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黄明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问题式教学”,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注重问题情境设置的合理性。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选择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例如,在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的第一课时教学的新课导入中,通过创设青藏高原的大气环境特色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去西藏旅游需要准备的物品,将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增强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问题情境设置的关联性。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的发展过程。例如在《大气环境》第一课时的新课推进中,首先由准备的第一组物品——羽绒服,让学生得出海拔高气温低的地理现象,并对此进行质疑从而通过图文材料让探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各层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再由准备的第二组物品——防晒霜和墨镜,进而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强这一现象,并让学生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第二部分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学习从而找到答案!然后通过第三组物品——感冒药知道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这一现象,并让学生思考原因。这样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并利用保温作用的原理来解释昼夜温差大这一地理现象。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由于青藏高原冰雪消融导致地面温度增高使得地面辐射增强,让学生通过探究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来解释地面辐射增强的原因,从而突破重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通过“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原理探究—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贯穿其中,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行质疑,然后带着问题探究地理原理,最后利用地理原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质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注重情境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太过容易的问题没有探究空间,太难的问题又超出了学生的解决能力,这样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

总之,依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问题式教学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系岳阳市外国语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