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旅游:巴陵大地的“诗和远方”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文化+旅游:巴陵大地的“诗和远方”











策划: 丘脊梁 采写:本报记者 丁 瑜

岳阳楼

平江起义旧址

《君山爱情岛》 李高潮 彭宏伟 摄

张谷英当大门 彭宏伟 摄

盘石洲

连云山峡谷漂流

五尖山

幕阜山雾锁重峦

幕阜山会仙亭

“登上了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目睹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逛了春色宜人的千亩湖,吃了炮台山的麻辣小龙虾,还买了岳州扇和君山银针回家做纪念,这一趟,值!”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家住南京的陈睿和两个伙伴结伴而行,搭高铁来岳阳游玩,早上还在南京吃鸭血粉丝汤,四个小时之后,就坐在炮台山的小店里,享受洞庭湖小龙虾的美味了。

“住的酒店在汴河街一带,晚上出来走走,身后是热闹的岳阳城和寂静的岳阳楼。洞庭湖的远处一片墨黑,近处的水反射着一些斑驳的灯光,闪烁的水光中仿佛能够看到千年之前的风云变幻和来自遥远时空的铁马金戈。”陈睿告诉记者,岳阳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值得一再品尝。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这座被一江诗情浸润的城市,三湘四水皆在此通江达海,鲁肃的风中战旗,小乔的花下足音,孟浩然的登楼一呼,都在诉说着它厚重的历史往迁,如今的岳阳正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崭新的面貌,阔步向前,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顶层谋划,文化旅游产业雏形初成

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谋划顶层设计是关键。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和生在“一三五”发展思路中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培育壮大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把全域旅游创建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岳阳旅游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岳阳楼—君山—南湖旅游区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主线,以石牛寨、连云山、东洞庭湖、任弼时故居、6501、五尖山、大云山、团湖、张谷英、屈子祠等重点旅游区为载体的旅游开发格局,形成了集观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湿地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旅游、军事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旅游产业在岳阳展现蓬勃生机。

与此同时,岳阳文化创意产业园、汨罗屈子文化产业园、临湘浮标产业园、君山印刷工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快步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园区产值同比增长6%,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岳阳数字影院、网络文化、演艺会展等一批新兴文化产业正在悄然萌生,特别是实体民营书店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岳阳新型文化产业。

来自市旅游外事侨务办的数据显示,2017年,岳阳旅游接待总人数4892.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7.77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0.3万人次,旅游收入1.39亿美元,正加快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全覆盖、全渗透、全时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来自市文广新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岳阳文化产业总产值583.88亿元,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拉动力增强,正逐步成为岳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域旅游,给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来石牛寨游玩的游客很多,听说6日当天就来了1万多游客,我家的酒店都满房了!”今年37岁的邓涂林是牛寨镇普安村人,2015年他在石牛寨景区停车场对面开了一家名叫“山水湾”的酒店。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平江县城做了5年酒店用品供应生意,生意不太景气,他一直想转行。后来他听说石牛寨景区火了,就回到景区附近开起了酒店,现在除去开支,每月还有1-2万元的纯利润,比在县城做生意强多了。

记者了解到,在平江县石牛寨新坊村,依托石牛寨AAAA景区开发,流转山林、土地的10000余亩,发展酒楼、宾馆100余家,安排劳动力就业200多人。2017年,全县参与旅游经营服务人数达3万余人,群众增收24亿元,人均增收2180元。旅游不仅给石牛寨新坊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整个平江的发展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平江县接待游客1557万人次,总收入108亿元,直接创税达60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间接创税达3亿元,对县GDP贡献率为22%。

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近两年,南湖新区也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引导重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成为该区龙头和支柱产业,2017年南湖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5.57亿元,同比增长24.2%,占GDP比重达20.78%;旅游接待总人数343.27万人次,同比增长21.9%。

文化旅游,促酒店餐饮旅行社行业兴起

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岳阳楼静静地立于洞庭湖畔,对岳阳本地人,她是伴随儿时记忆始终的故乡标志,对外乡人,她是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中,忧患文化的实物载体。

4月6日,来自南昌的陈雷和女友萧静静在君山岛前开心地合影,两人告诉记者:“第一天逛了岳阳楼,亲眼目睹了范仲淹笔下千古名楼的风采,今天来君山岛领略爱情岛的神奇魅力,希望我们的爱情长长久久。”

范公笔下的岳阳楼和“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千百年来,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一堵其真容。2017年,岳阳楼-君山岛景区接待游客122.56万人,实现收入达到9427.04万元。

“岳阳交通四通八达,旅游文化项目不断增多,作为旅行社来说,喜闻乐见,能够把更多的游客留在岳阳,有更多的盈利空间。”岳阳宝中旅游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张兵告诉记者,宝中国旅是一家全国连锁旅行社,一直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介岳阳旅游,“我们在岳阳有营业网点48个,全面覆盖三区六县,每年接待来岳阳的游客至少有3万人。”

