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理论评论小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就告诫我们,要汇集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必须高擎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指南,它具有以“实事求是”为其建构选用原则与自检原则,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是规律性与规范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坚定性的高度统一;它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行动的指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是强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让科学的思想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武装,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强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反复启示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髙擎旗帜,固本培元,要克服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一定时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理论研究中“失语”、在教材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的现象,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关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得到普遍认同、受到真诚信仰、拥有广泛群众;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视野,提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与活力,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执笔: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