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船俗韵悠长


李水生

资料图片

洞庭湖渔民有很多风俗,是楚文化遗风的一部分,在湘楚文化中渔民船俗风情是最丰富多彩的。

洞庭湖浩水淼淼,云潏波诡,气象万千,有着浪漫神秘的感觉。加上古老原始的楚遗风,生活在水乡泽国的渔民,千百年来,信奉水神,祭祀洞庭王爷,保生活、生产吉祥平安。

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原渔业大队的几位“陈”姓渔民都改姓“常”,他们认为“陈”喻意是“沉”,驾船在洞庭湖水上,船是不能“沉”的,也是不平安的意思,所以在湖区不能叫“陈XX”,只能叫“常XX”,常是常常平安的意思。

开船要叫“开头”,停船要叫“靠船”或“靠岸”。岸上的人(渔民指陆岸居住的人)要到渔船上有事或买鱼一定要懂他们的规矩,男人上船要脱鞋放在船头侧边,渔民视船为家,怕带来不好的邪气。

女人上船不能走船头,要搭跳板从船腰上船,更不能坐船头,如果是洞庭湖的钩船,更不能随便进入中舱,因中舱是睡房,又是床。

农历二月初八是洞庭菩萨的出行日,九月二十八是洞庭王爷的生日,这两个节日是渔民和船民必须要祭祀的。这二天清晨要杀大雄鸡、焚香、点烛、鸣放鞭炮、叩头作揖,敬了菩萨才能开船。大的船只如风网船,必须到庙里祭祀烧香。解放后,洞庭湖的“洞庭庙”都拆掉了,于是渔民们便偷偷地在鳊山修建了一个很小的洞庭庙。

洞庭湖的渔民对“过年”、“过节”十分重视。年三十切开萝卜,插上三炷香,祭拜祖先神灵,要摆上三道菜,但三个菜是有讲究的,一是猪耳与猪尾巴,象征一年有头有尾;二是鲤鱼一条一斤来重左右,视鲤鱼为神鱼,只有鲤鱼跳龙门,而可化龙,又是吉祥,年年有余的意思;三是整鸡一只,黄黄颜色又叫金鸡,视为全全圆圆。放上过年炮,合家在中舱吃一餐以鱼为主的年饭。渔家年饭食鱼独特,大家只能吃上半部分不能翻边,切忌翻过来再吃,因渔民在水与船上生活,翻边则有翻船之禁忌,要等到年十五后才可吃下半边。

正月择双吉日出行,就是十八或二十八。正月头行才开船捕鱼,也要敬水神,放一挂长炮、叩头作揖后,自家人与别人要说吉祥话,兴旺安平,禁说“龙”、“猫”、“鬼”等,“因龙行风雨”、“鱼怕猫”,出湖打鱼就碰哒鬼。如有人说了“撞口话”不是好兆头,那天就不出行打鱼了,因不吉祥,不顺利,湖区渔民是特别相信的。洞庭湖区的洞庭庙与湘君庙有很多,湘君庙的建筑主要在湘江一带,由湘阴县到永州有多座。相传洞庭庙有48 座,岳阳县鹿角湖边、君山洞庭庙、岳阳市万寿宫前的洞庭庙、南县沾洲的洞庭庙,岳阳县公田、板桥都有一个小洞庭庙,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考察湖南建筑风格来到洪江市与沅江上游,他们那里都有洞庭庙,相离700多公里,可见洞庭王爷神庙地盘之大,风俗遍极三湘四水。

洞庭湖区专业捕鱼的渔民有五万多户,大多为三地十九县的渔民。主要是常德、汉寿、桃江、沅江、益阳、湘阴、南县、华容、岳阳等地,也有来自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渔民。有的是连户籍都没有的“天吊户”,常年漂泊在洞庭湖上,一条渔船,几张网。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传统习俗,到洞庭湖后他们大多数还是祭拜洞庭水神,以求平安。 2000年以后,岳阳地区东洞庭湖的渔民大多上岸定居,建起了“渔家新村”,改变了漂泊于湖上以船为家的现象,风俗习惯等意识也慢慢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