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报班3年 我为什么同意让孩子放弃兴趣班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9日    责任编辑:李璇

  小妞告诉我,她不想再学画画了。

  老实说,我挺惊讶的。这是她这几年来第一次说想要放弃。

  我问小妞,“你真的不喜欢画画了?”

  她很肯定地回答我“是的,我不喜欢画画了。琪琪家的吉他好酷,我想学吉他。”

  3年前,小妞从画室路过就挪不开眼睛了,她主动跟我说,她一定要学画画,画画是她见过最有意思的事情。

  3年后,小妞却告诉我,她想放弃了。

  我很认真地看着小妞:“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喜欢学画画了。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欢了,那么我支持你。”

  小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周后,她很肯定地跟我说,她的确不喜欢画画了,她要放弃学画画。

  最终,尽管有几分不甘心,但是我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我把这件事讲给了闺蜜晴,晴却说我太惯着孩子了。

  孩子还小,他们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很多事物并没有客观理智的判断,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件事的标准,通常是“好不好玩”、“酷不酷”。

  可是,不管是上学,还是上兴趣班,度过最初的蜜月期以后,就不会再是一件“好玩”的事。

  当孩子选择放弃的时候,你应该逼孩子一把,度过了这个时间,孩子的兴趣就会回来了。

  可是,逼一逼,真的能让孩子重新燃起对画画的兴趣?

  不由地想到,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两个挺有趣的问题:

  1。当年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2。当年没有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有一些人会感谢家人,如果没有家人在他们贪玩和想放弃的时候逼了一把,自己就无法度过瓶颈期,现在肯定不会有这个兴趣爱好了。

  但更多的人却觉得小时候被逼着学兴趣班,觉得童年都被毁了。

  其中有个答主自曝,2年级被逼着去学小号,不但兴趣没培养起来,长大后看见小号就觉得烦,甚至厌恶一切相关的乐器。每次听到别人吹小号就得恶心心烦。

  我想每个当父母的,内心都是矛盾的。

  一方面,我们想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可以快乐玩耍的童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弯路,以后拥有体面、幸福的人生。

  体面、幸福的人生好像与无忧无虑的童年是矛盾的,因为它着眼于未来,它需要孩子拥有自主自立的能力,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投资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父母明知道逼迫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不幸福,但依然却忍不住要逼一逼。可是逼迫,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敏娜曾跟我说过,小时候自己学钢琴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的她,非常喜欢音乐,于是嚷嚷着要学钢琴。最开始,她一直都很投入,也认真练习。可在学习了一两年以后,有一段时间,她觉得学琴很枯燥。

  她跟妈妈说想要放弃,可是得到的只有妈妈的批评,说她既不懂事,也不聪明,根本不会为自己的以后打算。为了逼着敏娜继续学钢琴,妈妈不但每周坚持接送,还要每天都盯着她练琴,一再告诫她:“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自己一定要坚持”。

  敏娜对钢琴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本来弹的一手好琴的她,为了不学钢琴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练琴的时候故意弹不熟,上课和老师顶撞。

  后来僵持了好一阵,敏娜的妈妈终于同意让敏娜放弃钢琴了。

  当妈妈做出决定的当天,敏娜想到的事情只有解脱,她甚至想把钢琴送人了,因为再也不想见到它了。

  敏娜本以为自己会讨厌钢琴一辈子。

  然而最近,陪着孩子去选钢琴,当她进入琴行挑钢琴时,随手在钢琴上敲下了几个音符。

  她才发现,自己还是热爱钢琴的。只是小时候,因为与妈妈的对抗太过激烈了,让她忘记了自己对钢琴的热爱。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其实,孩子的兴趣不是那么容易消失。

  给孩子放弃上兴趣班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放弃了兴趣。

  如果真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只要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的。相反,逼着孩子坚持,反而会破坏孩子真正的兴趣和专注力。

  冬奥会花滑男单冠军羽生结弦,曾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和大家谈论过关于兴趣的话题,有一个细节引起的很多爸爸妈妈的讨论:

  小时候,这个现世界纪录保持者,曾经想过要放弃滑冰,因为每天放学都要花一小时练习滑冰,太辛苦了,他跟爸爸说,不想要继续学了。

  羽生的爸爸当时是这么说的:棒球也不会花费很多钱的,如果讨厌滑冰的话放弃也行。然后让他自己决定。

  最后羽生自己决定继续滑下去,在一则采访中,有人曾经问过羽生:如果当时父母的态度,是督促你必须坚持滑冰,那你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他说:

  很多时候,无条件的接纳,而不是强迫,才是真正给予孩子信心、勇气和力量去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

  当孩子能确认自己无论做的如何都有被爱的把握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人生、义无反顾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当然,不是每个人孩子都能早早找到一生兴趣所在。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曾看到一个调查,追踪了4000多人的长期成长,研究显示,大部分人的未来职业选择是从中学时期才出现苗头的。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实现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放到一边,尽可以做的是这两件事情:

  1、把兴趣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不断尝试和试错,感受自己做什么最开心。毕竟,作为区别于我们的独立个体,他们有权去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当孩子真正对什么感兴趣了,就给孩子更多的正向鼓励,推着他们往前走。维持兴趣最好的方式,不是打压,而是鼓励,让孩子从中能不断获得成就感。

  是的,小妞放弃了绘画,也许将来也会放弃其他的兴趣,也许她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找不到自己喜爱的事物。

  但当我们引导着她,一次次地选择、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之后,她也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多,在这个过程,她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不也挺好的么?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时间不会浪费,那些看似浪费的时间,终将会帮助孩子构建起一个更清晰的自己,确定自己想要的方向。

  作者丁颖,文章来源于公众号HeyMom养育研究所,一个科学、简单、有效的养娃专业号。 已获得授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