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一中学 陈妹君
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也在寻求创新和进一步的提升,探究性阅读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思考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探究性阅读对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意义
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为目标,通过阅读提升认知、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把探究性阅读运用在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阅读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方法。而在高中语文阶段,实用类文本一直是日常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版块。所以,将探究性阅读引入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当中,可以认为是对文本内涵更深入的思索,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拓展多维阅读的空间,弥补实用类文本日常教学的不足,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在统编版教材中,实用类文本集中在必修上的第二单元新闻评论类文本,必修下的第三单元的说明类文本,以及第五单元的演讲类文本,其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更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对实用类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信息获取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感知不同领域的文化特点,有效拓展其知识面,促使他们从多维度出发去强化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在课堂上设置探究性阅读活动,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奏时代旋律,与时代共鸣,在相对单一枯燥的文本基础上营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确保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日常教学大有裨益。
二、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1.趣味导入,创设鲜活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在于生活,而实用类文本更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实用类文体之一的科普文章,因其专业性强,阅读难度大等原因往往被学生和老师所忽视。这时,我们可以创设鲜活的情境,以趣味做导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作为生物的社会》时,可以从人类世界桥梁建筑的奇迹联想到生物世界的桥梁,小小的蚂蚁也会搭桥,蚂蚁世界的桥梁是怎么搭建的?老师可以播放蚂蚁搭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探究生物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的情境去体会探究科学的世界,将深奥的文本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进一步探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条件等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这就是从鲜活情境入手,以文本为基点,利用探究性阅读而展开的这样一个积极的阅读过程,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科学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有效朗读,把握核心词句
在进行演讲稿等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文本,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朗读需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演讲类文本时,我指导学生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两篇演说辞,让学生体悟演讲词的多种类型和风格,一篇是马克思理念的自我抒发,另一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理论与实践的评价。前者以雄辩的力量和深邃的思想鼓舞人们,后者则以绵长的语势凸显讲演深沉真挚的感情。因此我设计了“再现演说场景,评价演说效果”这一探究活动,邀请学生作为演说社的一员,自选演讲词片段,设想作者演讲时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演讲模拟。并根据评价量表,对同学们的演讲展示进行点评赋分。通过模拟演讲,学生对演讲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更真切、深入、细致。这种演讲活动也是探究性阅读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轻松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文本,进行有效地朗读,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中,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3.多维设计,挖掘思维深度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去掉了之前疑问形式表达的研讨练习,改为了陈述形式表达的学习提示,而且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后设计了单元学习任务。这些单元学习任务,有针对单篇教学的,也有贯通整个单元提出综合性问题的。将研讨练习改为学习提示,并综合设置单元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过去的课堂过度精讲与反复操练的问题,从而转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使探究性阅读有目标、有重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对文本的探究性阅读,也能提升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必修书第二单元的多篇人物传记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核心学习任务:选择单元人物传记中的某一人物形象,追寻劳动身份,聚焦劳动场景,穿越劳动现场,给他(她)写一段心灵独白,展现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中探寻劳动的价值。将此任务作为单元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线,再请学生根据这一任务要求,将自己的看法和探究所得写成一篇小作文。根据单篇文章和单元文章设计多维探究问题,挖掘思维深度,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概括的能力。
4.巧用媒介,拓展信息广度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于新闻类实用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信息媒介资源,更好地展开探究性阅读教学,使语文课堂更丰富、更生动。声音媒介、视觉媒介、话剧媒介、影视媒介,都可以适时、适量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里,探究性阅读是目的,跨媒介阅读是方式。课文朗读可以利用声音媒介,而视觉媒介则更为丰富,学习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明类实用文本《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中国建筑之美和木叶的诗意之美。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可以通过视频介绍让学生真切明晰地走进科学家的世界,感受艰苦务实的科学探索之旅。这些来自文本、高于文本的探究性学习都可以通过声音以及视觉媒介进入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这类实用性文本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也是一种探究性阅读的方式,能够弥补教师讲授的单一性。我们还可以把网络媒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其表达丰富、立体、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更深的文本阅读之中。例如,学习必修书第二单元新闻作品类文本,单元课文后中有“从报纸或新闻网站上挑选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标准,并撰写推荐书”这一学习任务。我结合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单元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丰富的媒介,选取了《人民日报》中的一则报刊新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段网络视频新闻《美不行待客之道,中方严正回应!》以及一则地方广播新闻《“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这堂在电脑机房开展的创新型探究性实用类新闻文本阅读课,聚焦于不同媒介新闻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丰富深化了学生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在真实的情境和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纯文本阅读中难以体会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媒介素养,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热情。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探究性阅读是一种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创设鲜活有趣的生活情境、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设计多维的探究任务、利用跨媒介阅读等多种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当然,如何更为有效地在日常课堂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系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YJK18KG0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