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湘鄂赣边女师长——纪念胡筠烈士诞辰125周年
时间:2023-04-06 10:35:48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湘鄂赣边女师长

——纪念胡筠烈士诞辰125周年

王幼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平江县党政负责人与老将军、老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后代及干部群众,冒着蒙蒙细雨,到平江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扫活动,向老将军、老干部和胡筠等先烈墓敬献花篮,缅怀悼念。今年是胡筠烈士诞生125周年,许多人到胡筠故居、胡筠学校生平事迹陈列室,瞻仰献花,还有一些人撰文赋诗在网上云端祭悼,深情怀念这位为中国革命奉献青春一生的女英雄。

一、富家闺秀干革命

胡筠1898年2月10日出生于平江县幕阜山下虹桥大坪村一个商人家庭,原名胡昀,字敛荣,参加革命后曾化名李芙蓉、方竹梅。她家 原是贫农,因父亲到县城为人管账,深得老板赏识,积了些银钱,在家乡建屋买田,成为富绅。但他思想开明,让胡筠从小就和弟弟一道学文习武。胡筠到平江县城上学时,不仅书读得好,唱歌、跳舞、弹琴都突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19岁时,家里包办将她嫁给虹桥大地主的儿子李积琦。李家是平江大富户,李积琦时在县城读书。胡筠从小爱读《岳飞传》、《水浒传》等书,常以木兰自励,以秋瑾自许。五四运动爆发后,平江爱国知识分子李六如等组织在平江开办救贫工厂、平民夜校,致力唤醒民众。胡筠厌倦了财主家媳妇的优裕生活,便提出要出外读书。婆家很开明,尤其是丈夫对她很支持。就这样,她于1924年秋不顾已有孩子的拖累,毅然在26岁时考入平江私立启明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在校内共产党员余贲民的教育启发下,胡筠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等革命书刊,接受了进步思想。不久,李宗白介绍她加入了共青团。胡筠与共产党员余贲民、李宗白等为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5年底,由余贲民介绍胡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筠烈士像(资料图)

1926年8月,北伐先遣团攻克平江县城。中共平江县委派胡筠到叶挺部队政治处搞宣传工作。她毅然放弃未修完的学业,随一支新组建的宣传队奔赴北伐前线,除了写标语、教军歌、编快板,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胡筠还直接参加前线救护和战斗。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湖北汀泗桥后,叶挺对胡筠说:“湖南省委来电,调你立刻回湘,另有任务。”胡筠回到平江,奉命组织农民自卫军。不久,北伐军收复武汉三镇,当时急需军事干部,县委推荐胡筠报考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1927年2月12日,武汉分校在两湖书院的大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胡筠等195名女生穿着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皮带,戴着军帽,打着绑腿,与男生队并肩站立。恽代英赞扬她们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锋和榜样”。胡筠曾赋诗一首,抒发战斗豪情:

绿荫深处无暑炎,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装服,革命阵营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支援前线毋稍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快听貔貅奏凯旋。

1927年2月,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办的女生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在这批女生中,胡筠、游曦、赵一曼、胡兰畦,被誉为“四大女杰”。

二、英勇转战湘鄂赣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自行撤销。恽代英要求胡筠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当时正是白色恐怖,胡筠回到平江,自费购买了几十支步枪、上万发子弹,拉起了50多人的队伍。有一天,她被叛徒认出告密。胡筠干脆与省保安司令部派来的缉捕队交火,打得缉捕队落荒而逃。此后,胡筠带领队伍在幕阜山区打土豪、分田地,并烧掉自己夫家的田契,宣布与李积琦离婚,和地主家庭彻底决裂。省保安司令部向各地保安团、清乡队发出通令,联合“围剿”“女共匪”胡筠,并以10万大洋悬赏她的人头。

胡筠戎装照。(资料图)

