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大山深处的爱与坚守——记临湘市文白学区教师李曙光、黄彩霞夫妇
作者:丁会云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3日    责任编辑:汤嘉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丁会云)9月1日清晨6点整,天刚蒙蒙亮,位于临湘市龙窖山区的如斯小学,年近50岁的黄彩霞老师,打开校车车门,挨家挨户去接学生上学。而她的丈夫李曙光——如斯小学校长,既当炊事员又当保洁员,做好早餐后,又打扫操场。从1993年以来,从文白小学到友爱小学,再到如斯小学,李曙光、黄彩霞夫妇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在崎岖的山路上,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在寂寞的丛林中,点燃知识的火把。

感动人的烧炭匠

2001年新学年开学时,文白最偏远的友爱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都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待着老师开门报名,可是老师却迟迟未到。因为学校偏远,交通不便,老师们都不愿去。眼看着别的学校井井有条地开学了,而友爱小学却因为没有老师无法开学。想想大山里的孩子,李曙光和老婆商量后,决定主动请缨,申请去友爱学校任教。

友爱学校海拔高,冬天特别冷,加上学校办学条件差,窗户无玻璃,冬天上课时孩子们像坐在冰窖里一般。为改善窘迫的环境,李曙光动员妻子,利用周末一同上山砍柴烧炭,给学生们取暖。

砍柴烧炭,他们坚持了整整4年,直到2005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先后改用煤球、电炉取暖。但在友爱小学学区群众眼里,李曙光夫妇是最感人的烧炭匠。

2006年,由于工作需要,夫妻俩调离了友爱学校,来到了文白如斯小学。当时如斯校园杂草丛生,开学报名前两周,夫妇俩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住到了学校,借来锄头,将操场和教学楼附近的荒草锄掉。当得知他们是来此处教学的夫妻后,如斯村的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发地帮忙锄草,村民们觉得这对夫妻会扎根如斯,高兴得奔走相告。

温暖人的父母爱

今年9月1日开学,孩子们穿着校服跨上停在家门口的校车,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即将读二年级的李伊帆同学,刚刚跨进车门,就眨巴着眼睛望着接送的黄老师,李伊帆是本学区清正村学生,由于家离学校较远,父母又在外地打工,由年老的奶奶带着,生活中诸多不便。李伊帆从肩上褪下散线的书包,黄老师一把将孩子拉到身边,熟练地拿出车上自备箱里的针线,为李伊帆同学补起了书包。并温暖地问他,假期去看爸爸妈妈了吗?奶奶的眼疾好点没有?

作为省级贫困村的如斯村,孩子的爸爸妈妈多数在外打工,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成长时期,在孩子最容易感到孤独害怕的时期,李曙光夫妻放弃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却选择了照看这些留守儿童。像李伊帆同学一样,很多同学衣服破了都是拿给黄老师缝补,很多爷爷奶奶用的眼药水、降压药都是托李校长代买。

在学生们的眼中,李曙光夫妻俩既是教师,又是校长,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有个星期六,李曙光夫妻进城买些日用品,突然接到钟奶奶的电话,说孙子玩耍时不小心跌伤了手,左手流血不止。李老师头一蒙,来不及跟黄老师打声招呼,冲出门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向学校飞奔。接上钟采一同学后,又飞快地送他去医院,垫上医药费。当他们从医院包扎好了准备出院时,钟采一同学的舅爷爷才赶过来。

启迪人的灵魂师

“您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您的爱值得我用一生去铭记,去感恩。”今年8月份,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冯理想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了一张与李曙光夫妻的合影,并配上了这样一段文字。原来,当年读小学时,冯理想由于父母生病,家里经济条件差,兄妹三人读书无钱交学费,开学几天了还没来上学。李曙光在走访中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为他们代交学费,并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李曙光夫妻除了课堂讲课之外,还启迪孩子们独立思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竞争。

李曙光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位姓黄的同学,因车祸致残,走路一跛一跛的,总是受别的同学们讥笑,这位同学心里也很自卑。在批改作业时,李曙光发现他字写得很工整,就多次表扬他,并说他今后有当书法家的可能。在李老师的努力下,这位学生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从一个肢体残疾的山里娃,如今已在长沙一家公司做白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