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脚底板”丈量出的发展路
作者:张小弓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看岳阳楼区如何践行“一线工作法”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弓 通讯员 尹 萍

5月的岳阳楼区,涌动着发展的大潮。项目建设接力赛跑,城市管理精雕细琢,党建工作亮点纷呈……

连日来,记者奔波于楼区171平方公里土地上,探寻跨越发展的源动力。

友阿国际广场项目建设负责人许国华坦言:“‘一线工作法’成为该项目全线提速的助推器。”

郭亮社区居民王喜感叹:“工作人员常跑腿,百姓就会少跑路。”

奇家岭街道学院路社区支部书记孟谦誓言:“我会用脚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了解每一位居民的情况。”

倾听这些声音之后,答案已跃然而出。今年以来,敢为人先的楼区人积极践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和生提出的“一线工作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让裤脚多沾泥、脸上多淌汗,用脚底板丈量民心政绩。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用实干创造实绩,真正做到了“带着责任下去、解决问题回来”。

“身”入一线,当好经济发展助推器

在岳阳楼区,干部干事创业的豪情勃发。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使得加速棚改征拆的浓厚氛围成为了常态。

新常态,需要大担当。如何最大限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引擎?那就是“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

该区从36个单位抽调1400多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棚改和平安建设等一线。对涉及全区发展大局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推进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为加强干部过程管理,区委常委会及时听取乡街、部门班子工作和考察情况汇报,特别是加大对单位“一把手”的工作考评和调整交流力度,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营造了人心思进、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走进楼区友阿国际广场工地,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飞溅,百余名建筑工人施工正酣。项目建设负责人许国华感慨道:“‘一线工作法’成为该项目全线提速的助推器。”

区委书记陈阁辉作为“一线总指挥”,坐镇项目建设主战场,深入开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他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一线,抓重点、重点抓,抓反复、反复抓,引导和激励全区上下担当干事、主动干事、扎实干事,面对面为项目‘把脉’‘问诊’‘开方’。”

“迎着晨光开早会,顶着烈日腾拆房,映着晚霞访拆迁户,亮着灯光议方案,深夜12点谈签约……”南辅道旧改项目部主任许越波表示,这是他们在一线工作时的真实写照。

从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再到项目服务,项目部30余人全部沉到一线、奋战一线,取消所有节假日休息,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全速推进项目征收,实现3天送达评估报告993户、一周完成测绘831户、提前半年完成签约腾空任务。

项目建设没有局外人,安置、规划、房产、国土等部门都责任上肩,在项目征收、建设中站好岗、护好航,合力攻坚克难,刷新“南辅道速度”。

“心”入一线,建起百姓幸福家园

“一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层级概念,也不仅仅是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企业车间、项目现场,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区坚持最大限度整合市区优质资源、最大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最大程度拉长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持以社区“网格化”为基座,以“一公里”社区服务为半径,通过规范布局、提质改造、服务升级,在扩大覆盖面、实行数字化、增强实用性、提高满意度上下功夫,构建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民众的幸福,来自“一公里就近入学圈”。“通过严把网格录入源头关,有效消除大班额问题。既能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也是对学生负责。”朝阳小学家长刘青点赞。该区科学划定招生范围,严格实行阳光招生,切实为纳入网格管理的80多万居民群众的子女和1.1万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义务教育服务。

民众的幸福,来自“一公里就近诊疗圈”。“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可以按政策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还有家庭医生24小时关心我,蛮好哟!”正在东茅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的李四珍感叹,“一公里就近诊疗圈”就是民众的幸福圈。该区大力倡导“健康城区”理念,投入1.2亿元,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一公里医疗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

民众的幸福,来自“一公里健身休闲圈”。“家门口建起了精美小广场,大家在这里休闲娱乐,很惊喜。”家住鲤鱼嘴社区的刘新政老人感慨。该区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文体小广场升级改造,让居民群众就近找到健身休闲场地。目前,社区公共文体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民众的幸福,来自“一公里社区警务圈”。“每周在辖区全方位巡逻排查,发现问题我们及时解决。”望岳路街道办事处巡逻员张美雄告诉记者,巡逻队每周开展常态化的巡逻机制,做到重点路段必巡逻、复杂区域必巡逻、居民小区必巡逻。该区围绕“平安楼区”创建目标,强化市区联动、资源整合。与2017年同期相比,中心城区接处警率、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11.54%、25.31%,破案率上升44.76%。“警网一体化”工作经验在全国得以推介。

民众的幸福,来自“一公里政务服务圈”。岳阳楼街道郭亮社区居民王喜说:“现在街道办事处通过‘智慧眼’人脸建模系统,居民1分钟可以办结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过去跑多个部门、走多个流程才能办好的事,现在跑一次路、进一道门、找一个人就能一次办成,办事真的方便多了。”该区将147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集中提供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区107个社区(村)划分为652个网格,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不出门、服务送上门”。

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建文如此诠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心放到一线,全力推进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建设,打通服务老百姓“最后一公里”,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了城市发展软实力。

“情”入一线,打造基层党建先锋队

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类类群体中凝聚起红色力量,让党建根植城市、引领发展。“一线工作法”不仅做活了经济发展的大文章,而且连接起了党心和民心。

群众之期盼,施政之所为。楼区党员干部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区24个党(工)委,769个党(总)支部,56000余名党员(其中直管党员19532名),在服务过程中,进群众家、说群众话、解群众难、交群众友,折射出党员群众的鱼水情深。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该区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在项目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一心扑在项目上,夜以继日做工作,争分夺秒赶进度,孕育了可贵的“棚改精神”,创造了可喜的“楼区速度”。“作为党员干部全力服务项目,造福群众,再苦再累都值得。”杨俊智是白水及磨子山片区棚改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办公室主任,从文书处理到档案管理,事无巨细,全力以赴为项目征收工作做好保障协调。妻子在怀孕和分娩期间,他也无暇照顾,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岳阳楼街道办事处有一支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党员宣讲队伍。他们用富有生活气息的宣讲方式,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把党的理论送到基层第一线。他们就是由826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等组成的“五老”志愿者宣讲团。“我们是由老百姓组建起来的宣讲团,就是专门讲老百姓喜欢听的事情。”宣讲团团长李鄂鹏介绍说。

学院路社区支部书记孟谦,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在晚上10点还在走访党员,用脚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三年如一日,无私奉献。91岁的王劲民老人称赞社区党组织有力量、敢作为,临终捐款10万元给该社区;老党员范家具、钟晓红积极争当治陋习先锋劝导员,走家访户宣讲文明建设……

随着“一线工作法”的纵深推进,楼区千千万万的党员,活跃在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全面建成核心引领区的愿景,也在楼区干部群众“一针一线”中逐渐梦想成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