幕阜山南接罗霄山脉,北抵九宫山,是湘鄂赣边一块战略游击区。胡筠率领的游击队活动在湘鄂赣边大山区,不断壮大,经常给敌人以重创。后来正式建立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纵队,由平江特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给平(江)、湘(阴)、岳(阳)游击纵队“平江工农革命军”的番号,胡筠担任司令员。恽代英赶去祝贺,激动地对胡筠说:“你是红军队伍中唯一的女司令。敌人闻之丧胆,我们却为之欢欣鼓舞。”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胡筠成为全国红军中少有的女司令员。 

在1928年2月,平江县委组织全县20万多农军攻打县城。在战斗中,胡筠率领2万多农民,负责攻打北门。她率领的队伍一度攻至北街,距敌军司令部只有几百米。由于其他三面进攻的农民隔河受阻,敌人援兵已近,只得遵照指挥部发出的命令撤出县城。扑城失败后,反动当局提出“血洗平江”,疯狂镇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六如、毛简青等负责人按省委指示转赴上海,县委新任书记罗纳川等被捕遭到杀害,县委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胡筠没有被吓倒,她带领游击队坚持在山区活动,寻找失散的同志,终于和李宗白、张警吾、毛贲虎等人取得联系,很快恢复了党的活动。随后商量在嘉义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胡筠任命为北乡特委书记兼平、湘、岳游击总队第3大队党代表。中共平江县委领导组织恢复后,胡筠被选为县委书记,成为平江革命史上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她带领县委一班人,指挥全县4个游击大队,先后打下了浏阳的社港,平江的思村、浯口,又奔袭了虹桥、龙门、浆市、木瓜等地,从财主家和清乡队、挨户团手中夺得一批粮食和枪支、弹药,进一步扩大充实了游击队。在艰苦的游击斗争环境中,胡筠与县委委员张警吾互相加深了了解,遂结成革命伴侣。

1928年7月20日,胡筠在钟洞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胡筠与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中共地下党员彭德怀取得联系,商量配合行事。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发动平江起义,起义军胜利攻占了平江县城。7月23日,胡筠率县委机关及游击队数百人,抬着猪羊,挑着粮食蔬菜,进城慰劳起义部队,并会见了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双方举行了联席会议。胡筠与彭德怀见面后,胡筠先自我介绍道:“我是胡筠,平江县委的。”陪同胡筠进城的平江县委秘书长张警吾向彭德怀介绍了胡筠的情况: 1927年胡筠参加了秋收起义,将家中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彭德怀对胡筠肃然起敬,高兴地说:“反动派早说把你们‘剿’掉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枪?”胡筠风趣地回答说:“刘作柱骂我们游击队是‘草寇’,我喜欢这个名字,野火春风沐劲草嘛!” 彭德怀称赞:“好,好,真不愧为女中豪杰!”在7月24日举行的庆祝起义胜利的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建立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彭德怀任红五军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胡筠当选平江县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

平江起义使湖南国民党军阀十分震惊,他们急调10多个团进攻平江。当彭德怀率起义部队撤离县城时,胡筠组织群众设法将大批军用物资和枪支弹药转移到山区。敌人调集重兵扑向平江,彭德怀率红五军突出包围圈,向江西方向转移。胡筠寻找战机,四处出击,掩护红五军突围。1928年9月,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五县和红五军党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湘鄂赣边区特委,胡筠被选为特委常委。会议决定将红五军和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彭德怀率2个纵队向井冈山进发,留下 3个纵队在湘鄂赣坚持斗争。胡筠领导的县游击队发展到1000多人枪,编为5个大队,成立了县游击司令部,胡筠任总指挥。

胡筠留着短发,腰里掖着双枪,左臂佩戴鲜红的袖章,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在湘鄂赣边,群众传说着胡筠这位游击队女司令将枪法如神,百发百中,甚至说她的白马能穿山越岭,腾云驾雾,是幕阜山里修炼了千年的“神驹”。

