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江
2015年,市委8号文件印发了《全力把岳阳打造成湖南新增长极行动方案(2015-2020)》,为此,全市拉开了实施六大战略、二十个工程、一百项工作的“621”行动的序幕。作为“六大战略”之一的城镇扩容提质战略,市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唐道明任组长、五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二十七个市直单位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围绕“大都市区构建、特色城镇示范、城镇管理增效”三大工程,吹响了城镇扩容提质的号角。
大都市区——
构建“一核三片区”
定点在巴陵广场北纬29022'、东经113005' 的岳阳“城市原点”是我市核心区域的标志性景观和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从“原点”向周边辐射——岳阳楼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新区是我市的核心区域。以此扩展,城北的临港新区、云溪区,城西的君山区柳林镇、西城办事处,城南的岳阳县麻糖、新开镇共同构建了岳阳大都市区的崭新格局。
在时空的轮廓里,城市应该怎样标注自己的个性,涵养特色、传承记忆——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目前由市规划局负责的岳阳楼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空港产业园概念性规划、东风湖、吉家湖综合整治工程概念性规划方案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的审查。岳阳市总体规划修改战略研究、城陵矶新港区总体规划等10项规划编制均已落实设计单位。以此为龙头,京广铁路以西的旧城改造、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申报、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同步展开。市住建局在完成2015-2020年道路网基础资料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加大对核心区域城建项目完善力度。牵头实施400项核心区小街小巷改造的惠民工程。
纵观高铁片区,以产业兴区定位,统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木里港工业区,岳阳东站客运枢纽、金凤桥北路对接杭瑞高速的胥家桥互通,打造金凤湖、黄茆山生态示范区的“城市绿肺”。由此,依托建设中的三荷机场,“空港大道”、空港产业园以及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将呼之欲出。“南极潇湘”——南湖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景观建设、南客运枢纽的筹划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一个生态文化新景区、现代滨湖新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已崭露端倪。
特色城镇——
追梦“一极三宜”
岳阳一副公益广告词说“依然八百里湖山、秉忧乐争先,更将一极高标迈;不让三千年人物、赖时贤奋力,齐把三宜画卷描”。这句广告词道出了岳阳城镇建设的特色。打造湖南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我市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湖名城”,是岳阳人的梦想。2015-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左右,公共财政收入达510亿元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计收入达26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00亿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达12%左右,到202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达1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就意味我市在全省的极化作用初步呈现。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以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点抓好居民融合产业园、中粮城陵矶产业园、株冶绿色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以基础设施项目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岳阳东和南客运枢纽站等项目建设,建成岳望、大岳高速公路和京港澳高速新开联络线;生态环保项目构筑绿色保护屏障。扎实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同时,城区、园区、港区、景区、县区进一步提升品质、水平、效益、指数、实力的行动全面展开。去年,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工率100%。达13084套,建成9036套,建成率69%;棚户区改造16137户、开工率100%,建成10338户。以体育馆中心、洞庭新城、杨树塘等十大片区为主的中心城区棚户(旧城)改造已全面展开,需拆迁11483户,面积146.17万㎡,目前已入户摸底11075户、面积162. 70万㎡,已签约527户、面积13.82万㎡。园区发展突出抓好“135”工程,建成标准化厂房259万㎡,引进创新创业企业250家以上。港区运营依托“一区一港”四口岸,大力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央省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建设江海轮船队,延伸港口经济腹地。景区突出抓好岳阳古城、洞庭湖博览园、环南湖“13118”综合工程,屈子文化产业园、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张谷英古建筑等项目建设;推进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重点推介3-4条极品旅游线路。县区按照“一核三极两区多点”空间布局,力争3-5个县市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20强。在“学长沙、赶宜昌、超九江”活动中有2个以上县市区率先实现对标赶超。
我市的区位品牌是滨江湖畔,生态品牌是江湖形胜,开放品牌是通江达海,文化品牌是浩瀚包容。它不是凭空而来,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自然禀赋,是我们文脉渊源、风土人情、人文面貌蕴藏着的文化积淀。可以说,城市特点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邂逅,贯穿岳阳的风貌之内,体现在我们的市井生活之中。
管理增效——
打造“智慧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六大原则: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根据这一原则,我市首先从整合城市网络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和各类公共资源入手,建设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推广应用数字岳阳地理空间框架。
公安系统的“三台合一”系统升级改造、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公安运行支撑能力、网上督察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改造中。投资1.509亿元,包含1个中心、4个分控中心、1个云计算资源中心、三个平台集13个子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正在筹建之中,提质改造主城区现有交通系统、建成综合协调、集约智能、切合实际的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总投资 8086万元、建筑面积16000㎡的市档案馆已完成80%工程。全面竣工将部署三大系统:一是局域网上部署档案信息系统;二是政务网上部署虚拟档案系统。三是互联网上部署档案信息门户网站,三大系统充分运转,构筑我市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市经济、社会、民生提供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撑,充分发挥智能档案效能作用。
岳阳楼区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该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本方向,在24个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试点,今年完成71个社区试点,实现中心城区网格管理全覆盖。该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一中心、一网络、一平台、全覆盖”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并将人社、民政、计生等89项业务下放到乡(街道)、村(社区)。现在全区一期40个基层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全部投入使用,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95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到“窗口之外无审批”,打造“效能政府、智慧政府”。
我市的“数字城管”系统起步于2012年,如今已覆盖中心城区91平方公里,涉及21个街道办事处,116个社区、52个监督网络。日均处理各类城市问题约900件,年均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2万余件。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精细化作用已初步显现。
如今,岳阳市民差不多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无论是宾馆、饭店、咖啡馆、书店写字楼、甚至一些主要马路上,免费的wifi已遍地开花。目前我市基本建成的覆盖全市的光通网络,无线宽带实现全市、县、区镇及新建公路和沿江、环洞庭湖的连续覆盖,重要公共场合无线热点覆盖率达96.5%。
岳阳地理空间框架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完成了基础数据采集过滤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项目已在国土、规划、城管、公安、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成功建立了应用示范系统。标志着我市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城镇扩容提质战略,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去创造岳阳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