作为岳阳地区首家五星级酒店,岳阳大酒店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岳阳这座旅游城市的形象,酒店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极力彰显岳阳文化特色:整个酒店以龙舟文化为主题,宴会厅有巴陵大鼓文艺演出、快板欢迎仪式等等,都让来的游客们感受到岳阳的文化魅力。数据显示,2017年,外地游客的入住占到岳阳大酒店的总入住率一半以上。

美食是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去一个地方旅游,除了看那里的风景,更要吃那里的美食。“每天都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来我们店子吃虾、吃湖鲜和土菜。”细毛餐饮创始人李榜文说,岳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他希望政府能够打造岳阳美食特色一条街,将龙虾、湖鲜、梭罗、臭豆腐、豆皮等极具岳阳特色的美食纳入其中,为岳阳旅游文化产业添砖加瓦。

黄茶文化产业,撬动百亿产值

“尝了几口君山银针茶,不错,喝起来很爽口。”来自武汉的黄先生来君山岛旅游,知道岳阳是黄茶之乡,买了不少君山银针“黄金饼”、“黄金砖”,带回去给家人品尝下。被誉为“黄茶之冠”的君山银针,是中国公认的十大名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一方水土,养一方名茶。岳阳一直以来是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茶叶重点产区,拥有“君山银针”、“巴陵春”、“洞庭春”、“兰岭”等6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市农委经作科科长晏云华告诉记者,“目前,岳阳茶园总面积发展到了近30万亩,茶叶总产量3.2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近40亿元,国家级标准化茶园发展到了7个。岳阳黄茶销量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65%,产值占全国的70%,已成为全国黄茶生产、加工与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业区。”

“目前由我们公司旗下子公司湖南君山印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兴建的巴陵春文化产业园,占地300亩,集生产、销售、旅游、科研、培训、文化传播于一体,是极具特色的茶叶综合园区。”湖南省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月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内的岳阳黄茶博物馆、观光车间暨传统技艺体验茶坊、观光仓库已经基本建成,茶文化主题园、观光茶园、茶艺表演暨商品展销中心等项目还在紧张筹备中,产业园的落成,对岳阳黄茶产业走旅游文化观光道路,传播岳阳黄茶文化,有着积极作用。

岳阳黄茶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提升岳阳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把以“岳阳黄茶”为主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岳阳制定了《岳阳黄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一一三”目标,即实现茶业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就业,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把“岳阳黄茶”打造成全国驰名的公共品牌。

非遗文化产品,畅销海内外扬巴陵美名

在庙前街古玩市场里,一家名为巴陵扇社的小店静默地屹立于此,这家店的主人名叫刘正文,是岳州巴陵扇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岳州扇传承人。

今年66岁的刘正文,出生于制扇世家,受到父亲的影响,14岁时他成为一名制扇学徒,刻苦钻研制扇工艺,时至今日已在制扇这条路上走了50多年。一把做工精良的原生态扇子,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108道手工工序,从选材、看品相,到锯、劈、打磨等环节,都颇有讲究,如斑竹扇,从无到半成品,像刘正文这样有着丰富制扇经验的大师,一个月也只能完成4-5把。

轻摇巴陵扇,风韵动五洲。记者了解到,岳州巴陵扇属于岳州扇中的一个精品扇种,而岳州扇、苏州扇、杭州扇被称为全国三大名扇。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扇子的纳凉功能慢慢向艺术类方向发展,扇子的工艺逐渐与中国书画相融合。岳州巴陵扇的扇面绘画主要以中国画为基础,围绕洞庭山水和岳阳的亭台楼阁为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刘正文介绍,他90年代提供的画有岳阳楼风景画扇面的岳州扇经大规模生产后,在岳阳的各大景区销售至今。

有数据统计,我市岳州扇产业年产值已达到6000多万元,出口额达到1300多万元,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备受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买家的青睐,在全国外贸制扇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省级非遗项目岳州窑烧制技艺古法烧制的产品,也远销日本、韩国。

千亿产业,未来可期

眺望于岳阳楼之上,寻找杜甫的足迹,重温孟浩然的诗境,感悟范仲淹的那一颗圣心,蓦然回首,岳阳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岳阳正加快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产品全域构建、旅游品牌全域营销、旅游环境全域打造,重点以县域旅游为抓手,创建全域旅游‘大基地’。”市旅游外事侨务办政策法规科科长葛勤略介绍,岳阳旅游业正以深化旅游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旅游项目和新业态建设为突破,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健全旅游公共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补齐旅游发展短板。

“加快产业发展,关键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做强做优市场主体。”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开展调查摸底、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工作指导,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四库一会一区一政策”, 助推岳阳文化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全域旅游作为新增长极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一带一部”战略、长江国际旅游黄金带和京广、沪昆高铁黄金旅游带,高起点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亿人次,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岳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实现文化和创业产业总产值75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幅16%以上,占GDP比重达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4月8日上午,新组建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有条件、有底气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这篇“大文章”,打造千亿级大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