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橘影梳妆,与君共话俏巴陵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两千五百年前,巴陵建城,纳三湘四水,傍江南洞庭,江湖交汇,浩瀚包容。

  两千五百年间,无数文人武者为其倾心,用诗篇和热血赋予她更加深刻的内涵。

  时间跨入到2016年,决策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强力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俯瞰古城内外,但见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在这股如火如荼的城建浪潮中,有一支队伍显得尤为耀眼,他们扎根街道一线,夏战酷暑,冬战严寒,栉风沐雨,任劳任怨,每天用灵巧的双手为城市精心梳妆,巴陵古城尽显俊俏容颜,令无数来宾游客为之倾倒——他们就是环卫战线的“城市美容师”。看,那散播在大街小巷的橘色身影,又挥起了手中的扫帚,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

  让我们行走于岳阳,用眼睛、用记忆、用心灵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洁净之美吧。

  游客:高颜值深内涵,我为岳阳代言

  “岳阳很不错,不但有名楼名湖名文,还有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她内外兼修的气质常常令人心驰神往,我已是第三次邀同朋友前来度假了。”来自江西的游客吴先生笑道。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岳阳对自身“容貌”十分重视,主管部门主动把环卫事业放到打造岳阳公共服务品牌上去定位,放到城市发展战略大局中去推进,放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去落实,对市容卫生的每处细节精雕细琢,对每项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打造国内一流的环境卫生品质之城。

  凌晨,静静的路灯下,一朵朵跳跃的水花给夜晚注入了别样生机,喧嚣过后的街道此时正在环卫工人的水枪下修整重塑,洁净的水流冲去了白日的浮华与污垢,即将迎来崭新洁净的又一天。由“扫街”升级为“洗街”,这是岳阳环卫的一大创举。近年来,市环卫局在严格执行人工“两扫全保”服务制的基础上,突出打好机械作业“组合拳”,充分利用洗扫车、洒水车、吸尘车、护栏清洗车等10多种高科技设备,对城区环境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淋浴式”清洁冲洗,使市容卫生产生了质的飞跃,城市环卫工作迈入机械化作业新时代;同时,该局按照现代物流处理模式,科学统筹垃圾收运路线,加大收运力度和频次,使城区垃圾从“日产日清”向“随产随清”转变,不再让城市因垃圾成堆而脏了容颜,因阵阵异味而毁了清新。

  落叶纷飞的金秋季,香飘四溢的美食街,人潮涌动的节假日……无论何时何地何况,古城巴陵都展现出她最干净靓丽的一面,这得益于一套从实践中科学总结出的错时分类管理制度。近年市环卫局改变过去简单按照定额标准配置资源的习惯作法,坚持科学谋事干事,根据上下班、早中晚、节假日等不同时段,商贸区、行政区、美食区等不同区域,落叶、高温、起风、下雨等不同气候,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组合出20多种不同的作业举措,坚持从动态中把握静态的规律,有的放矢,灵活应对,既降低了环卫运行成本,又有效减少了外界动态因素对市容卫生的影响。

  在岳阳城中,除了随处可见身着橘色环卫服的保洁人员,还隐藏着一支“控污神兵”。他们或值守于各基建场地和砂石码头的出口,或巡查于散装货物车辆频现的路段,或随身携带长夹、垃圾袋出没于人流量大的广场。正是基于这种科学周密的部署,巧妙地从污染产生的源头使劲发力,长期以来损害市容卫生的几个“顽疾”得到了有效根治。同时,该局大力强化文明督导工作,引导环卫工人既做城市环境的美容师,又做净化心灵的先行者,随时随地劝阻教育不良卫生行为,使环卫工作的外围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下一步,该局还将给一线质检人员统一配备150台电动摩托,专门负责快速巡查,并捡拾“白漂”,着重提升“环卫速度”,力争各类突发污染在半小时内处理完毕。

  “市容卫士”全城布控,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城市时时刻刻纤尘不染,要让城市的内涵底蕴与外在环境无缝融合,要让游客愿意来,来了玩得好,走了还想来。

  “这里干净整洁,舒适宜人,是个适合旅行休闲的好地方,我很乐意为岳阳代言。”多次来岳的吴先生有感而发。

  市民:爱一座城,愿在这里老去

  家住南湖畔的梁女士是个摄影爱好者,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岳阳人。“三十多年来,我用眼睛和镜头见证了家乡一天天的改变,城市愈发美了,环境愈发好了,让人愈发离不开了。”

