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90%的孩子社交能力不行,毁于父母的越俎代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4日    责任编辑:李璇

社交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成人都需要不断地去提升,更何况是孩子。但社交能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去学习提高的重点。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六妈罗罗写的文章,我们很赞同文中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干预的太多保护的太好,也许孩子反而会失去和其他人相处的本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慢一点,守在一旁,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学着和其他孩子相处解决问题,才是对孩子更好的帮助。”

来源 | “六妈罗罗”公号

01

上礼拜带六六去汽车博物馆玩,目睹的一个小风波让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有一块地方设计是有投影到地板上,好多卡通小人在跑,很多孩子觉得有趣,就不停的追着踩卡通小人。六六也上去踩来着,我就在一边等着。

场地上有两个小孩特别喜欢这个游戏,都是差不多三四岁的年龄,一个高点的男孩,一个矮点的女孩。似乎是找到了共同的乐趣,在一起玩的特别嗨,每踩一下两人就笑得咯咯的,让旁人看着也忍不住微笑。

可是毕竟这两孩子小,来往孩子又多,难免立足不稳,有一下高个男孩撞到小女孩了。两人摔作一团,在一旁的小女孩父亲赶紧过去扶了起来,看孩子没什么大碍,拍了拍灰,安抚几句,然后随口对小男孩说:“你要小心点哈,刚才把小妹妹撞疼了。”

小男孩没啥反应,这时候,在一旁的小男孩妈妈却走过来对小女孩爸爸说:“你这样不对,你不应该这样跟我孩子说,他又没做错什么,你这样伤害到他了。”

小女孩父亲一头雾水:“啊,我说什么了?”

小男孩妈妈很严肃:“你刚才否定了他的行为,他碰到你家孩子是无意的,并不是他的过错。”

小女孩父亲有点压不住火:“我说什么了?你家孩子把我家孩子弄摔了不道歉不说,我连嘱咐他小心点都不行吗?!”

就这样,本来只是孩子间的一个小摩擦,两个家长唇枪舌战的吵作一团。

再看看俩孩子,本来有说有笑在一起玩的好好的,看到自己父母因为自己吵架,也都怯怯的躲在各自父母身边,眼神躲躲闪闪的。

02

这个小风波来的有点莫名其妙,那个小男孩妈妈的过于维护孩子,从而使得很小的一件事情演变成了大人之间的激烈争吵。

看着这场争吵,我有些哭笑不得。

虽然小男孩是无意的,但是小女孩爸爸也并未责怪他,只是随口提醒一下。小孩子也需要明白即便是无意的,伤害到别人也是需要承担后果的。

小男孩妈妈却觉得孩子不是故意的,就玻璃心的去不停理论,看着像是在保护孩子,其实,却极有可能错失了孩子一次提高社交能力的好机会。

为什么在孩子的社交环境里,家长却如此紧张?如此激动?

诚然,像之前我在《孩子被打怎么办》文里写到,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对方有恶意且家长不管的情况下,我会去介入。

但更多的时候,六六和小朋友有什么摩擦,我都是尽可能的让她自己去处理。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开篇那位妈妈那样敏感,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习惯性的带着自己的情绪去过早或者过多干涉孩子的社交过程。

的确,当父母的都舍不得孩子吃亏,见不得孩子委屈。可是有一点我们却忽略了: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冲突,都是学习社交能力的好机会。

和性格是天生的不一样,社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甚至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完善。

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插手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时,其实是越俎代庖。因为我们只想着解决问题,却忘了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学习如何应对。

我之前讲过看到的一个事情,两个小男孩骑车子,前边孩子忽然停了下来,后边男孩来不及撞上去了,气不过爬起来将前边男孩车子推到,前边男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冲着后边男孩一笑,俩个孩子就都乐了,然后扶起车子,继续玩了。

特别温馨的一幕,两个孩子的情绪表达,处理方法也都有着这个年龄独特的和解特点。

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了,后边家长却过来要道歉要教训孩子不懂事,一件小事被上纲上线,结果反而弄得两个小伙伴不欢而散了。

其实,孩子需要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摩擦中,通过对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绪等等,然后学会感受对方恶意还是善意,学会判断自己该怎么做。不管是宽容还是计较,那都是孩子的选择,都是他们在一次次摩擦中去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实践机会。

而我们家长第一时间冲上去干预,有时候只会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将孩子卫护在我们的羽翼之下,却学不会自由翱翔所需要的能力。

虽然,当孩子之间有严重冲突,可能会受到伤害等情况,我们必须要去做干预。但是即便是这样,也不足以成为我们抱怨对方,继而争吵的理由。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如何正确解决这种社交中的冲突,没有孩子是光听道理就会学会做事,更多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烙印。

所以,静观其变,适时介入。而不是孩子有一点问题我们就冲上去帮忙解决问题。并且,不过早过多干涉,也不等于放任孩子不停犯错误而不加以制止,这其间的度我们要把握好哦。

03

当然,不过早过多干预孩子的冲突,并不等于我们对孩子的问题不管不问。其实,无论是在冲突发生之前还是发生之后,我们都有一些更重要的问题要指导孩子:

1.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如果不先弄清楚孩子在冲突中所认为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很容易就变成把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和人交换玩具后忽然去抢回来,我们只顾着教育孩子要分享,却忽略孩子觉得分享玩具时间够长了。只顾着讲道理,孩子只会更抗拒分享。

2.帮助孩子思考和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怎么去跟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教大家一个传球游戏来训练孩子“你来我往”的对话能力吧。这个游戏是为了帮助孩子遇到问题后能用言语表达出有用的信息。

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去那个游乐场玩吗?”

然后把球扔给他,如果他接过球只说:“喜欢。”那么球不能继续传给我。

但是如果他说出:“这个游乐场有我喜欢玩的水,还有沙子。我还玩了积木,拼了一个大房子。”那么球就能传给我。

我会继续跟他说:“那你喜欢你拼的那个房子吗?为什么呀”然后把球传给他。

鼓励他说出:“我拼的房子很厉害,白色的墙壁很漂亮,还有屋顶可以挡雨,小朋友可以在屋里玩耍吃东西。”等等,然后可以把球传给我。

就是这样的规则,鼓励孩子更多的用语言去描述具体的细节,自己的感受,对解决问题的想法等等。

小孩子讲道理有时候听不懂,但是以玩游戏的方式,更容易教会他理解规则,锻炼自己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感受,考虑自己的做法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情绪管理,是提升社交智慧的一个基础。把这个基础打好了,日后的社交环境里才会更轻松,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对于孩子而言,先试着认知情绪比较重要。

但是孩子小的时候有时候对情绪认知不够,所以在六六两三岁的时候,我就给她买过一套情绪玩具,通过各种小人的表情去判断当时的心情。比如小人瞪着眼,是生气。嘴角下耷拉,是难过。眼角弯弯,是高兴。

或者还有简单的办法,在纸上画出小人的各种表情,自己配合着做出反应,然后教孩子一一判断。

生活中可利用取材的地方很多,但是我们需要有这个觉知去帮助孩子扩展认知。

为什么这三点很重要,因为可以教会孩子怎么表达和主动成长,这些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关键点。而这些简单的方法,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互动的,假以时日,帮助孩子领会和熟练。始终要记得一点,是孩子,而不是大人要解决问题。

我们总会担心孩子以后社会能力不够好,但是却忘了问自己:是否给了孩子创造社交,表达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而孩子需要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慢慢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所以,有时候,懒一点,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面对矛盾的机会,去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你会发现,那个看着稚嫩需要我们时刻保护的小小身躯,其实也蕴含着神奇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