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公益

西安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宣判 20余亩耕地遭破坏
作者: 张志杰    来源: 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7日    责任编辑:李维坤

西安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宣判 20余亩耕地遭破坏

庭审现场

 发现有土地违法行为后,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却没有及时查处,在作出土地行政处罚决定后,也未履行后续监督、管理等法定职责,甚至连罚款也没收缴。4月27日上午,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西安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该案由周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法院当庭作出判决,确认周至县国土资源局行为违法,责令继续履行法定职责。

2014年5月期间,周至县二曲街道办事处渭中村的24.63亩基本农田被人为挖损破坏,形成深约6米的土坑,坑底呈荒地状态,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同年8月26日,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对复垦义务人李某作出周国土监决发(2014)43号土地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限期进行土地复垦11亩,恢复土地原状,并罚款102662元。而后被告至今未能查清其余13.63亩土地违法事实,也未依法执行关于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2016年5月16日,公益诉讼人向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土地原貌。但是期限届满后,涉案的24.63亩土地仍处于受侵害状态。2016年11月18日,周至县人民检察院向西安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周至县国土资源局未依法履行保护周至县渭中村24.63亩基本农田的监管职责的行为违法;请求判令周至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全面履行保护上述基本农田的监管职责,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4月27日上午9时许,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通过陕西法院庭审直播网进行直播。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被告周至县国土资源局作为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非法占用24.63亩土地进行挖沙取石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但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在立案调查后仅对其中被破坏的11亩土地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对被破坏的其余13.63亩土地的违法行为未予及时查处。

同时,在对违法行为人李某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周至县国土资源局因该案涉嫌土地犯罪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但未督促李某进行土地复垦,致使基本农田遭受破坏的状态长期存在。故应予确认被告周至县国土资源局未及时履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及在作出土地行政处罚决定后,未履行后续的监督、管理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同时,被告虽在诉讼过程中,对被破坏的24.63亩土地的复垦工作履行了相应的监管职责,但被告对被破坏的其余13.63亩土地违法行为至今未予查处。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被处罚人李某一直未交纳罚款,被告在收到公安机关退回李某涉嫌土地犯罪案件后,对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中李某未交纳的罚款应当继续依法予以收缴。

据此,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依法当庭作出判决:确认周至县国土资源局未依法及时查处渭中村六组13.63亩土地违法行为及其在作出土地行政处罚决定后,未履行后续监督、管理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责令周至县国土资源局依法继续履行查处渭中村六组13.63亩土地违法行为及继续依法履行收缴对李某罚款的法定职责。

法官、检察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大学生等百余人旁听了该案的庭审。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 《四川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近日出台。4月26日下午,《四川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会在成都举行,省政府法制办、省发改委、公安厅、测绘地理信息局等15个部门参与,标志着四川首个规范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工作的地方性规章,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四川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近日出台。4月26日下午,《四川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会在成都举行,省政府法制办、省发改委、公安厅、测绘地理信息局等15个部门参与,标志着四川首个规范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工作的地方性规章,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江苏省政府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
4月26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环保联合会诉德司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公益诉讼纠纷一案,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首起以赔偿权利人身份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中国公益基金会信息透明离“满分”还有多远?
我国现有基金会5688家,净资产近1200亿元,中基透明指数平均值为48.29。”近日,在由基金会中心网和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公益基金会信息公开与透明”研讨会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程文浩公布这样一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