  “这是垃圾渗沥液处理人员,在专业实验室检测污水处理效果。”梁女士从她“家园”主题的作品中挑出一张白大褂做实验的照片,“以前我一直以为搞环卫就是简单的扫地倒垃圾之类,其实远非如此。”随着环卫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环卫工种越来越多,像垃圾站压缩设备操作员、道路清洗员、专业环卫车辆驾驶员等等。为了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市环卫局全面推进精细管理,坚持用刚性的制度为工作准确导航。他们按照企业流水线作业方式,制订了一套《环卫作业工种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及行为规范》,将新增的各项目、各工种、各岗位都囊括其中,要求每个岗位职责落实到位、每个规定动作执行到位、每项工作质量达标到位。新的质量标准注重“洗扫→收运→处置”等各工种和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环卫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效确保了整个运行体系环环相扣、有序运转,市容卫生全面高质达标。

  信步于求索东路,但见绿树掩映,红墙蓝瓦若隐若现,曲径通幽处并非洋房别墅,却是一座现代高标准一类公厕。“这里原来是一座旱厕,无水洗手,气味难闻,条件极差,哪曾想过会建成今日这般漂亮模样。”附近居民感触颇深。事实上,像这种新型公厕,岳阳正在全面普及。近年市环卫局以提升市民宜居幸福指数为抓手,大力打造环卫硬件新形象,提质改造了一大批环卫硬件设施,新建高标准公厕30座、压缩垃圾站16座、垃圾屋400余座,配置临街果皮筒3000多只,使市民上厕所难、倒垃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每一处环卫站厕、垃圾箱、果皮筒都力求布局合理,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环卫设施设备已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不远处,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孩子和一队环卫工人,手牵手在南湖广场摆开了架势——这是某小学与环卫部门联办的“清洁家园”志愿活动。像“大手牵小手”这样的爱心画面经常上演,其要义在于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卫管理,齐心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对于这点,市环卫局毫不含糊,一直在从三个方面着力:坚持引导民风,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窗、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市民摈弃乱扔乱倒等不良习惯,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让爱与尊重在巴陵城中潺潺流动;坚持尊重民意,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组织的沟通和交流,诚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对市容卫生“挑刺”,延伸环卫管理的“眼睛”和“耳朵”;坚持汇聚民力,深入开展环卫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合力推进长效管理。

  “爱一座城,愿在这里老去。”梁女士微博中有一张南津古渡明月映湖的照片,配上了这样一句话。诗意的句子浸透着岳阳儿女对美丽家乡的由衷眷恋。

  环卫人:深度清洁成常态,城市环境更美好

  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巴陵古城的强势崛起、展翅腾飞。岳阳环卫人务实敬业,奋发求为,在助力城市取得辉煌的同时,始终砥砺奋进,初心不改。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他们积极构建市容卫生新常态,定位于城市卫生的深度清洁,致力于优质服务的公平共享,将“时时干净、处处整洁”的长效管理理念全面渗透到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考评无缝隙,质量再提升。这支队伍已不满足于城市街道“无垃圾、无油污、无纸屑”的既定标准,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坚持用更高要求、更高准则对待环卫工作。“道路浮尘砂石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克、垃圾滞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是他们对市容卫生洁净程度的最新要求。为了让深度清洁后的城市路见本色,更加清新整洁,市环卫局创新使用称重计量考评新模式,坚持用“三净”的指标来检验效果:对泥沙和尘土称重考核,以克论净;对烟蒂和白漂计量考核,以个论净;对垃圾滞地计时考核,以快论净。“三净”检测法有效突破了过去用肉眼检查评判的抽象作法,坚持用事实说话,使考评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极大地激发了环卫队伍的工作热情,此举也在全国环卫同行中开了先河,前来我市考察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

  与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相伴随,市环卫局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使环卫事业焕发出更加人性的光芒。他们加强日常细节管理,确保环卫作业便民利民不扰民;并主动将改制企业、困难社区、“城中村”等弱势群体集中居住的区域纳入重点服务范围,让全体市民共享环卫事业发展与进步的成果。目前,该局全面呼应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又朝四个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将服务触角从主次干道向街巷社区延伸,从管好路面卫生向设施设备保洁拓展,从解决视线范围内垃圾向清理视线范围外垃圾转变,从治理视觉污染向消除嗅觉污染和减少扬尘推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要用环卫的“辛苦指数”换来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让环卫优质服务的阳光照耀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助力岳阳早日实现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战略目标。

  后记:穿梭于明净的城中,从人们惬意的面容上深深感受到,生活更加舒心了,发展更有信心了。环卫人用那一抹亮丽橘色点缀的俏巴陵,正将其浓厚独特的底蕴呈与世人细细品味。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