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大事记】岳阳就业工作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1978年,我市非农从业人员仅23.99万人。40年间,就业规模呈几何基数增长,截至2017年末,我市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68.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15.57万人增长了381%,平均每年增长8.6万人就业。

●就业形势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改革开放40年间,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知青集中返城和九十年代末国有企业职工集中下岗之外,绝大部分时期我市失业水平都较低。十九大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更是降至3.65%左右。

●就业结构不断改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乡迁移流量加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截至2015年底,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比1978年降低了58.3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比1978年分别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和3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成为就业的主引擎。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先后颁布实施,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是《就业促进法》施行十周年,“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是法制意义的彰显,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承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的就业政策也在不断完善落实中变得更为积极。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口老年化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我们致力于建设宜业岳阳,创造乐业环境,推动我市劳动者实现更为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我市就业态势稳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就业创业的政策配套办法,筹集落实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2亿多元,涉及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求职补贴、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等等,涵盖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创业者。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到来,我市启动实施创业引领计划,不断加大政策让利,推出一次性创业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场租补贴、开办费补贴、项目征集补贴等激励措施,发放11.8亿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举办双创大赛、创客沙龙、创业培训、创意市集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构筑“湖南江湖名城众创空间”等5家“国字号”双创平台,创建10家省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给创业项目提供成长空间,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在全社会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基本实现人人可创业、人人可择业。

●就业保障机制健全。改革开放初期,下乡知青集中返城,就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安置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减员增效成为国企解困的普遍选择,下岗职工成为就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十八大以来,统筹城乡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新方向。我们在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的同时,重点引导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946个,开发就业援助岗位6994个,落实就业援助资金3.72亿元,6.3万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大力开展“培训就业脱贫攻坚行动”,帮助56500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基本完成就业扶贫任务。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