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年味湖湘韵味的美好生活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5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祭窑神祈愿“添财加薪”

  长沙晚报记者 林森 实习生 陈歆卓

  “黑石号”沉船打捞出5万余件铜官窑瓷器、“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亮相《国家宝藏》……2017年,有数千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揭开了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面纱。自唐代以来,铜官人以陶瓷为业、靠泥土谋生。祭窑神是铜官地区一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窑主们通过“祭窑神”祈求窑火兴旺,成果丰硕。

  拜窑神、点窑火、演绎“薪火相传”……2月20日(正月初五),一场原汁原味的“祭窑神”在望城铜官古镇上演。祭祀活动从“暖窑神”开始,暖场的舞龙舞狮队伍中,今年特意增加了由当地小朋友组建的“小龙”“小狮”队伍。“拜窑神、点窑火”环节里,由铜官古镇老、中、青三代人的代表一起点燃“宝塔火”,寓意“薪火相传”。到场的窑主到祭台领取绑有红绸带的柴火投入炉中,寓意新年能“添柴(财)加薪”。

  紧接着,窑神送礼活动拉开大幕。伴着锣鼓声和舞龙舞狮队伍,非遗传承人扮演的“窑神”走街串巷,将祭窑神得来的“福、禄、寿、喜”祝福送到窑主家,恭祝窑主们新年行大运。游客们若觉得意犹未尽,还可以去古街各店铺,通过摞泥、拉坯、成型、上色等环节,亲手体验一把制作陶器的乐趣。

  元宵祈福大典成新民俗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从2013年开始,“祈福株洲”元宵祈福大典就是每年株洲欢度元宵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现在已经成为株洲元宵节期间的新民俗。

  击鼓九通、鸣钟九响、鸣炮奏乐……今年的“祈福株洲”元宵祈福大典在株洲河西神农坛举行。祈福仪式现场神圣而庄严,400余位各行业人员代表组成的祈福队伍,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花篮,供奉祈福光明灯,向炎帝始祖三鞠躬,为400万株洲人共同“祈福”,祈愿株洲风调雨顺、祥和安康。

  祈福仪式上,工作人员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福包”从神农坛内请出,并传递到株洲各地,寄托人们对戊戌年美好的祝福。祈福仪式结束后,“舞动株洲”狮龙秀在离神农坛不远的神农城广场“开舞”,数十名本土书法家在这里为市民免费书写“福”字,让“福”走进株洲的千家万户。

  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自古以来便得到上起帝王、下至百姓的尊崇和祭奠。株洲作为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元宵佳节在供奉炎帝始祖的神农坛内进行祈福活动,有助于传播株洲炎帝文化,把炎帝神农氏的福气送给市民,让株洲成为有“福”之城。

  火龙灯欢欢喜喜闹元宵

  湘潭日报记者 曾明辉

  火龙腾空而起,上下翻飞,宛如神龙下凡,威武壮观。2月27日晚,在湘乡市壶天镇壶天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年一度的火龙灯表演又开始了,人们以此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壶天火龙灯是一种“口授心传”的民间艺术,从清代中期到今天,已有300年历史。舞火龙队伍由指挥、先行、火龙主体、配套辅体、乐队组成。完整的火龙舞表演,包括排街、启猖、出龙、沿街舞龙等。火龙游街,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摆设烛台祭品迎接,好不热闹。

  “我7岁开始耍火龙灯,当时参加的是火龙灯‘抬故事’:将大桌子翻转抬起,小孩坐在上面,扮演关云长等角色。”70多岁的李经世告诉记者。

  火龙灯的流行,是与壶天古街的商业繁华相伴而来的。在清代,当时被称作城江铺的壶天古街,常常无故闹火灾,传说这是当地有一条赤蛇修炼成的火龙危害百姓。当地人为了免受火灾之苦,设坛祭拜火龙,答应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杀猪宰羊祭祀、耍火龙表达谢意。这之后,果然不再有火灾。而耍火龙灯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现在,壶天火龙灯的表演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共4天,感兴趣者不妨前往观看。

  世外桃源春意盎然过大年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杨杰

  早春的微风悄悄吹开了桃花源里的桃花,红的、粉的、白的……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前日,记者来到这春意盎然的世外桃源,感受桃花荡漾、香气芬芳,一份悠然自得从心底腾起,浑身舒爽。

  喝擂茶、品长街桌宴、“穿越”千年去古人集市赶集、观中式民俗婚礼、赏中华民俗巡游,体验儿时游戏投壶、套圈、射箭、走梅花桩、荡秋千……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慕名而来的游客就这样感受着、体验着,把新年过得热热闹闹。

