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人物

闹元宵,他们秀了一把拿手好“戏”
时间:2024-02-26 16:31:25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记者:仇玉姣

1261782556.jpg

 □仇玉姣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雪,打乱了元宵节原本的节奏,部分景区临时关闭,一些活动也延期了。但元宵节总归是温暖的,吃着热乎乎的汤圆,节日的氛围感一下子就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些多才多艺的岳阳人坐不住了。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高跷王子”郑大军:向6米高跷发起挑战

338004495.jpg

郑大军

说到岳阳最有特色的元宵节活动,长乐抬阁故事会绝对榜上有名。以往的元宵节,汨罗长乐古镇那叫一个热闹非凡,上市街和下市街比故事闹元宵,整个古镇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气氛浓厚。

今年元宵节,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长乐故事会延期了。但冰雪无法阻挡古镇人比故事的热情,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待天气好时再比个热闹和精彩。“高跷王子”郑大军的演出,是长乐故事会的一大看点,他将现场挑战6米高跷!

早在2月初,郑大军就在河南春晚惊艳亮相。在杨丽萍原创的生肖艺术片《龙舞》节目中,48岁的郑大军化身龙神,踩着5米高跷震撼登场,非遗文化再现东方神韵。

郑大军从7岁开始学习踩高跷,至今已经坚持了41年。从最初的1米高跷,到5米高跷,他凭借过人的平衡感和体力,创造了从无摔跤的纪录。5米高跷的高度相当于两层楼房,对于一般人来说,光是站在上面就需要莫大的勇气,郑大军却能健步如飞,其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

长年累月的练习与表演,让郑大军精湛的高跷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构邀请郑大军前往表演,他积极参与并推介,将长乐抬阁故事会文化带向了更大的舞台。他坚信,文化的根就在群众当中,作为长乐人,他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里的文化传承下去。

郑大军不仅自己踩高跷,还带着长乐古镇的人们一起参与。现在他已经培养了60多个徒弟,小至7岁,大至23岁。今年的元宵故事会现场,郑大军将挑战6米高跷,并和9个徒弟一起同台炫技。

“目前,6米高跷已经制作完毕。我也在抓紧练习中,希望能挑战成功!”郑大军为自己打气加油。休息之际,郑大军会耐心指点徒弟们踩高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郑大军心中,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乡愁,一场演出就是一次传承。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徒弟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长乐古镇的文化。

“古琴演奏家”朱益红:传承和推广岳阳的古琴文化

43886593.jpg

朱益红(中)

今年的元宵节,岳阳的古琴文化火出了圈。“岳阳文宗·洞庭琴韵”全国古琴名家元宵音乐会活动成功举办,为人们献上了一场特别的元宵音乐盛宴。

朱益红,作为岳阳古琴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演奏了《平沙落雁》和《潇湘水云》两首经典曲目。琴声悠扬,如泉水淙淙、白云悠悠,令人陶醉。她的演奏不仅展现了古琴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她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可以说,为传承和推广古琴艺术,朱益红是不遗余力的。2月22日,龙年的第一场雪为岳阳楼景区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而在这银装素裹的美景中,朱益红身着一袭红色古风斗篷,优雅地拨动琴弦,用她的琴声和热情,让古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弦鸣乐器之一,古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朱益红看来,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重要载体。她深信,通过古琴的演奏,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朱益红于2004年启蒙于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国家级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先生,2011年古琴学硕士专业毕业,目前在湖南理工学院担任古琴、古筝专业教师,致力于传承和传播古琴文化。此外,她还创办了微月琴舍和琴德堂,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学习古琴的机会和平台。

近年来,朱益红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岳阳的古琴文化。在她看来,岳阳的古琴文化十分深厚,很多古琴曲都与岳阳有关,比如,《离骚》《潇湘水云》《洞庭秋思》《平沙落雁》《岳阳三醉》《湘妃怨》等。