胡筠英勇善战,指挥作战大胆沉着,灵活多变,终年转战于湘鄂赣三省的幕阜、连云山区,神出鬼没,令敌胆寒。原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后来称赞胡筠说:“胡筠很会打游击。敌人一听说胡筠的部队来了就害怕。我很佩服她,她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很有基层工作经验。她是平江县主要领导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创始人。”

1930年7月胡筠率领地方游击队、赤卫队青年团数万人支援红三军团攻占湖南省会长沙。红三军团在长沙召开了万人大会,成立省苏维埃政府,胡筠被选为省苏维埃委员。9月,中共赣北特委成立,胡筠任特委副书记兼赣北独立团团长。1931年春,赣北独立团与修水、铜鼓等县的游击队组成红8师编入红十六军,胡筠任红8师师长,成为红军时期唯一的女师长。(另一位著名红军女将张琴秋1932年担任红25军73师政治部主任,长征西进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兼政委。)

据《通城人民革命史》载,胡筠曾率红8师及赤卫军1000余人采用内应外合的战术,一举攻克了通城,缴枪1300余支,长机枪5挺,手枪30余支,子弹10余担,其他军器无数。通城战斗的胜利,充分显示了胡筠的指挥才能,她不但会打游击,而且会指挥攻坚,歼灭大股敌人。1931年3月,胡筠任湘鄂赣边特委(后称省委)副书记兼妇女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学校女生团政委。她利用在武汉军校学得的军事知识,指导女生们的学习和训练。一次敌人进犯省委驻地,她率省委机关和女生团学员参加反击战,很快打败敌人,受到省委特别嘉奖。

1931年7月,原湘鄂赣特委和鄂东、赣北、湘北等特委合并成立湘鄂赣省委,李宗白任省委书记,张警吾任省委宣传部部长,胡筠任省委妇女部长。她的妇女工作干得十分出色,湘鄂赣边区20多个县,各级都建立有妇女组织。妇女干部除参加文化、学校、军械厂、金融、贸易等地方工作外,还有大批青年妇女参加红军。为了更有力地执行省委和省苏维埃的决议,湘鄂赣省委宣传部在万载县成立了一支“赤色宣传队”,由胡筠具体领导。宣传队常常夜以继日排练节目,胡筠既是编导又是演员,她和队员们一起,创作了大批深受苏区军民喜爱的歌舞节目,如九子鞭《十骂蒋介石》,莲花落《拥护苏联和拥护省苏大会》,歌舞《送郎当红军》《可怜的秋香》《摇篮曲》《劝白军投降》《葡萄仙子》及小歌舞剧《李更探监》等。苏区歌舞使红军战士热血沸腾,也使白军坐卧不安。敌人悬赏:凡活捉傅秋涛、滕代远者每人赏光洋50块,而活捉“女匪”胡筠者,则每人赏光洋100块。由此可见敌人对胡筠的惧怕。

三、永远怀念女英雄

1930年,湘鄂赣苏区进入鼎盛时期,在这大好形势下,1931年湘鄂赣省委遵中央局指示,开展肃反运动,全边区抓捕杀害许多干部党员。然而,1932年春,中央局来信却指出:关于肃反工作,你们过去是完全忽视的。以致许多反革命潜伏在苏区内活动,为敌人作内应,这是严重错误的。1932年9月,中央派林瑞笙、陈佑生(全国总工会巡视员,后叛变)、郭潜(少共省委书记,后叛变)来到湘鄂赣省委。新的省委领导人忠实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肃反运动中又进一步搞严重扩大化。他们排斥、打击湘鄂赣省委原领导人。胡筠也在1932年3月降职为省互济会的副主任,不久又调派为省委党校教务主任。虽然一再边缘化,胡筠仍然积极工作,组织被服厂女工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在党校认真组织教学,亲自讲课。

