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向美好生活出发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好事顺着民心办,实事围着发展干。在全力完成省市下达实事指标的同时,临湘市坚持从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选取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如解决“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本级政府12件民生实事工程,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并结合驻村帮扶,双联帮困等活动,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对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类民生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

该市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模式,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投入方式,最大限度地归集资金、聚力建设。2017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3亿元,有力保障了为民办实事工作顺利推进。

棚户区改造惠民生

2017年,临湘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由临湘市委书记李美云挂帅,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淑萍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四大家主要领导带头工作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棚改工作。

为使“征迁工程”变为“民心工程”,推动被征迁户从“要我搬”到“我要搬”,临湘市在制定征迁政策上,想征迁户之所想,忧征迁户之所忧,把老百姓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陈辉莹大妈是原临湘市乡企委老干楼的一名老住户,对居住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棚改拆迁开始时,陈大妈一家人并不是很支持,同其他住户一样持观望态度。对此,项目部一班人积极想对策,主动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拆旧房住新居的好处,讲解棚改的为民政策,而且为其提供多处安置房源让其选择,带她们现场看新房,陈大妈一家人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欣然同意拆迁。最终,陈大妈一家6口从仅90平方米的旧房顺利搬到了建新北路一套117平方米的新房中,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台阶。

今年,临湘市十大片区、17个棚改项目快速推进,5199户住房困难家庭即将告别破旧、低矮、简陋的旧房,搬进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住房困难百姓的“安居梦”得以实现。

脱贫攻坚暖民心

近日,羊楼司镇新屋村的黄落良,拉着驻村扶贫干部的手,激动的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不仅让我可以重新走路了,还给我安排了工作,让我住上了新房,真是一万个没想到!”

黄落良现年45岁,家中2口人,多年前因为一场事故,造成肢体残疾,从此生活不便,穷困潦倒。今年来,临湘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能人带领、社会参与、党建助推”四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形成了脱贫攻坚大会战的强大合力。同时,在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对规定动作进行创新,实施“人对人”帮扶,将贫困对象帮扶任务责任到人。黄落良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之一,今年的牵头帮扶人为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黄腾飞。今年来,全国道德模范、十三村公司总经理李国武和黄腾飞多次带领公司员工上门走访,先后出资2万多元为黄落良接假肢,出资2.5万元进行危房改造,并安排黄落良到十三村就业,月收入达到1500元,让黄落良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来,临湘市74家驻村帮扶单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07万元,26个贫困村光伏扶贫产业实现全覆盖,每年可带动2455名贫困群众脱贫。共发放扶贫贷款4200万元,全市73个非公经济单位募集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依托特色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1500人,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578户已乔迁新居。

文化惠民贴民情

“每一次演出都让我很兴奋,但今天的演出,让我非常感动和难忘,2名老人家在雨中打着伞,不仅坚持看完了演出,还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2017年11月14日,临湘市楚韵花鼓戏剧团在桃矿社区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为当地老百姓送去了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演出毕,花鼓戏演员杨寿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全省首批示范创建试点城市,临湘市始终以创建为契机,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夯实平台,强化服务体系。建成高标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5个,文化广场20个,80%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按要求完成了提质改造。通过接请专业剧团、民间剧团及民间艺人常年演出,积极举办“欢乐潇湘”“广场舞大赛”等文艺大赛和“志愿者惠民演出季” “文化惠民演出周”“儿童专场”等文化服务志愿者惠民演出,大力推出“一元剧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采取专业带、政府扶、协会帮等方式,发展民间演艺团体40多个,农村演职人员1000多人,每年走村串户为群众演出近1 万场次。全年完成送戏曲下乡96场,送电影下乡3317场,送图书下乡49280册,高标准完成了岳阳市下达的实事目标任务。

同时,结合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村级文化活动阵地,采取了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办法,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实行村级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目前,全市161个服务中心已全部完成,每个服务中心均设置文化艺术室、村民活动广场,成为村级阵地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8月15日,中国文化报第四版专题报道了临湘市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文化屋场大托底 公共文化全覆盖》。

为了确保实事责任落实,该市共组织开展实事督查28余次,印发督查通报8期,下发督办函23件。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实事办在实处,今年来,共改造农村危房1400套,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2550人,提质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46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宽带网络26个村,新增城镇就业5064人,城市棚户区改造3315套,改造农村危桥35座,修建通村通组道路25公里,拉通城市盲肠道路6条,修建下水道13条,新建和维修城区路灯826盏,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所,解决了26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160个。53万临湘人民豪情满怀,正朝着美好生活昂首前行。(刘小文 胡贻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