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在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中,保持并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如何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和深度,为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再立新功?引发了我市专家市民的热议,近日,他们纷纷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友安表示,岳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创建不易,巩固更难。不断提升文明指数,弘扬道德风尚,彰显精神风貌,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更非一劳永逸。站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新起点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标准、环境、素质等方面的“升级提质”,从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成功过渡到市民为主的“自下而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文明创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升级,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幸福感。
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讲师曾小龙认为,岳阳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要建设好一个良好的、具有承载力和活力的岳阳城市社会,城市社会是城市的“底盘”,城市社会建设得越好,文明城市的建设越有底气,也越能将文明城市建设引向深入。岳阳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从经济本身可以解决经济的问题,但从深化的层面来看,则需要以建设好城市社会来为经济提供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城市社会建设对于城市本身有目的意义,营造良好的城市社会就是在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岳阳。具体而言,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要进一步处理好“政社关系”,充分发挥好各类社会力量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要将城市的各项基础制度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来建设,要进一步搞好社会利益的提炼和化解机制,要不断夯实城市社会的基础道德。
长沙师范学院岳阳籍讲师、博士蔡振说:“要继续整体联动、全民参与,从几个方面强力推进岳阳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创优软硬环境,既要创优生活、生态环境,又要创优社会、人文环境,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支撑;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出行办事;进一步树立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互帮互助;进一步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是系统工程,必须集中精力、整体推进、打造品牌;进一步动员和依靠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为了人民,要创建文明城市必须依靠人民。”
清风义工协会会长谭天龙认为:志愿者是文明的细胞,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手段。要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坚持从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和宣传教育方面抓青年志愿服务,带动更多市民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让志愿者的身影跃动全城,让志愿者精神巴陵大地传递更多正能量。谭天龙表示,在活动开展方面,坚持常态化和阶段性相结合。通过科学设计服务项目、合理安排服务活动、规范志愿者管理考评等方式,将以往不定期、阶段性开展的志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实效,让广大群众时刻感受到文明就在身边。
八字门一家专卖运动自行车的老板有感而发:“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家的生活水平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文明低碳出行,尤其是王家河风光带、南湖交通三圈等地,好多人都骑着自行车去玩,既环保又健康,这也带动了我的生意。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推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我相信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也会为文明城市加分!”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