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与岳阳同行,他们交出了闪光“答卷”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工作综述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 金 刘姿言

挂职专家黄科教授赴华容指导冬季蔬菜育苗和生产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市委高度重视人才。2017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市人才工作。市委书记(时任市长)刘和生强调,“要持续打造巴陵人才工程品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运用好市场机制,引进更多高精尖端人才,为促推我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奋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岳阳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去年6月,我市以巴陵人才工程为统揽,创新实施“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进一步破解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党政干部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引进难等短板和弱项。从清华、北大等2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引进90名专家教授来我市挂职服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人、教授26人、副教授50人、高级工程师3人,涉及农业、水利、环境、旅游、金融、外贸、大数据等各领域。

智汇巴陵释红利,奉献岳阳谱真情。半年多时间以来,来岳挂职专家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彰显了挂职专家参谋智库、创新引领、培训指导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岳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统计数据表明,我市去年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0%。目前,人才和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54.9%。

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冰”的不断融化,“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在我市正逐渐演变为现实。

精准把脉,防止决策“跑偏”

思路决定出路。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前提必须科学决策、精准定位。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瑰曙表示,“引进专家教授柔性挂职,主要初衷就是希望借助专家教授的专业和智力优势,帮助全市各地各部门把准时代脉搏,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进行高质量决策。”

“汨罗发展如何转型升级?需要从长沙等地中获取什么?能够为长沙提供什么?”长沙理工大学刘祚祥教授是我市首批引进的柔性挂职专家,到汨罗挂职后,把脉汨罗未来经济发展。他提出把绿色经济作为汨罗发展的主线,打造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对接长沙发展战略,以此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汨罗——长沙的要素市场。同时,建议实施“湖南省县域金融工程试点”,以金融发展助推县域创新驱动战略,并在汨罗开启股权投资先河,

拉开汨罗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序幕。

“他所做的工作,定会推动汨罗县域经济发展!”一开始,汨罗市委市政府对刘祚祥挂职汨罗就寄予了厚望。目前,刘祚祥关于绿色发展理念、对接长沙发展战略以及再生塑料、文旅和田园综合体三大战略产业等多项意见建议,被汨罗市委市政府充分吸纳,为汨罗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部分意见建议已提上议事日程。

邦之兴,由得人也。这仅仅是“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助力岳阳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市城乡规划领域的人才一直比较缺乏,以往召开大型规划编制和规划项目方案评审会时,只能临时外聘,不仅费用高,而且效果不是特别好。可以说,挂职专家小组的集体智慧,将全市整体规划水平向前推进了10年!”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峰如此感慨。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市委实施“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来自7所大学的10多名高水平规划专家组成城乡规划专家小组,累计参与全市各类项目规划评审340多场次,涉及项目120多个。如城乡规划专家小组组长杨帆教授先后指导规划和建设方案40多次,参加市县各类评审会100多次。

为充分发挥挂职专家参谋智库作用,我市根据柔性挂职专家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分类成立园区建设大会战、港口建设大会战、交通建设大会战、脱贫攻坚大会战等7个专家小组,组团对口参加市委、市政府重要专题会议、重大专题活动。

“树立‘整体南湖’理念,在规划设计上,结合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做到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退税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突破地理局限和组织边界,实现区域内知识共享和人才共享”……从园区建设到开放型经济、实体经济到金融产业、道路交通到城乡规划、全域旅游到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到民生改善,等等,挂职专家在各领域的“金点子”竞相迸发。

华中科技大学在市住建局挂职的王宗平教授等,提出《岳阳市黑臭水体整治问题分析与指导意见》和《岳阳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现状情况与建议》等得到市委主要领导专门批示。目前,全市32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

今日岳阳,真可谓招“才”进“宝”。仅仅半年多时间,各位挂职专家深入调研,精准献智。据统计,挂职专家参与的各级各类评审会、咨询会、实地调研指导活动等达1320多场次,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提出真知灼见1722条,被采纳1251条,有效提升了各地各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

竞相迸发,破解“老大难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打造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当前岳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短板。如何补齐?

去年7月14日,一个值得岳阳医疗界铭记的日子。市二医院摘得“皇冠上的明珠”,成功开展了全市首例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Carto3)房颤绿色精准射频消融术。这标志着岳阳及湘北地区的患者就能享受到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多年的‘瓶颈’得以破解,患者的‘心病’得以解除,这就是专家人才的作用!”市二医院负责人兴奋不已,他介绍,绿色精准消融术式是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金量最高的术式,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之所以能首摘这颗“明珠”,张志辉博士功不可没。

