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史说·端午“龙舟”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许铭

“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更把心目中的英雄想象成龙的化身,唐诗人,元稹在《竞渡》中就把禹比作龙来歌颂,赞道:“壮哉龙竞渡,一竞身独尊”。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而“龙舟竞渡” 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龙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考证,“龙舟竞渡”在屈原之前既已存在。“龙舟”一词, 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 书中载有“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随后在《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等书中也有“龙舟”的记载。至于龙舟竞渡的出现则要晚得多,三国吴时,周处的《风土记》中“端午烹鹜角黍,······竞渡”较早提到了端午竞渡习俗。据闻一多先生《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考证:“······古代吴越人‘断发文身’,·····是‘处海垂之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翦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说苑·奉使篇》记诸发语。)”“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办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还在急鼓声中(那时许没有锣)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闻一多,原载1943年4月3日昆明《生活导报》第32期,11-13页)后又在《端午考》一书中指出:“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闻一多,原载1947年8月《文学杂志》第2卷第3期,1-21页)龙舟的出现可能与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而龙舟竞渡作为一项赛事出现则较晚, 但至迟到三国吴时已形成龙舟竞渡习俗。尽管对“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有楚人缅怀屈原、吴人纪念伍子胥、越人怀念勾践等一说,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还是纪念屈原说。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是日(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江曰,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舟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唐魏徵在《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唐代文秀的《端午》诗说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用龙舟竞赛来纪念先贤,这是人们对“龙”神灵的信仰,相信它能“避邪”,能保护好先贤的英灵。到了宋代,竞渡则更为盛行,每年例行两次,一次在五月初五,另一次在夏历二月初八。

关于“龙舟竞渡”的文献记载最多的是在初唐武后、中宗时期。且从唐开始,也慢慢形成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是为纪念其行廉志洁、忠贞爱国,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后椒兰自焚、怀沙沉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唐建中年间,张建封的《竞渡歌》对龙舟竞渡进行了详细描述:“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 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而李群王在《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中用短短14字:“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的描述就将几十只船同时竞赛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刘禹锡,在其《竞渡曲》下的小注云:“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义。事见《图经》。”杜甫在《长吟》诗云:“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明。花飞竞渡日,草见踏青心。”直至宋元明清,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诗词卷帙浩繁,而且具有典型的文学艺术性。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一中,也记载着龙舟竞渡活动的盛况,“其龙舟俱呈参州府,令立标竿于湖中,挂其锦彩、银碗、官楮,犒龙舟,快捷者赏之。”从这些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龙舟竞渡纪念屈子的风俗早已从楚地传至全国各地,但仍以长江以南临江河湖海的地区居多。除中国大陆在端午节有着龙舟竞渡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在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赛龙舟(龙舟竞渡)列为比赛项目。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随后,亚洲和欧洲的龙舟联合会也相继成立。随着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赛龙舟的风俗,先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龙舟竞渡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近年来也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竞赛活动,目前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每年都有约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性比赛,亚洲龙舟锦标赛、世界龙舟锦标赛均已成功举办多届。

“龙舟竞渡”,是由南方地区祭祀水神的仪式发展而来。而在荆楚地区,屈原就是当时祭祀的水神之一。岳阳地处荆楚地区,且汨罗江又属岳阳地界,所以提到“龙舟竞渡”就不得不说一说岳阳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习俗。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公元前505年建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汨罗江位于岳阳市西南方位,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汨罗市屈谭(大丘湾)合称“汨罗江”。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沿江的楚塘、渔街、凤凰山、河市、归义、红花、新市、浯口、长乐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地盛传 “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所以汨罗享有“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美誉,自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后,至今年已连续12年成功举办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