  从2月2日起,桃花源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桃花源里过大年”活动,年味十足,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们的热捧。大年初一,核心景区购票入园游客近两万人次。桃花源景区按照《桃花源记》的意境,经过3年的闭园提质改造,核心景区由原来不到2平方公里扩展到约12平方公里。游客可置身其中享美食、观工艺,用2天到3天时间感受两山一湖千年文化之旅、秦谷寻梦体验之旅、桃川万寿宫万寿归心之旅、万亩桃林爱情浪漫之旅。

  元宵节当天,大型猜灯谜活动将在桃花源热闹上演。除了猜中灯谜的欣喜之外,还有景区门票、酒店优惠券、擂茶券、五柳湖摇橹船体验券等丰厚的礼品等你来拿,你心动了吗?

  钢火烧龙为过年画上句号

  团结报记者 阙志明

  在湘西,过年从杀年猪开始,以“烧龙”为止。

  “龙灯龙灯口啊,问到你屋要红粑,红粑没有熟,问到你屋要腊肉,腊肉没买来,恭喜你屋生满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龙灯队伍,他们正月里走乡串寨,给村民拜年,送去新年的吉祥与祝福。到了元宵节这天,舞了一个新春的龙灯会通过不同形式的烧龙进行祭祀,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00多年传承下来,吉首市马颈坳镇成了钢火烧龙的经典场地。到了正月十五,包谷烧、钢火备好,赤膊上阵的苗家汉子饮下壮胆的烈酒后,便舞起长龙,在火海里欢呼跳跃。舞龙的汉子们一边享受花火淬炼,一边呐喊。钢火烧龙,烧的是龙身晦气。烧得越烂,新年事事越称心。钢火烧龙也是苗家汉子的成人礼,不怕火的好儿郎才能经历世事磨炼。汉子们的怒吼声、钢火筒的嘶嘶声、“嘭嘭”的爆炸声、乡亲们的呐喊声交错在一起,为“过年”画上一个欢乐圆满的句号。

  百姓戏台连唱半月辰河戏

  怀化日报记者 谌孙存

  2月19日(正月初四),怀化城区舞阳公园里,一曲悠扬高亢的《一江风》从百姓戏台上传出,随着春风扩散在舞水河边,把台前的观众带入戏里人生,如痴如醉。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找回传统年味,当地市民请来“戏班子”唱辰河戏,从正月初四唱到十八,每天两场。

  “这个戏好看,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年味。”80岁的张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是看着辰河戏长大的,那时过年过节都会唱辰河戏,多在祠堂开演,也有在露天下搭起草台唱的,他和同伴在对面的山上砍柴都能听到,豪放的唱腔在他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过大年就要唱大戏。“戏一唱,年味就来了。”自初四开台以来,不管天气如何,舞阳公园广场上都会挤满市民。他们一边看戏,一边相互交流,看到精彩处不由自主地跟着演员轻轻哼唱起来。

  辰河戏源于江西弋阳腔,融入沅水中上游的民歌、号子、傩腔,颇有地方特色,分高、低、弹、昆四种腔调,其中以高腔最为人们所喜爱,“唱起来热闹”。该戏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敲锅盖打脸盆“送老鼠”

  永州日报记者 孙存准 通讯员 唐高翔

  在永州市零陵区乡下,有一种特别而又快乐的元宵节风俗——“送老鼠”。“送老鼠”风俗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者的憎恨和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增添了节日的喜庆色彩和乐趣。

  元宵节当天,吃过元宵饭后,“送老鼠”活动就开始了。大家各自拿着家里的东西,譬如锅盖、脸盆之类,用棍棒敲打,发出声音把老鼠驱走。先从内屋起,再到外屋,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敲,一个墙角一个墙角地敲,一边敲一边大声喊:“老鼠公、老鼠婆,别在我家里咬被窝,把你送到大山里啃树脚。”之后,大家从各自家里走出来,敲着唱着到村里的晒谷坪集合,把全村的老鼠一一“赶出来”,沿着通向大山的小路一直前行,直到把老鼠“送”进大山去。“送老鼠”要送三四里路,老人们说,送得远,老鼠就识不了路,就不会再回来偷吃或损害作物了。

  当然,也有人做恶作剧。有人说,某某村对我们村不好,我们把老鼠送到他们村边上去。然后,两村“送老鼠”的队伍就会在半路上相遇,两方就会拼命地敲击手里的锅碗盆,好像哪方的声音大就会把老鼠送到对方村里似的。结果有人的脸盆、锅盖被敲得变了形,回到家里一阵心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