“希望岳阳的古琴文化能够发扬光大,成为岳阳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朱益红说。

“戏痴”吴言:唱颂人间百种情

1657596633.jpg

吴言

“咱就说哪有一个团像我们这样?刮风下雨的天,还演得欢天喜地,眉开眼笑的。演完一轮,恨不得再跳一遍!”2月20日下午,岳阳四月天戏剧团团长吴言在汴河街春节庙会演出结束后,顺手发了一条朋友圈。

说吴言是“戏痴”,绝非虚言。她年过五旬,自幼喜爱越剧,小时候常常跟着磁带学唱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学会了越剧,还拓展了黄梅戏、花鼓戏、苏州评弹等多个剧种,成为剧团中多才多艺的演员。

身为剧团团长,吴言不仅在舞台上演绎着百态人生,更在台下带领着剧团为观众献上精彩的演出。今年的汴河街春节庙会,剧团为观众献上了7场精彩的演出。从全剧《天仙配》到戏曲快闪,再到折子戏专场,每一场演出都充分展示了吴言和剧团成员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底。

吴言的戏路比较广,《天仙配》里的七仙女、《西厢记》里的红娘、《戏牡丹》里面的牡丹、《女驸马》里的冯素贞……这些角色她都能很好地驾驭。“若说我最喜欢的角色,那一定是林妹妹。”她坦言,对越剧《红楼梦》可谓一见钟情,很喜欢林妹妹的真性情。

最是戏里“四月天”,唱颂人间百种情。今年元宵节,吴言组织了一场剧团的聚会,大家欢聚一堂,又唱又笑,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吴言说,这样的聚会不仅是为了让大家放松身心,更是为了加强剧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别看戏曲演员台上光鲜出彩,可背后所承受的苦与累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吴言透露,为了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演员们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化妆和排练。“台上也许只有短短10分钟,可是化妆就3小时。”

“业余爱好者演戏首先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谈到演出心得时,吴言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贪多嚼不烂。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入的情感投入,才能演绎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谜语大王”肖植文:龙年出新谜其乐无穷

282351720.jpg

肖植文

元宵节素来有猜灯谜的传统。早在宋代,元宵灯会盛行,不少文化人将谜语写在花灯上。这种结合灯饰的谜语活动很快流行了起来。时至今日,元宵节猜灯谜依旧盛行。   今年元宵节,岳阳“谜语大王”肖植文应本报邀约,为读者朋友创作了10条富有创意的谜语。春节期间,他还为岳阳市博物馆出了50条精彩的原创谜语。这些谜语推陈出新,不乏与岳阳文化、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佳作。

肖植文现年76岁,从小就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谜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富有智慧,还能启迪思维。多年来,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谜语风格。他的谜语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深受市民喜爱。

龙年伊始,肖植文特意创作了与龙相关的谜语,如“出锅多年的二锅头(打岳阳当代文化名人)”“谜底:陈亚先”,这个谜语巧妙地运用了抵消法,将“锅”字抵消,留下“多年二头”,进而联想到陈亚先这位岳阳著名的文化名人。这样的谜语不仅考验了猜谜者的智慧,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与龙相关的谜语,肖植文还创作了许多与岳阳文化、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谜语。如“中国船有一拼(打一岳阳传统活动)”“谜底:龙舟赛”,这个谜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人们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

肖植文的谜语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谜语。

肖植文表示,今后他会继续坚持创作谜语,为市民带来更多欢乐和启示。

原创趣味灯谜:

1.龙年元宵会(打一字)。

2.龙年献宝(打一字)。

3.撤道卡(打一城区老地名)。

4.城陵矶改道(打一城陵矶地名)。

5.登斯楼也天地宽(打一城区娱乐场地)。

6.银针胡同(打一城区老地名)。

7.儿童泳池(打一城区地名)。

8.南湖舟停靠中岸(打一城区老地名)。

9.二月十四上海地(岳阳景区美称)。

10.看,地动山摇!(打一岳阳名人开国将领)。


谜底:

1.宸。

2.赈。

3.解放路。

4.新港路。

5.步步高广场。

6.茶巷子。

7.娃娃塘。

8.红船厂。

9.爱情岛。

10.张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