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创客

当“校园创客”身兼“公益学子”
作者:王林园    来源: 新华社记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责任编辑:李维坤

 “设计再加热餐盒是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可以吃上热乎午餐。”近日,郑州大学2013级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林昌坤设计的“再加热餐盒”,获得了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顶级设计大赛iF设计新秀奖。

  外形与普通的搭扣饭盒无异,只是在内部多了一层特殊的材料。林昌坤介绍,在这款餐盒的内部,多了一层材料依次为聚酯薄膜、铝箔、薄膜锡箔的加热模块,模块侧面有一块铁片与餐盒外部的一个按钮连接。模块内填充了用来发热的化学物质——无水醋酸钠。

  “只要按压按钮,铁片往内部凸,无水醋酸钠受到挤压,压力变大,就会由液态变为固态,并放出热量来加热饭菜。通过控制加热模块中的无水醋酸钠的量,可以控制释放的热量。”林昌坤告诉记者,他设计的再加热餐盒预估成本不足10元。

  2014年,林昌坤同河南多所高校的学生一同成立了“公益行动派”,每年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形式,2014年是“免费午餐”公益活动。

  “参加山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时,发现山区孩子吃不上热饭问题很普遍。”谈及设计灵感,林昌坤说道,“大三的时候,我专门去山区做了调研,发现山区孩子从家到学校通常有一两个小时的步行时间。他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带饭,中午吃饭的时候饭菜早就凉了,山区学校也没有为两三百个孩子把饭加热的条件,于是就着手去设计‘再加热餐盒’。”

  在大学期间,林昌坤和他的“公益行动派”团队还常常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为山区孩子组织募捐;近期,团队通过组织大学生为山区孩子写明信片和书信,讲述山区外面的世界和大学的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同在郑州大学2013级机械工程学院,“校园创客”宋纪元利用课余时间,历时半年研发出极富应用价值的智能手语双向翻译机器人,从此,手语与自然人语言双向转换成为现实。

  “每个机器人仿生手的手背都排布着10个电机,要保证每个手指可以弯曲和灵活运动,同时电机间互不干涉地工作,难度很大。”宋纪元说,支撑自己研发下去的是一份公益心。“看到太多聋哑人在医院、银行等服务台与正常人无法交流,我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帮帮他们。”

  从大一起,宋纪元每周六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义务为校友修自行车,一做便是两年。尽管一天下来浑身灰土、满手油污,忙得常常连饭都顾不得吃,他却调侃说“我是学机械的,总得实践下”。正是因为热心公益、热爱实践,宋纪元已经拥有近20项专利,还屡获国内国际大奖。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宏选说:“林昌坤和宋纪元都是很有公益心的学生,当公益心遇到创新创造,就会激发出无穷的潜力,激励着他们成长、成熟、成功。”

  如今,这两位即将从郑州大学毕业的“公益学子”,已经分别被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即将开始攻读硕士学位。面对未来,林昌坤想成为一名设计师,宋纪元想继续攻读国内顶尖学府的博士学位,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帮助更多的人。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十国顶级创客首聚博鳌 艾诚主持亚洲圆桌达共识
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亚洲创客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新加坡、越南、以色列、印度尼西亚的创业者,和美国硅谷的创业导师,共计十八位嘉宾。
最火资讯
百姓代表活跃于各分会场 海口创客“导师”为小微企业发声
“除了充分细致的调研,我还提前好久来到会场,就为占个前排的好位置好向大咖们发问!”23日,为了能代表海南小微企业、青年创客在博鳌发声,33岁的吴坤仲告诉记者。   这位老家在西秀的地道海口人,可是椰城青年创客心目中的王牌“导师”。在共青团海口市委的支持下,截至目前,他的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已组织超过300场创业指导活动,为海南的创业青年找到了方向。
中国创客聚焦雾霾热点,科学防霾才是硬道理
两年前,柴静耗资百万的纪录片《苍穹之下》播出后,全中国一片哗然。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峻,常年盘踞在大气层中的"雾霾"每时每刻侵害着人类的健康。愈来愈多的有志青年开始以己之力,运用科技的力量尝试对抗雾霾。Moto全球创客大赛冠军组--凡爱团队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设计的空气质量模块(Air Quality Mods)可以随时检测空气质量,尽可能的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小学生人人动手争做小创客
小学生人人动手争做小创客 为推进学校系统创客教育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价值与快乐,日前,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联手河南省最大的青少年创客基地——美克创客,开展首届创客嘉年华活动,这意味着“芬兰创客教育走进名校活动”正式进入普惠路小学。 本次创客嘉年华活动的主题是“造普惠,创未来”,围绕“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把创意变现实”的理念开展创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