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新年故事】退伍军人临终捐献器官挽救3人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记器官捐献志愿者罗振

退伍军人罗振,在年轻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毅然将自己的器官无偿捐献,挽救3位重症患者生命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1985年出生的罗振,2002年入伍,2007年退伍返乡。2016年3月的一天,正在忙农活的罗振,突然头部剧烈疼痛,晕倒在地。2016年5月,湘雅医院确诊他身患恶性脑胶质瘤。

2017年9月26日,被病痛折磨得“皮包骨”的罗振,把父亲叫到床边,支开爱人后说:“爸爸,我想做器官捐献。”“为什么突然有这个想法?”“我当过兵,又是党员,考虑了蛮久,人是治不好,器官还有用,可以帮助别人。”罗振断断续续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刹那间,父亲既欣慰又心痛,强忍着老泪点了点头:“你这么做是对的!”

家里人对捐献器官一致反对。妻子小陈是最后一个被告知的,她一边哭一边心疼的数落起来:“你为什么这么傻,好端端的走不行,死了还要受罪……”罗振含着泪安慰她:“是我不好,丢下了你们母子。我走了,器官对我就没用了,能救别人的命,是做了好事。”停了一会,他挤出一丝笑容接着说:“以后,只要他们活着,我就活着。”小陈见丈夫这么说,也不好再埋怨。她知道,唯一要做的就是支持丈夫完成心愿,让他开心的度过最后的日子。

随后,父亲罗石奖联系岳阳市红十字会,签订了器官无偿捐赠协议。为了尽力成为一名“健康”捐献者,罗振把所有的抗癌药都丢了,针也不打,每顿饭都强迫自己尽量多咽一点。每每看到艰难下咽的情景,妻子都微笑着鼓励他,把眼泪往肚里吞。

11月28日晚,罗振进入脑死亡状态。29日7时10分至8时10分,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东院的医生护士们,面向罗振的遗体鞠躬默哀一分钟后,顺利进行了器官摘取手术。随后,罗振的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成功植入3位重症患者体内。素昧平生的3条生命因此得以重生。

罗振走了,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2005年农历六月初二,杨林乡战友姚细健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罗振把飞机票和3000块钱塞到他手里,叮嘱他尽快赶回家料理父亲的丧事。期间姚细健还多次接到他的安慰电话。还钱时姚细健才知道飞机票和钱是罗振借了8个战友的工资卡才凑到的。危难之中,罗振的热心,无疑是战友走出痛苦的一剂良药。一张小小的机票,一个来自远在天山3400多公里外的安慰电话,古道热肠,情深义重。罗振永远是战友心中最好的兄弟!

部队李指导员还记得,罗振入伍不久,他就主动申请把驻地周边一个60多岁的维吾尔族孤寡老人作为班里的帮扶对象。从此,罗振周末经常到老人家里去串门,拉家常,打理家务。逢年过节还送上大米、食用油和老人喜欢吃的糖果。五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2007年12月,退伍前,罗振带领全班战士去看望。按照惯例做完“家务”后,罗振贴到老人身边:“阿大,我要退伍了,您多保重,以后,我的战友会照顾您的。”然后,他叮嘱战友们:“以后,照顾老人就由你们来接棒下去,拜托了。”老人得知罗振要退伍,紧紧拽着罗振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嘴里不停的说:“巴郎仔,亚克西!”“巴郎仔,亚克西(小伙子,好样的)!”喊着喊着,泪流满面……平时健谈的老人,此刻除了一遍又一遍念着“巴郎仔,亚克西!”外,竟然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

大爱无声。五年里,罗振“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家乡”,默默地用无私的奉献和付出,书写了一位汉族小伙与维族老人的鱼水情深。服役期间,罗振多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还荣立一次三等功。

罗振与人为善有口皆碑。病重期间,集镇上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看望过他。病故当晚,在离集镇10公里的路口,挤满70多台车的战友、同学、亲朋,自发的点起两华里长的蜡烛,站在风雨中迎接罗振的遗体。

英年早逝,恨苍天太无情;无偿捐献,人间有大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岳阳市卫计委红十字会干细胞捐献工作站负责人告诉笔者,罗振是岳阳市第一例无偿捐献器官的退伍军人志愿者,也是岳阳市第一个在生前主动明确表达捐献意愿的志愿者。

(毛向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