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资金监管有了“X光机”
荣家湾镇鹿角村群众通过互联网+监督终端了解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情况 赵伟雄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王 丹 甘治国 黄 怡 陈勇平)“掌上平台,足不出户,你最关心的惠农资金是否到村到户到人全知道。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三湘e监督’公众号,把互联网+监督平台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那些蝇贪蚁贪蛀虫无处藏身。”在杨林街镇兰泽村,村民彭公社门口装贴着一张红色醒目的关注“三湘e监督”温馨提示。
“拿起智能手机扫码、关注,点开界面,选择所在市、县、镇、村名,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就能查到政府发放的补贴款项,选择到乡镇或村还可查询乡镇或村级民生工程、扶贫项目的各种资金发放和村级财务公开情况。”该镇联村干部孙朝晖边指导村民关注公众号,边解说操作步骤。
彭公社按照操作步骤摸索了一遍,当手机界面上到户资金一笔笔以红色数字标注时,他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这个平台真是好,往年了解自家的“三农”补贴款发放下来没有,都要拿着存折骑摩托车跑十几里路到镇上信用社查;想了解国家对我们农民有什么好的政策,村里有什么建设项目,基本都要通过同乡聊起才知道,现在好了,有什么疑惑‘三湘e监督’随时随地告诉我。”
彭公社说的“三湘e监督”,是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平台的微信公众号,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权力制约监督,针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一项举措。
“互联网+监督”在岳阳县启动至今,通过全媒体宣传、会议动员、张贴宣传画,发送短信、乡村组干部包村、片、户等方式进行多手段、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宣传覆盖率达100%,县乡村组干部、农户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关注并使用“三湘e 监督”微信公众号。
岳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绍东介绍,“互联网+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监督上。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互联网+监督”平台才能像医用“X光机”,透视每个环节、每个部件,才能体现监督的作用。
一线调研 找到群众关注点
分管“互联网+监督”工作的县纪委副书记陈庆军对自己2月份在6个乡镇18个村,7个县直部门开展调研的情况记忆犹新,“平台搭建起来了,内容还要我们去充实,要让老百姓及时看到实实在在的民生资金项目、动态。”
组织多次乡村干部座谈后,陈庆军意识到:过去全县各村是按季度或半年报一次账、核算一次,这样的话,民生资金不能及时公开,老百姓不能及时看到资金动态,要扭转这种局面,村级财务必须按月报账、核算。
为了解决职能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讨论、协调,该县将村级财务核算工作由乡镇经管站调整到乡镇财政所。这样既解决了按月报账核算的问题,财政所负责村级所有财政拨款,还能督促各村及时报账、对村级资金进行监控,一举多得。
该县在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中,纪检干部下乡村组户开展调研达32次、征求梳理意见达213条,认真分析乡镇村一线工作干部的意见,研究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整合资源,结合县域县情大胆创新,出台《岳阳县2018年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要点》,提出创新举措:扩大民生资金项目公开范围,在现有县直单位分配管理民生资金的基础上,把乡镇分配管理的民生资金明细情况也纳入到民生公开范围,到村到户全公开、无死角、全覆盖;拓展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范围,在现有公开收入和支出的基础上,把村集体财务状况、债权债务、收益分配、预决算等情况纳入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
业务培训 让群众看得懂明细账
“县里组织的这场培训真及时,方便我们全面了解政策,及时把握动态,深入进行监督,真正为老百姓的监督装上了科技的翅膀!”前不久,该县组织“互联网+监督”业务培训,参加业务培训的新墙镇马形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何军涛感慨,“过去村里群众上访,大多是为村级财务的事,不公开、不透明,现在村里的财务每月都要核算,每一张开支条据都要扫描上传进网络,开支明细一清二楚,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每笔资金去向,完全公开透明了,村级财务也规范了!”
对于“互联网+监督”的到来,黄沙街镇复兴村报账员晏建新也说出了心里话:“虽说每月都要报账,比以前一季度报一次账手续多了,但心里踏实,老百姓会相信你,村里的工作更好开展了!”
村级每月一报账、乡镇财政所每月一核算,县财政部门每月一上传,县乡村搭建起立体监督网。培训课上,授课老师正在讲解民生资金、扶贫资金的数据采集、上传的操作步骤,参加培训的县乡业务员很快熟悉了具体操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软件功能太先进强大了,只需要按时录入每笔民生、扶贫项目资金就可以了,村级开支条据扫描后可以批量上传,自动比对识别,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工作”,县财政局业务员刘刚参加培训后说道。
仅今年,该县就组织培训班6期,内容涵盖网络软件使用,民生、扶贫资金数据采集录入上传,政策解读,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等,培训县乡业务人员180人次,培训村级报账员和村监委会主任413人次,参训率达95%以上。
责任倒逼 群众投诉有回应
6月15日,端午节前一天,该县纪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电话中向新开镇财政所所长赵明通报上季度村级条据上传平台情况:新开镇村级支出票据目前上传率达到100%。赵所长松了一口气:这下可以安心过节了。
自3月以来,县纪委信息中心坚持每天从“互联网+监督”平台后台查阅工作动态、全程动态掌握全县县直部门上传民生资金情况和乡镇上传村级财务公开信息情况,一天一梳理,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只有把责任压实,采取督查考核的倒逼机制,一竿子插到底,才能有效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县纪委信息中心负责人李美波如是说。今年上半年,信息中心通过内部工作群和电话督促整改248起,下发督查通报2期。
入村走访的督查同步进行。在步仙镇仙桥村彭家组,周洋一家三口正坐在门口择豇豆,督查人员坐下来与他们攀谈,“大姐,您了解互联网+监督吗?”
择菜的周大姐放下手中的活,笑盈盈地拿出智能手机给督查人员看,“您说的是这个吗?点开‘三湘e监督’,国家发的惠农补贴都知道,村里的开支明细全清楚,我还动员我家亲戚都关注了,老父亲还要求我们把他的老年机换成智能手机,方便关注呢!”大姐的家人也笑着点赞。
截至6月中旬,该县194个村级核算单位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上传了村级收支情况,数据上传率和票据上传率达到100%;全县54个民生资金项目业务主管单位及时完成了各自承办的民生数据采集和上传任务。今年上半年受理群众投诉举报23起,都及时进行了调查和回复。“互联网+监督”工作实施以来,村级信访量相比以往大幅下降。
“下一步我县的‘互联网+监督’工作还会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狠抓制度化建设,督促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民生资金管理规范化,真正让‘互联网+监督’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老百姓利益的守护神!”岳阳县纪委书记陈绍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