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仇玉姣
环南湖旅游交通三圈骑行,处处是诗意的点缀。
澄澈如镜的南湖,青翠含烟的龙山,摇曳生姿的杨柳,以及零星漂浮的渔船,似乎载着一段乡愁,驶向遥远的彼岸……眼前的景色,令在湖南理工学院任教的德国人卫和平惊叹不已。
“美,太美了!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大和谐!”卫和平操着有些生涩的普通话,忍不住赞叹道。尽管年过花甲,他踩起单车来却虎虎生风,一路骑行一路拍照,沉醉在南湖的美景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缘,让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岳阳,并在此安家?骑行过后,是交心式的访谈。卫和平谈德国历史、中国文化、《道德经》、宗教、物理、岳阳印象等等,学识深厚,观点独特,令人如沐春风。
或许,一切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他乡亦故乡,从小与中国结缘
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而他到了另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
卫和平便是这样,出生在德国卡塞尔,却认为自己的灵魂寄居在一个德国人的身体里,而灵魂本身在寻觅着遥远的故土。4岁时,他最钟爱的一样物品,不是某种有趣的玩具,而是一本日历。卫和平说,之所以被日历吸引,是源于日历上的一幅山水画,远山、碧水、柳树、垂钓的人,勾勒了一个静谧美好的世界。那时他年纪还小,并不知画的出处。直到长大后,他才知道,那是一幅中国画。而今,这幅画他依旧保存完好。
有些缘分,如同种子,一旦种下,再沐浴阳光雨露,便能长成参天大树。大学毕业后,卫和平在飞利浦公司工作。1984年,他在公司结识了一位来自中国武钢集团的朋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业余时间,他用来学习汉语,还接触了气功和中医。教汉语的老师是南京人,卫和平每周只学5个小时,3个学期后,掌握了基本的汉语交流。对于写汉字,他觉得很有难度。他的汉字写得有些蹩脚,乍一看很不打眼,细看之下,一笔一画,自成方圆,倒也有了中国味道。
卫和平的德文名叫Wilfried,在德语里是和平的意思。因为父亲经历了二战,对战争深恶痛绝,便给他起了这个名字。顺理成章的,他在取中文名时,脑海里就蹦出了“卫和平”三个字,好听,好记,寓意也好。
1989年,卫和平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他经一位讲《易经》的中国朋友介绍,与美丽的益阳女子符澜相识相恋。2004年,卫和平赴湖南理工学院工作,教授英语、德语和数学等课程,妻子也跟随他来到了岳阳。
从看到南湖的第一眼起,他就被吸引了。儿时起就印刻在脑海中的那幅中国画,终于梦幻般地搬到了眼前。他相信,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他选择在岳阳扎根,在南湖边安家,将命运与这座城市、这座湖泊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12年来,他见证了岳阳的变迁,也渴望着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譬如,在文明出行方面,他就有深刻的感受。“以前,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现在是争着让座。”卫和平说,岳阳人更文明了,只是在某些方面还要更文明点。他还认为,社会有各自的系统,文明程度高,系统则高。和德国相比,岳阳的交通系统比较低,在德国司机会主动礼让行人和其它车辆,但在岳阳很多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经常堵车。
买了8个译本的《道德经》只为读懂这本“经”
与卫和平交流,会发现他是一个特别爱思考的人。或许与德国人严谨的性格有关,就算是看书,卫和平也显得与众不同。拿他最喜欢看的书——老子的《道德经》来说吧,因为在汉语方面不是很精通,他只好买译本,前后一共买了8本进行对照阅读,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内涵。“老子的话很简短,但意义深远。”卫和平忍不住夸赞,《道德经》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可应用于管理、教育、环保等各个方面,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很有益处。
比如,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卫和平从老子的无为之治,联想到了中美洲的小岛波多黎各。波多黎各是美国的自由邦,面积比岳阳市还小,经济不怎么发达,民众的幸福感却很高。原因在于,波多黎各的贫富差距很小,大家都是一样的,才会“不争”、“不为盗”、“不乱”。否则,容易激发矛盾,导致不和谐。
又如,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卫和平从中悟到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人应该顺应自然万物的本性和规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它们,应学会与自然和平相处。反观现在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正是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终将“败之”“失之”。
再如,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这段话,可谓深得卫和平的心。按字面上的理解,意为: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会以武力来强取天下。如果动了武力,对方会以同样的手段进行报复。军队造成的破坏很大,会让老百姓饿肚子。在卫和平看来,老子深刻地道出了战争的危害,劝人为善,提倡和平,同时也在告诫统治者,必须要用一个好的方法去帮助百姓,千万别打仗。
听卫和平谈《道德经》,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以及从中生出来的智慧花朵。他见解独到,还能结合社会现实来印证道家学说,令人拍案叫绝。
遇见好书
不忘与家人、朋友及学生分享
很难想象,一个外国人会对《道德经》解读得如此深刻。不仅如此,卫和平还早已把阅读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中国人喜欢打造单独书房有所不同,德国人喜欢把书放在客厅里。卫和平便是如此,不管是德国还是岳阳的家,他的书都放在客厅,以便随时阅读。
平时,卫和平习惯看电子书,下载了760多本,内容比较杂,有历史、医疗、科学、物理等等。不过,他还是更喜欢看纸质书。有时,他会和朋友一起分享各自所看的好书。
今年元月,一位朋友给他推荐了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是一部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卫和平看完之后,触动很大。后来,他在市内一家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就买了一本送给妻子。“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似乎只顾吃喝玩乐,没有梦想。”卫和平说,他准备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送给自己的一位学生,鼓励他大胆追梦,不要轻言放弃。
鼓励他人的同时,也在鼓舞自己。卫和平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汽车更加节能环保。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希望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造福人类和大自然。在推广时,他遇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但他始终乐观面对。“上善若水。”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也是卫和平信奉的人生哲学。这些年,他的心境越来越如水般淡然、柔和、灵动。他说,人生就好比划着一只小船前行,只要追随心灵的指引,并为之努力,就能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