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彭扬飞 通讯员 姜文宇 周小珺)一夜风雨后的寒冬之际,鸡肉和药膳食材交融四溢的香气在炭炉星火的催化下,随着氤氲的热气扑鼻而来,手捧一碗鸡汤,轻啜入口,暖意融融。这是汨罗市古培镇摇钱塘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拥华开在汨罗街上的第一家炭炉鸡煲店。
“鸡肉非常有嚼劲,味道香浓,好恰。”前来用餐的李女士边吃边说道。刚开业,每到晚餐时段店里就爆满,是什么让这一碗碗瓦罐土鸡汤、招牌土鸡煲有如此大的魅力?记者来到食材的来源地——古培镇杨梅铺村摇钱塘种养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
走进合作社,只见错落有致的几座鸡舍掩映在林间,“咯咯咯”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养殖户撒下玉米和稻谷,一只只身形矫健的湘黄鸡扑腾着翅膀,争相抢食。一大早,养殖户就忙着给4000多只鸡准备食物,检查生长情况。远处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采收正忙,本地的村民将一箱箱新鲜蔬菜搬运、装车、发往长沙。
湘黄鸡于1979年被国家外贸部评为“名贵项鸡”,食药用价值极高。冯拥华透露,三年湘黄老母鸡在长沙中高端酒楼的售价为每只500至800元,且供不应求。
在湘黄鸡养殖的带动下,杨梅铺村在有机种植的基础上拓展了各种优质农产品种植,种植优质水稻640亩、有机蔬菜147亩。其中,杨梅香米、杨梅白菜、杨梅香芋等品牌已经随湘黄鸡产品走入了中高档消费场所,每年创造的产值已不下于300万元。
“以前打零工不稳定,现在好了,天天有班上,不愁没钱赚,还在家边上,能照顾老伴。”今年68岁的冯丙炎是杨梅铺村人,负责鸡的养殖,每月多时可赚4000元。
同冯丙炎一样在这里打工的本地村民有40余人,平均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多的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0余元。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故乡。”2017年以来,冯拥华在古培镇“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的号召下果断返乡创办合作社,采取“自繁自养自销一体化生态养殖”经营模式,带动整村发展。在此之前的20多年,他在深圳、长沙打拼,在餐饮、酒店、地产等领域持有产业。
如何将本地人才留住?冯拥华想了许多,他将员工带到长沙、衡阳、寿光等地进行定期培训,组建了青年微信群,组织村上青年开展交流座谈活动,分享经验,学习新思想,让青年队伍聚起来、活起来。
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乡愁滋味”成了餐饮“新宠”,冯拥华决定开店,更大程度上形成产销闭合,也让更多人喝到一碗“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