岳州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欢庆端午节并借以纪念屈子。张说在任岳州太守时曾作《岳州观竞渡》:“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诗作描绘了一副龙舟人争相竞庭,夺锦标,鼓乐齐鸣的竞渡画面。张建峰的《竞渡歌》也是任岳州刺史时所作,诗文描写细腻,生动的勾勒出了竞渡过程的激烈场景,在诗尾诗人还鞭辟入里以议论入诗:“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元稹的《竞舟》《竞渡》二诗均作于应张正甫之邀前往长沙,途经岳州时所作。二诗对岳州龙舟竞渡表示了赞美和歌颂。徐寅《岳州端午日送人有郴连》颈联:“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以描写竞渡人和官渡人表现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夏元吉作为家乡人以《汨罗怀古》叙家乡事,抒发对屈子深沉悠远的思念之情,“沉灵不返知何往,楚国萧萧空草莽”。唐人反复咏及岳州竞渡,且把洞庭湖上的竞渡作为各地竞渡的参照。吟咏的诗词繁不胜举,多以描述竞渡盛况,悼念屈子为多,还有一些借以抒发对当朝政局、社会的不满。

汨罗江畔的龙舟竞渡活动有着自己的一套流程。首先,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我们会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穿着新装,扶老携幼,抬着龙头,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完成仪式性的纪念活动后,就开始竞技性的赛龙舟活动,既祭拜龙神又纪念屈原。《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古代龙舟较为华丽,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展现了古代龙船的精丽。又如晚清《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让古时龙舟的大气之美更是跃然纸上。今天我们用来竞渡的龙船,比古时简化了许多。船分为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和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同色。汨罗龙舟比其他地方的要短7丈多,长则11丈余,挠手24—48 人,龙头有鼓手,击鼓助威;龙尾有舵手,把控方向;龙身挠手划动,宛如游龙戏水。各地龙船因地理环境以及流传风俗不同而略有差异。

“水为龙所依,龙为水之灵”,龙舟竞渡风俗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实质的物质依托和生态条件。而岳阳汨罗正好兼备以上两种条件,且作为龙舟竞渡的发源地,已把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保留至今。“龙舟竞渡”把龙、龙舟、竞渡、端午节、屈原巧妙地整合,发扬“团结、爱国、求索、奋进”的文化精神,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岳阳独有的人文资源,有着重要的精神文明价值。在2006年中国·岳阳泪罗江国际龙舟节上,台湾诗人余光中就在祭祀江神时把他创作的《泪罗江神》诗稿“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泪罗……”焚烧以追思屈原。端午节让一代又一代劳作的人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激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富民安的祈求、对屈原等先贤的深深怀念。汨罗江畔端午节鲜明的个性特征可充分展现出汨罗江地方文化的特色,不仅有着屈子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发扬了群众间的团结协作,以及对当地民俗风情的继承。

学者刘秉果认为,龙舟竞渡和民俗、节日相融合,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龙舟竞渡早以不仅仅作为一项祈求龙神保护的祭祀活动,而是一项全民性的传统民俗健身项目。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渲染节日欢愉气氛的同时,也丰富了民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不同省市、不同国家的文化沉浸在龙舟竞渡的文化海洋里,相互交融,增强了龙舟竞渡风俗的人文魅力。

一位国际友人曾说“龙舟作为体育,是岳阳冠盖世界的强项龙舟作为文化,是一台赏心悦目的大戏龙舟作为载体,是岳阳联通世界的豪华游轮。”(摘自《龙舟文化与岳阳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李秀奇)龙舟竞渡赛事的举办,是岳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增强岳阳文化软实力,带动岳阳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岳阳经济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岳阳汨罗龙舟竞渡的研究,从我国以及岳州龙舟竞渡文化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功能的角度进行了解。让我们对岳阳龙舟竞渡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继承与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让岳阳龙舟竞渡文化能逐步繁荣起来,走向世界。愿“飞龙”承载屈子精神搏桨跃浪,“桂枻兰舟兮泝洄翱翔”。

                                             向点思,阳菲

                                       湖南理工学院2015级研究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