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足迹

玉佛寺的尘与影
时间:2023-05-07 12:43:30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玉佛寺的尘与影

□徐 辉

玉佛寺.jpg


怀着一颗去见故交的心情,我带着一蹦一跳的小歌子一步步登上文昌阁前层层叠叠的百步阶梯,往右一拐,红瓦黄墙的玉佛寺便在密匝的枝叶间露出了小半个脸。走过刻有《岳阳玉佛寺铭》的大石碑,我们便见到玉佛寺正一脸微笑地欢迎我的到来。此刻,太阳在摇曳的枝叶上欢快地跳跃,闪烁着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光辉。

跨过寺院山门,就走入了佛教的第一重天——四大天王。我刚在左右分立的四大天王像下静静站立,看着表情丰富多彩,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或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的四大天王,心里想,这表情背后一定有故事或传说。寺院里供奉的佛像大多安然端坐、表情恬淡、容颜平和,眼睛下垂,佛手或合或竖,或叉或叠,或手指兰花,手持莲花,多有一种悲悯的情态,而这些天王则无拘无束,姿态万千。这难道就是佛祖菩萨与天王的区别?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四大天王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便想,这无疑是古人对佛教最原始的崇拜和最朴素的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比希冀与憧憬。

告别四大天王,伽蓝殿和祖师殿左右对门而设,朱门白墙,门上贴着福字,让清净之地多了一份人间烟火的气息。大门落锁,不得而入,只有门前阶檐上几盆吊兰和健康树等绿植将时光蕴成一种安静和宁谧。

向前是玉佛殿。小歌子见殿前的双象石雕十分可爱,便想攀爬,我立即加以劝阻。小歌子于是安静下来,抚摸着石像,眼里满是惊喜。我走进玉佛殿,和小歌子一起双手合十,对玉佛三跪拜,心里默默念,小歌子也学着我的样子,在心里许愿。我不是佛教徒,也没登上楼上神秘而森严的藏经阁,于我而言,寺院是让人心安静、情沉淀的修行之地,偷得浮生一日闲,寺院这个能让人看到历史文化、找到灵魂安身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去处。

玉佛殿后,是一个小游园,草木扶疏、青绿葱郁,两边的院墙上刻着《心经》和一大片功德者的芳名。向北而上,透过一个留有残香的大香炉看去,在刻有一个大大的“佛”字的汉白玉石雕上,灵感观音亭便出现在眼前。我想,“灵感观音”的“灵感”二字应该是源于《观音菩萨灵感神咒》吧。许是因为小歌子属猴,也许是她天天睡觉前必听《西游记的故事》的缘故,她特别喜欢孙悟空,对观音也甚是喜爱。见到观音像,她便像猴子一样窜上亭子,冲着观音菩萨就拜。亭子后背一整版书写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细看后才知道,此经就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佛教音乐《大悲咒》的出处,包含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济世渡人之心以及无上的菩提心,是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

拜过观音,我们绕亭向左而行,匆匆看了一下罗汉殿里的上百尊各色罗汉,我们就向上拾级而上,来到了寺院的最高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的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三尊大佛。给小歌子大体讲了一下这被人们俗称“横三世佛”的相关知识后,小歌子便大声地说,我知道了,这中间的大佛就是将齐天大圣压在五行山下的如来佛祖吧,我不喜欢他!说完就跑出大殿,我无奈一笑,只得匆匆迈出去,带小歌子走向大殿的后院。这里有一座佛塔——岳阳玉佛寺塔。但见大理石围栏的二层底座上,佛塔巍然屹立,直指长天,很有一种特别的气势和威严。

佛塔周围绿树围绕,地藏洞的地藏菩萨和坚实的罗汉山一左一右、一高一低,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护卫着高高耸立的佛塔。走上塔座,最下面一层上刻有捐建佛塔功德芳名。我们围塔仰视,塔身六面,每一层的每一面都雕塑有端坐的金身佛像,从下而上,佛像依次递减,最下面一层除一面镌刻塔名外,其余五面每面33尊佛像,加起来足有165尊之多。最上面一层每层4尊,我无法细数,但想必这十三层佛塔的佛像数加起来至少也有一千多尊吧。果然,我们在另一面找到了千佛塔的字样,及其佛塔的相关介绍。二层塔座便不得而上,我们只能绕行一圈走下,在远处瞻仰其尊容。