新省委领导人还将肃反运动的重点,与反对所谓“平浏观念”纠缠在一起,在根据地内对一批出身富裕家庭的平江、浏阳籍的干部,逮捕、关押甚至杀害,其中被捕的有省苏维埃主席赖汝樵、省反帝大同盟主席张警吾、省互济会副主席胡筠、红16军(红16师前身)政治部主任吴天骥,红16军组织部长刘英杰、红16军19师政委李幼军、万载县委书记何增益、铜鼓县委书记王楚、平江县委书记王直等。据统计,1932 年根据地因反革命、刑事案或与敌人有某种关联被拘捕的人共计1100余人。其中女英雄胡筠在“肃反”中被“左”倾路线执行者,以“AB团”名义抓捕关押。1934年1月,在国民党军“围剿”中,湘鄂赣省委驻地小源失守,在机关转移途中胡筠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党中央为胡筠等同志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1958年冬,彭德怀在平江调查考察时,从县委会院子出北门到了县人民医院内,看到原称普爱医院的墙壁上,还有大革命时期的标语:建立苏维埃!彭德怀向陪同的县委书记王效良伤感地说:“这是胡筠她们写的。胡筠是个难得的女将,可惜被‘左’倾路线害死了。”

2004年3月,在省、市、县领导的直接关怀下,胡筠烈士塑像在平江县大坪中学校园内建成,由西安美术学院李亮东教授亲自制作。塑像台座正面大理石上刻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的题字:“胡筠烈士像”。座石左右两侧刻着老红军、开国中将刘志坚、欧阳文和少将裴周玉等的题词。中央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李锐题诗:“当年烽火战咚咚,幕阜山前一女雄,动地惊天生与死,至今仍爱说芙蓉。”老红军、开国大校黄吉民诗赞:“平江一女雄,革命打先锋,焚舍从军去,双枪建伟功,献身加入党,矢志为工农,冤屈终昭雪,英名贯碧穹”

2014年清明节,平江新烈士陵园举行了胡筠烈士的遗物安葬仪式。2022年1月24日,在虹桥镇胡筠学校举行了胡筠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家乡人民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位女英雄。

胡筠烈士故居。(资料).jpg

胡筠烈士故居。(资料图)

胡筠的儿子李荣光,在平江县举行的革命纪念地修复开放和纪念平江起义的活动中,我见过好几次。熟悉他的乡友介绍,李荣光先生1922年生。1941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李荣光就读湖南大学期间,亲历了当时影响较大的湖大“驱李护校”学潮运动。青少年时期的李荣光因母亲是胡筠红军将领,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匪崽”,遭到追捕。后因母在苏区肃反中被诬为AB团杀害,他又被视为“反属”, 虽是湖南大学文学士,却成为在夹缝中难以成长的人,历尽坎坷。 1949年建国前夕,李荣光参加迎接解放活动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他受湖南省(工)委军事组派遣,赴益阳策反伪益阳保安团及益汉安沅四县联防指挥部起义,并将策反的 两支部队合并成立“湖南人民解放总队益汉支队”,后来整改编入人民解放军49军 147师和145师,为全国解放事业建立了功绩。1957年李荣光在工作中敢于直言,而其母在苏区“左”倾肃反中被诬为AB团杀害一事,并没有得到澄清平反,在这样家有复杂历史关系的他被划为右派,被开除党籍,下放劳动,后担任中学老师。1979年,李荣光被改正后,调回长沙,在湖南省教育学院工作。1982年12月经批准离休,为湖南教育学院副厅级离休干部。李老及其配偶、子孙家庭和睦,四代同堂。李荣光曾写下《奠母胡荺烈士》,表达对母亲胡筠的深情怀念:

一从马列播东方,斩棘披荆战大荒。

敢为工农求解放,不因儿女费周章。

风波狱寄千秋恨,父老心存一瓣香

金剑沉埋无觅处,幸留遗照识亲娘。

(编辑:江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