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明瞭望台

23年关爱弱势群体 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作者:李 婷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一个管着几百号人的国家一级建筑企业董事长,生活俭朴,对自己和子女也极其苛刻。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国家公务员,她不仅要求子女自食其力,还引导教育他们去帮助别人。就是这样一位好人,把自己的大爱无私地献给了社会,献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她叫李立华,1993年公司改制退岗后便在街头摆摊设点、自主创业。1998年,她创立湖南鸿达建筑有限公司,并将鸿达公司打造成国家一级建筑企业。23年来,李立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矢志不渝地走在公益路上,投入的爱心善款高达 800多万元,被评为湖南省助人为乐好人。

  视孤寡老人为父母为他们养老尽孝

  “我父母死得早,没有机会尽孝。这些老人没有儿女,或者儿女不在身边,我就是他们的女儿,愿意为他们尽孝。”李立华12岁父母去世,排行老大的她不得不中止学业,担当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因此她知道生活的艰辛,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老人。逢年过节,都要像女儿回娘家一样,到60多名孤寡老人、五保户家中串门,送礼品和慰问金,对他们嘘寒问暖。据担任柳潭村村支书多年的邓克培介绍,李立华从1998年创办公司开始,就经常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五保老人,到目前,已经资助了两百多名五保户和特困户。

  2010年,李立华听到湘阴县水利局的退休老干部、80多岁高龄的邓海清老人,老婆瘫痪在床多年,儿子中风,他自己又患有冠心病。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她二话没说,到老人家里捐资5000元。以后连续4年的春节,李立华都拿出5000元给老人过节。李立华每年都要带领公司的年轻人和自己的晚辈到静河乡敬老院、文星镇敬老院、袁家铺镇敬老院、柳潭敬老院、湘阴县光荣院和福利院,献爱心送温暖。

  视贫困学生为孩子 为他们放飞梦想

  2016年5月25日,湘阴县玉华乡华光、长湖、鹅形、新柳等5所学校的300名多名孩子像过节一样高兴,迎接“李奶奶”的到来。这是李立华第3次来这里给学生送校服和书包了。

  华光、长湖、鹅形深居大山,是湘阴目前最偏僻的三所学校。2014年5月,李立华获悉这些学校的孩子至今没有穿过校服。孩子们有个心愿,希望升国旗时,能够穿上整齐的校服。然而,学校购买校服遵循自愿原则,山里孩子大多来自家庭贫困,一、二百元一套的校服,对他们来说也是奢侈品。李立华当即决定将省劳模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另外再拿出4万元,为孩子们定制校服、书包。从选布料到颜色再到款式,从核对学生人数到性别,到测量学生身高,李立华都亲自把关,她要为山里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一份节日礼物。鸿达建筑公司在李立华的倡导下,持续5年都组织给孩子送校服、送书包行动。目前已为新柳、玉华等学校的1000多名孩子送上了新校服和新书包。

  李立华资助贫困学子,不图任何报答。2014年9月,湘阴县总工会组织金秋助学行动,李立华给18 名贫困学子每人资助2000元,让他们圆了大学梦。2014年听到白泥湖苗圃职工董志超的儿子得了眼癌,家里因治疗孩子的病债台高筑,自己到孩子的家看望并安慰他们树立信心,不放弃治疗,送上慰问金5000 元。李立华作为一名年龄最大的巾帼志愿者,还多次参加湘阴县妇联组织的关注妇女身心健康、关爱留守儿童等爱心活动,走街串巷,和她们促膝谈心。

  视农民工为兄弟 为他们遮风挡雨

  “我们农民工也有工资卡啦!”2016年1月8日,在湘阴县城水榭花都房产项目部打工的湖北籍农民工张铁牛手里拿着一张银行卡,脸上笑开了花。和张铁牛一样,在该项目打工的800多名农民工都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卡。

  承包该房产项目是湖南鸿达建筑公司,鉴于项目施工现场农民工大都来自湖北、安徽、四川及本省各地。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公司董事长李立华一直坚持农民工工资卡发放制度。细心周到的李立华认为,这样做能减少中间环节,监督项目经理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便于工资保管;能明晰农民工工资发放的对象、时间、金额,做到公开、透明,让农民工放心工作,开心回家。

  曾经下过岗、摆过摊、进行二次艰苦创业的李立华,深知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不易,鸿达建筑公司为他们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李立华还为他们介绍工作,为他们进行第二次创业出谋划策。鸿达公司自创办以来,没有拖欠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一分钱,并帮下岗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农民工买好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公司成员中,有许多是和李立华一起下岗的职工,李立华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的培训费,送他们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目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长为鸿达公司的中层骨干。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华姐以自身的创业、敬业和诚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又帮我们提供第二次就业创业机会,她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让许多下岗职工重新站立起来。她是我们下岗职工的一盏‘灯’,点燃了我们生活的信心。”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