中南大学副教授张志辉是到市二医院柔性挂职的首席专家。挂职以来,他主导开展多项领先全国的医疗新技术,先后治愈10例房颤患者、46例心律失常患者。在输送“湘雅技术”“湘雅模式”的同时,还积极弘扬“湘雅精神”,推动整个岳阳心内科学科建设,为本土培养了多名亚专科学术带头人。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半年多来,在挂职专家的领衔下,一项项难题被攻克。市一医院开展单操作孔肺癌根治手术演示,实现了我市单操作孔手术零的突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多项全市、全省首例遗传生殖手术,推动该院生殖遗传医疗技术快速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90名专家教授中,有22人直接在巴陵石化、中科电气、科美达电气等多家重点企业挂职,提供技术帮助,开展联合攻关。

“我在几个地方挂过职,岳阳给我的感觉是最好的,来了,就要为推进岳阳发展尽量解决一些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湖南大学的副教授张汗灵到市科技局挂职,深入全市各地,调研了一批高新企业,引导他们采用“互联网+ ”完成产业升级,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高科技工具,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挂职专家以直接引进、项目合作等模式,为我市迅速引进了一大批前沿科技或项目,提升了我市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目前,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成功申报“湖南省创新创业团队”12个。

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机器人和智能控制技术,将传统生产转型升级为自动化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岳阳电厂引进一体化工业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一组组成果,正是“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在我市结出的累累硕果。

“授之以渔”,孕育本土精英

“大牌教授就是不一般,思维深刻独到、语言诙谐幽默、案例丰富翔实,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高质量培训!” 2017年7月21日,步出“南湖公开课”课堂后,不少南湖新区的基层干部称赞道。

去年7月,南湖新区首席专家杨帆教授创办“南湖公开课”,带头主讲了第一堂公开课《传承与变革,近代中式新古典建筑》,结合南湖新区工作实际需要,还邀请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以及其他挂职专家,重点就全域旅游、城市设计、景区打造等方面开展5期专题授课,在全市范围培训400多人次,广受好评。目前,“南湖公开课”已被定为“巴陵名师讲堂”分课堂。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挂职期是有限的,我们留给岳阳最好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岳阳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尽可能地增强他们的‘内功’,这才是持久的内生动力。” 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市发改委挂职的张可云教授走进第35期“巴陵名师讲堂”,专题讲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力点》。

“听了之后,对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了更好的思路,进一步找准了发力点。”干部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更加聚焦重点、短板和弱项,精准施策。

专家教授们挂职岳阳后,展现出主人翁姿态,既注重“授之以鱼” ,更看重“授之以渔”,积极开展干部专业化培训。城陵矶新港区肖海翔教授、文风教授创办的“开发崛起大讲堂”,市林业局王森教授创办的“岳阳林业干部专场短训班”,刘祚祥创办的“罗城金融英才研修班”等都办得有声有色,有力推动了干部素能提升,而且带动了全市专业技能培训的推广与上档升级。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如今,在我市干部大培训的热潮中,处处可见挂职专家的身影,他们不断给我市的干部队伍“充电”“补脑”,启迪智慧,催人奋进,培养了其专业思维、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还增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半年多来,挂职专家们累计为我市开展专业培训、讲座近100场,培训干部8000余人次。

棋落关键处,抢得制高点。据悉,我市目前正在强力推进“100堂精品专业课”计划,邀请每名挂职专家准备1-2堂精品专业讲座,进行入库管理,供全市各地各单位选择,按需选授,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本土队伍。

释放红利,撬动高质量发展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我市惜才敬才用才的极大诚意,点燃了挂职专家教授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很多挂职专家教授90%的时间在岳阳工作,他们带着责任和感情,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主动对接课题项目,为全市园区建设、交通建设、港口建设、城乡规划、全域旅游、人才工作“把脉问诊”,为助推岳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柔性引进,以才聚才”,一批批高层次人才的落地扎根,形成了强大的聚变效应。截止目前,我市牵线引荐792 名研究生来岳实习调研,协调在岳采取“地方+高校+个人”模式,设立研究院、博士工作站、博士流动站、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等50个,签订校地合作协议7份,并联合申报重点课题和科研项目,不仅释放出人才“磁场效应”,同时也撬动打造高新技术集群。

最近,校地企合作捷报频传:岳阳县李海斌教授主动牵线长沙理工大学,帮助企业和该校晁自胜教授课题组实现精准对接,双方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纳米ZSM-5分子筛”和“MTO催化剂”等新材料。经开区苏玲教授、市农业委黄科教授、李德亮教授、市商务粮食局陈倬教授牵线联络武汉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在我市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等……

我市在“按需引才”的同时,还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7所知名高校签订了《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机制。

人才聚则事业兴。“百名专家挂职岳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扬起岳阳发展的风帆,推动岳阳这艘“巨轮”在“十三五”宏伟蓝图的指引下,乘风破浪,朝着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举全市之力打好“四大会战”,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南副中心城市的远大目标奋力航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