这时,金色阳光从云层里闪耀而出,将万丈光芒洒向土地,让佛塔上的金色佛像更是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有风吹过,佛塔便响起空灵缥缈的铃声,便有梵音萦绕,让人感觉有如走进了一种虚幻的意境。有僧尼在院中打扫,细微的灰尘便慢慢在阳光的照耀下升腾起来,佛塔的阴影投射到一边的秋树上,呈现出半树金色半树青的美丽景象。小歌子突然也来了兴致,将手指捏成各种动物的形状,让她们的影子尽情在地上舞蹈。此情此景,我忽然见大雄宝殿后门上悬挂的“佛日增辉”,莫非题匾者也在此情此景下一挥而就的?这金色佛像和金色阳光相互辉映,这佛塔青影和手指舞影亦动亦静,让我们的心也沐浴着金色阳光,变得璀璨而温暖,通透而澄明。这样强烈的对比,在我心里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关于光与色、尘与影印记,让我的心一下久久无法平静。

走出寺院,向右下方的菩提讲堂和讲堂前方的城隍土地殿匆匆行注目礼后,小歌子便吵着让我带她去公园玩秋千。我们只得和玉佛寺这位隐居闹市丛林深处的高僧故友告别,走向公园南大门。一路上,金色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或明或暗、或闪或息将光影洒落在我们身上。这闪烁的光影让我想起寺院里千佛塔下那些光与影的片断。一下竟然沉入沉思,继而浮想联翩起来。

在古城巴陵,玉佛寺可谓大名鼎鼎、老少尽知。古寺隐于山而现于林,出则繁华入则静幽。林深尤美,蔚然佳秀;曲径蜿延,幽静清远;芝兰淡雅,百鸟和鸣;佳客游宾,往来不绝。玉佛寺院渊源悠久,始建于唐朝,初名为白鹤寺。古寺香火鼎盛,辉煌一时。直至明代,更名为白湖寺。清朝仍以唐名,后毁于战乱。后重建,现因寺内供奉十二尊缅甸汉白玉佛而得名。

光影渐暗,但仍一路随行,这向晚的光影近乎迷蒙。千佛塔下那阳光中跳跃的尘与阴暗的影,渐渐地在我眼前变亮,让我陷入沉思。

中隐隐于市。隐匿于闹市城区中心的玉佛寺莫不就是一位得道高僧,千百年来在金鹗山上安然打坐,静心禅修。虽群峰掩映,万户环居,但处变不惊,无悲无喜。他鸟瞰城中的芸芸众生,从不言语,城市的喧嚣与浮华与他无关,世事的冷暖与是非与他无关,人性的善恶与悲喜亦与他无关。他只是静静在山上站立、打坐、禅修,继而入定。很多事,看破不说破;很多人,点醒不喊醒。他只是将时光、将事物静静地摆在那里,悟什么、怎么悟,一切都要随缘从心了。

佛偈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金刚经》亦有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原本,世间无尘无影,一切皆为尘,万物均是影。正看为尘,反看为影。迷则是尘,悟则为影。心与万物同一体,原本一切唯心造。自然造化万物,万物天成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尘就是光亮之影,影即阴暗之尘。深入一想,我们生命的个体于这茫茫寰宇不就如同一粒微尘么?身若惹尘,心则生影——微尘之影。于是,烦恼、执着、迷惑、无明等心患,就会让业生经受“贪、嗔、痴、慢、杀、盗、淫、妄”的迷茫和困苦,就会让这些痴念变成自己的法界。明明有些事早已过去,有些人早已分离,心还在过去和分离的影子里苦寻所得,自寻烦恼,尘非尘,“我非我”,是人与影的关系,还是光与影的关系?人即是尘,我即为尘。影子和“我”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造的业也是如影跟随,我们心里的执着也是顽固的影子,有了情执、喜爱、有求、得失、名利,六道轮回也就成了我们难破的影子。虽说现代摄影技术可以使影子脱离本体而存在,但脱离了本体的影子,是否会获得独立的意义?

尘影一身,迷悟一体,真心与妄想本是一心,悟的时候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要梳洗照镜子一样,来者自影,去者自空。我们的心如能像镜子一样的自在,影像来的时候能照见,影像去的时候不留痕迹,这日子是多么的飘逸洒脱。只有悲喜自若、去留无意,有为观无为,无为显有为,才知道身处于自然界的自然存在,与天地对话,与自然交流,让万物一体,浑然独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继而天人合一。

生活是一道谜题,尘是谜面,影即谜底。这世间,可能并无众生与佛,只因我们的执念与惊觉、迷失和顿悟,就形成了凡夫与圣人,让人与神的距离越来越远。六祖惠能诗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原本,法界没有什么尘与净的过程,自心也本无染污与干净,化身自清净,法身自庄严,自然万象本身就存在着美,如果你用心去观察,会发现自然中隐含着各种神奇妙趣。心若沾尘,自然难见自然的神韵、灵性和丽质,洗尽铅华,世间和人性必定正本清源,变得真实而美好。


(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