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闻中心 >社会

革命壮歌续新篇 ——读凌辉续写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
时间:2023-07-01 10:44:32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革命壮歌续新篇

——读凌辉续写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

王幼飞



李六如同志像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大潮中,许多投身革命运动的志士仁人,亲历了这一革命的艰难曲折、残酷斗争,见证了打倒旧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这种感受确实是令人无比兴奋,令人无限骄傲自豪,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许多人想把这种亲身经历过金戈铁马、腥风血雨,亲身感受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写成文学作品,与众人分享。中国共产党人、老革命家李六如,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

李六如1887年7月出生于平江县献冲泊头的一个商人家庭,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进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1918年回国变卖家产,创办救贫工厂,进行实业救国尝试。失败后,又兴办平民学校,走教育救国之路。1921年秋,在毛泽东介绍下,李六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回平江发展党组织,发动秋收暴动。后赴上海、江西苏区,参与领导财经工作。1935年遭逮捕入狱,被判死刑。1937年国共合作后被释放,赴延安后任毛泽东办公处秘书长。1945年李六如赴东北参加财政、司法领导工作,为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和夺取辽沈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他进京参与筹建新的最高检察院机构,任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等职。在全国解放后他被评为行政四级,属副国级干部。

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李六如联系个人的历史回顾检查,发现自己的一生同中国革命历程是如此紧密相连,因此写下三本札记:《由黑暗到光明之路》《五十年见闻记》《浪漫的人生》。他感觉有满肚子话要说,要把自己六十年的立身行事、是非功过,都展现人前,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六十年中国的大变迁,构思写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因最高检察院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创作小说。1955年李老因患病,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坚持深入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调查,收集史料,开始创作《六十年的变迁》。1957年第一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出版了第二卷,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正当李六如竭尽全力创作第三卷的时候,“文化大革命”风暴袭来,他遭受诬陷被批斗,《六十年的变迁》也被打成反党小说,第三卷只完成了10万字,由此被迫中断。1973年李六如逝世,终年86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拨乱反正,于1980 年7月2日为李六如举行了追悼会,平反昭雪,《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遗稿部分也于1982年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十年的变迁》书样。

平江县党史办原主任、著名党史专家凌辉先生,年轻时读到《六十年的变迁》,激动不已,爱不释手。在平江县党史办工作期间,他敬业勤奋,撰写了平江人民革命史,为毛简青、方维夏等团以上400多位先烈撰编英烈传,为李六如、喻杰等党史人物和开国将军立传,出版专著19部,发表作品上1000万字,著作等身,荣膺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凌辉在撰写李六如传记的过程中,为搜集革命历史资料,进京拜访老干部,特别是访问李六如的夫人、红军老干部王美兰时,受到热情接待。王美兰不但亲自讲述了3天, 还打开书房,敞开数个藏有珍费史料的书柜,让老凌翻阅摘抄三天两夜。老凌惊喜地发现,李六如老人为了写好《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已经收集有数十万字的原始资料,计划从第十四章至二十章,写到新中国建立。由于“文革运动”的干扰,第三卷没能写完,老凌深感惋惜与遗憾,萌生了自己来续写第三卷的想法。

凌辉同志像。 王幼飞 摄

凌辉1999年退休,以忠诚党史工作的高度事业心,以为老革命家李六如完成遗愿的强烈使命感,下定决心续写《六十年的变迁》。在许多老年人卸下工作重担后,或与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或外出旅游看看大好河山,凌辉却躲在简陋的一个单元房里,不论春夏秋冬,不管昼夜晨昏,坚持坐在书桌前,伏在台灯下,潜心艰苦写作。凌老想写成《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但毕竟年岁渐高,身体大不如前,况且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时有不适,力不从心。他以顽强的毅力,做到每天至少写出1000字,雷打不动。2014写出第三卷续篇初稿,接着进行不断的修改。2021年3月,老凌正在抓紧修改,准备送审时,突染重感冒,引起多病暴发,他感觉到从没有过的痛苦,坚持不住了,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治病打吊针的10多天里,凌老十分焦虑,怕不能完成续写第三卷。凌老向笔者透露心迹:在这身体患病,痛苦不堪的时候,有时真的不想写了。一想起李六如老先生,他被判了死刑还坚持写申诉,在患了脑病时还去乡村调查。他们这些老革命家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仰,值得学习。自己在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都是这些老同志给予的热心支持,要对他们报恩啊。思来想去,又振作起来,下决心写下去。每当输液腾出右手,又拿起笔写作,翻开书稿修改,尽力精细打磨。这样直到2021年9月送厂,历经22年,终于完成了李六如老先生生前的遗愿。

凌辉续写《六十年的变迁》书样。

读凌辉先生续写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可以看到季交恕从遵照党组织的派遣赴南洋、到香港开展党的活动,再入闽担任中央苏维埃银行副行长、代理行长;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转战赣南,被捕入狱被判死刑,在国共合作后被释放,几经磨难到达延安,担任毛主席办公室秘书长;从赴东北任热河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参与建立东北根据地,支援辽沈战役等解放全国的战争;从烽火连天的战场到进京筹建国家最高检察院机关,建设政法检察机制、队伍,打击取得革命胜利后出现的贪污腐败分子……主人公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坚定信念,坚持斗争,矢志不移,一颗红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情节跌宕起伏,形象丰满高大,展现了艰苦岁月中的老一代革命者的火热情怀和奋斗历程,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令人启迪、振奋,它如一曲革命壮歌,到结尾部分更加激昂,更加嘹亮!

任何创作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全书的内容与架构是中国六十年革命史的自传体小说,受到历史大事真实性的局限,原作者和续写者都不能跳出近现代革命史实的束缚。尤其在书中的主要政治人物都用真实姓名出现,在写作表述这些人物的形象、性格、关系上有些过于拘谨。从文学艺术创作的美学角度上看,书中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刻画上还可以更深入、细腻,还有进一步想象发挥的空间,为塑造主人公形象还可以更集中更典型,着笔墨更多。第一、二卷只写了前30年,第三卷要写后30年,主人公活动的时间长,跨度大,有的大事背景交代似乎简略,有节奏过快之感。总之,这本续集与前两卷原作和谐相接,圆满延续了正气高扬的主旋律。李六如先生若地下有知,也许和我们今天的读者一样,真应当感谢85岁高龄的凌辉先生的辛劳付出,终使:红色名著圆续新篇,革命壮歌再奏高潮。

(编辑:戴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