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岳阳县新开镇灾后恢复重建显成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8日    责任编辑:小君

  去年洪水肆掠白茫茫 今天秧苗嫩绿村民欢

  岳阳县新开镇灾后恢复重建显成效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美军  甘治国 通讯员 黄怡 陈勇平)去年8月,引起央视关注并报道了岳阳县新开镇杨柳垸、古港垸被洪水淹灭的新闻,现如今那里怎样了?5月3日,笔者来到该镇古港垸谭马组。“如今大堤加固了,机埠修好了,U型槽也修到田头了,恢复了生产,今年定会有个好收成!”村民马大波一家正在抛撒秧苗,望着稻田里一片嫩绿的秧苗,马大波高兴地说。

  干群合力,洪水无情人有情

  该县新开镇位于岳阳县西北部,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是个容易遭受水灾的农业大镇——全镇沿河共有4个堤垸,防洪大堤21公里,是岳阳县防汛重点乡镇之一。该镇杨柳垸、古港垸共有人口2544人,水田面积4100亩。

  去年7月以来,连续多日的大暴雨席卷,新墙河水位上涨到35.2米的超警戒水位,杨柳垸、古港垸属于国家行洪垸,洪水猛涨,洞庭湖和长江告急。该县委县政府执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待群众安全转移后,开闸行洪,顿时,杨柳垸、古港垸白茫茫一片。面对洪水无情的肆虐,垸区群众主动配合把洪水引入自家稻田。村名张二爹回忆当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说:“只要能保住长江大堤,保住洞庭湖大堤,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暴雨无情人有情,为了不让洪魔侵犯垸区外其它地方,保护内堤成了最激烈艰辛的战斗。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自发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救援队和青年干部队,积极参与防汛抗洪,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标准,用艰苦奋战的精神谱写了防汛救灾最朴实的乐章。

  政府重视,因地施策显成效

  笔者在采访骆爹时,问到灾后重建,他扳着手指头一件件诉说着:一是政府补贴种子钱;二是政府引进公司,土地换钱(流转土地),让村民得实惠;三是镇委书记等经常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把受灾困难户纳入扶贫户等等。

  杨柳村党支部原书记涂君保边走边说:“洪水退后,镇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立即开展灾后重建,多亏政府,不但确保我们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现在的油菜花又为我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油菜花籽收获后马上又可以恢复生产。”

  今年3月,春暖时节,垸区呈现的是一派花浪翻滚,花香四溢的景象。一批批游客闻讯而来观看新开镇杨柳垸千亩油菜花基地,在一片片密密麻麻的花丛中,前来踏青游玩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留下瞬间美好的记忆。而在几个月前,垸内3000多亩水田被淹,造成道路、农作物、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群众损失惨重。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

  自去年“7.2”洪灾后,县委县政府时刻牵挂着杨柳垸、古港垸内灾民的生产生活,该县时任县长张中于第一时间到垸内组织安排灾民的生活。新任县委书记田文静、县长曾平原几次过问垸区群众恢复生产情况,并提出具体要求。县委副书记王保林、县委组织部长周鹏,多次亲临灾区指导工作,与群众和村干部代表座谈,听情况,研究办法,现场解决问题。

  新开镇为了尽快恢复垸区生产生活秩序,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来年不耽误群众的生产和堤垸度汛安全,成立了灾后恢复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订了一系列灾后重建的工作方案和措施,迅速组织开展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拟建项目、镇党委书记孙肽,镇长毛红波带领工作组积极向上级争取、广泛动员社会募捐等方式共筹措资金280多万元,用于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水毁设施的恢复。因地制宜制订措施激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镇政府按40元/亩种子钱给予补贴,鼓励群众抢栽了倒种春和经济作物,还引进企业,积极与当地“香山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洽谈,鼓励企业参与救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以1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过来,统一栽上了油菜,最终实现了公司盈利、农民增收。同时将灾区受灾最重情况特殊困难的23户纳入县、镇精准扶贫范围,采取各种帮扶措施。

  垸区香严村村民骆文民,今年61岁,是该村精准扶贫户,妻子外出务工几年未回,因为家庭困难,儿子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去年借钱租种了40亩水稻,梦想着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让自己早日甩掉“贫困”帽。然而,就是这场洪水,把他家的水稻全部湮灭了,洪灾过后颗粒无收。在县、镇的帮扶下,现在已经恢复了生产。

  截至今年2月底,灾区水毁设施恢复共完成大堤内外坡塌陷修复5处,堤面塌陷修复3处,修筑压浸平台10处,加固撇洪堤6处,维修排渍机埠3处,新建U型槽6000多米,基础设施加固了,垸内受淹的3000亩稻田全部恢复了生产。

  恢复生产,垸区群众安居乐业

  久雨初晴,新开镇受洪涝灾害的垸区内,万福村水毁种粮大户涂文祥在田里忙碌着,60亩水毁稻田今年恢复,既种了油菜,现在又种上了早稻,他逢人就说:“没想到受灾后这么快就能恢复生产,垸区社会秩序非常好,人们安居乐业。”

  古港垸谭马组的马德保,去年因洪灾受了损失,觉得种田望天收太不能把握了,本想放弃种田外出打工,看到垸内堤防设施、水利设施都修好了,放弃了外出的念头,多承包了30多亩水田种上双季稻,想在今年打个翻身仗。像马德保一样,不少人承包了稻田,垸区群众种田的积极性又上来了。垸区内几百亩群众播种的早稻已经出苗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田间新修建的U型槽宛如一条条长龙,在守护着收割季节的到来。

  洪灾后第一个春种,只见忙碌的人群与广阔的田野交相辉映,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马路两旁都是绿油油的稻田,站在路口看过去,马路两侧绿色一望无际,浅黄色的田间小路分隔出一层层的稻田,迎着春风吹下,口齿间浸润着稻香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