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剧变 “软件”调适

黄盖镇嬗变成诗意的乡野田园


铁山嘴风光 方继纯 摄

本报讯(余 琦)“当年我们离开时,黄盖湖大部分地区都是杂草丛生。现在,防洪大堤固若金汤,接天莲叶一碧千里,环湖彩色沥青路蜿蜒十几公里,真是梦中的乡野田园。”7月19日,曾经在原临湘市黄盖湖农场下乡的知青王阿姨,特意从衡阳过来,看到崭新的黄盖镇,一路上惊讶不断,赞不绝口。

黄盖镇北倚长江,南枕黄盖湖,境内水道交织,连江串湖。今年,黄盖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厚植产业发展,深挖本土特色,打造出环境美、鱼鸟欢、人安居的水乡驿站,见证湘北明珠上的一场唯美蝶变。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镇成立了长江岸线整治与修复领导小组。以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的党政领导班子,长期在一线督进度、看成效、攻坚克难,至5月中旬,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整治了“空心房”119栋,面积达3587.61平米。更是合理利用拆房后的废渣,填埋了160多口淤泥坑塘,屋后修建排水沟3300多米,结合厕所改造,结束了之前家庭污水直排、臭气熏天的旧貌。对沿线210多户旧房屋进行了修缮和风貌改造,安装竹篱笆3600余米,晾衣架400多个,美化了居住环境,规范了家禽养殖,更是方便了百姓生活。此外,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对长江沿线进行了垃圾清理,沿线进行了植树活动,共植竹栽树18000余株,有效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黄盖镇是富饶的水乡,如何开发利用好这浩浩荡荡的水资源,是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黄盖镇牢牢抓住“水生态”圈的建设工作,挖掘三国历史,培育“水文化”,着力打造“水系形象”。一方面,利用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以水产养殖、稻虾连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全镇稻虾连作规模近20000亩,亩产成虾200-300斤,每亩稻虾可给群众增收纯收入4000多元,全镇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基本建成“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发挥黄盖镇的自然优势,发掘三国文化底蕴,做好做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文章,把防洪工程治理、农村“空心房”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全域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沿黄盖湖大堤风光带为主轴,以周边5000多亩范围为区间,在保持原生态、原生产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将公园元素融入稻田生产,并与黄盖湖大堤风光带、荷花观光区、稻虾种养区、三国文化展现区融为一体,倾力打造出了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成了黄盖镇旅游发展的新名片。现每年可接待湖北、湖南等地游客超过10万人,拉动第三产业完成产值过3亿元。

黄盖镇的美丽嬗变,不只是外界看得见的“硬件”剧变,也是村民内心和乡风乡俗等“软件”不断调适的过程,是一场从外到里的美丽嬗变。该镇建立了“农户一天一评、村组一周一评、全镇一月一比评”的卫生管理长效评比机制,合兴村的李大爷感触很深:“村里发动大家搞卫生,做评比,各家各户抢着行动,就看谁家更整洁、更漂亮。”

该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卫生协会等村民自治协会,形成透明化的公开机制,让老百姓参与得进来,看得到变化。黄盖镇将军广场的修建工作,根据各协会相关程序,先召开群众座谈会,搜集群众建立休闲广场的小期盼。随时公开工作进度,满足群众知情权,积极号召群众广参与。由于有章可循,群众不仅积极配合村委做好征地工作,还自发投工投劳进行场地清理、募集建设资金,还对后期的使用、维护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