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小记者

岳阳小记者玩“穿越”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孙丽芳    来源:长江信息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责任编辑:小记者

 

4月14日上午,在岳阳日报传媒集团的十四楼,出现了许多穿着古代汉服的“小记者”,一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边玩了一回“穿越”当“学童”,浓浓中国风,美美“中国范儿”。

活动开始前,小记者们就对台上穿着“古人”汉服的老师充满了好奇。正式开始上课,大家的疑惑很快就解开了——这位国学老师是来自岳阳市华夏双语学校的优秀教师汪鑫,他曾指导学生在2017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才艺大赛,荣获全市一等奖,个人论文曾在2016年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因此,古人上课第一件事就是‘正衣冠’……”在悠扬的古筝声中,汪老师带领小记者们正衣冠,整理着装,并且让小记者和父母“互正衣冠”,教育孩子从此学做一个识礼、孝顺的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所有小朋友在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毛笔蘸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开启智慧……”身着汉服的小记者就是一个个学童,排队由汪老师在额头上点朱砂。一张张小脸神情严肃,紧张地等待“开启智慧”。

    在“击鼓鸣志”环节,小记者认真地听老师介绍:古代的读书人要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

在现场,小记者个个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带着心中的理想,庄严而神圣的敲起大鼓。

“我要当医生!”民院附小的小记者邓与爱说。

“我想当歌唱家!”东城小学的小记者蒋雅琼说。

“我要当舞蹈家!”枫树小学的小记者孙紫萱说。

“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消防员!”“我想当发明家!”……

每一声震天洪亮的鼓声都孕育著一个崭新的希望,伴着鼓声,家长们用热烈的掌声给孩子们加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在诵读国学经典环节,一个个小“学童”手捧着竹简,跟汪老师摇头晃脑,诵读《弟子经》,领悟国学的魅力。

学完古代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接下来就是祭拜至圣先师孔子。汪鑫向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拜孔礼——左前右后叠掌,抱于胸前,低头弯腰,拜三下。寓意拜孔子为师,像圣人一样聪慧、勤奋。

“一拜,自强不息;二拜,孝亲尊师;三拜,厚德载物……”小记者们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行礼,以示对先师的尊敬。

学习《弟子规》,要学做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感恩”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之一。

“一拜父母养育恩!再拜父母教导情!三拜父母永康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整整齐齐地面朝父母拜了三拜。

小记者们在学习了敬茶礼仪后,一杯热茶敬父母,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妈妈,辛苦了,我爱你!”“妈妈,感谢你把我养这么大!”“谢谢妈妈你给了我宝贵的生命!”“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爸我爱你!”“感谢您养育了我,无微不至照顾我!”……小记者们将茶端给父母,一声声由衷的感谢,让不少家长湿了眼眶。    最后,每一位小记者都拥抱了自己的父母,有的还帮助妈妈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东升小学的小记者家长邓素珍看着孩子走下台来,走在自己面前,说出那句“妈妈我对你的爱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时,她的眼泪就不能控制地流了下来。

“虽然我们每天在家天天也在表达,但是在这样一个场合,感觉特别不一样!”邓素珍说,非常感谢小记者活动给了她一次对母女情的全新认识。

朝阳小学的小记者欧阳子敬的奶奶也笑着说,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在轻松、温暖的氛围中学会传统礼仪、学会尊敬父母、学会尊敬长辈,对孩子们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孙丽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