经吓破了胆,可以歇一歇了。乾隆四十七年他72岁。他又回到了宽仁为本,对报上来的诬告案,反批评道:若如此办案,老百姓岂敢说话?要求地方上不主动挑起矛盾,不扰民。皇帝对一些小案子比较宽松处理,像墓志铭、行述里用词不当的也有只命令毁掉或重写就算了。自此时起,官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大大减弱。乾隆皇帝曾经一次性把几千人的死刑改为死缓。乾隆开始贪图享受,热衷于收受贡品。大小官员也积极揽贡品,上贡品,趁机敛财。当时腐败横行,产生了以和珅为首的一大批贪官。

  乾隆皇帝喜欢看戏,每次下江南,都要请江南各戏班到扬州演出。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召各地戏班进京祝寿。徽班进京祝寿演出,这也是文化管制放松的标志,在十年以前是不可能的事。乾隆在其六十大寿时还特意下旨,禁止演戏祝寿!

  到1791年,乾隆皇帝81岁时,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刊刻成书,大量印刷传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他们知道做这件事的政治风险已经不大,但是,把书中的“碍语”删除掉,这个工作是不可少的。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高鹗有 “奉旨修改”之嫌。程甲本先刊印完成,两个多月后又刊印了程乙本,而且做了很多改动。据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统计,程乙本120回比程甲本改动了25104个字。是否因为程甲本不符合官方的要求,赶紧做了大的修改,然后印成了程乙本?程乙本对《石头记》抄本中的“碍语”作了全面篡改,有的整段删除,并且删除了全部批语。

  

乾隆朝三个阶段对《红楼梦》流传的影响


  我们认为,《红楼梦》创作于康熙年间,作者是明朝遗民。刘梦溪先生在《陈寅恪与红楼梦》一书中说:“《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前后非出自一人手笔,且作者多所顾忌,真真假假之处多有。”但作者是哪一位或哪几位,创作过程如何,原本多少回,续书的过程如何,还有待探索确定。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狱,得以刊刻面世,对《红楼梦》的广泛传播,以至流传到海外,是非常有利的。虽后来在有的地方多次遭禁,仍得以争相刻印,除了上述历史因素外,这与《红楼梦》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以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谚语流传。两百多年来,人们看到的程乙本都是改动过的,但未署名作者。清末发现了一部有批语的80回本《石头记》(戚序本),并石印发行,题名《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红学研究发生了大变化。196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的《红楼梦》基本上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的120回本,俗称通行本,署名曹雪芹著,高鹗续。1982年以庚辰本为底本参照1964版出版了120回本,署名不变。现在出版的是2008年的第三版,在1982版的基础上增补校注,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在本书广为流传的乾隆朝就开始争论,民国初期著名的蔡胡之争也将百年,作者问题并无定论。只因上世纪中期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干预学术,胡适派观点获得高层支持,子虚乌有的曹寅之孙“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成了定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胡适派红学的观点,我建议出版《红楼梦》时不要再署名“曹雪芹著”,应改为“佚名著”。待将来彻底搞清原创者是谁,化名增删者“曹雪芹”是谁,再署上原创者和增删者的真名。这不仅是对学术原则的坚守,对学术精神的弘扬,更是对真正作者著作权的尊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