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经济 >城建交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生态岳阳锦绣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综述
时间:2024-04-19 17:55:07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微信图片_20240416145435.png


微信图片_20240416145459.jpg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生态岳阳锦绣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综述

文/图 记者 郝家勇 通讯员 胡欣鑫

云烟舒卷,草木芬芳,樱桃始红……人间四月天,巴陵大地姹紫嫣红。

4月22日到来的第55个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活动再次提醒民众,保持绿色低碳生活才能改善地球整体环境。

六年前,同样是这个美好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六年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资源环境保护,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创建美丽生态岳阳,积极助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时光如笔,岳阳已绘下绿水青山的万千变化。

微信图片_20240416145453.png

规划引领:构筑江湖生景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岳阳襟江带湖,河湖水域保护和管控,事关国家水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也关乎岳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河湖水域空间保护,2023年7月还被确定为全国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划定及管控试点城市。

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

此前,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03万公顷,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长廊”。我市则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编制出台了《岳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和《岳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250.85平方公里,以控制城镇规模,保护生态空间,构建“一心一带、两屏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打造山水交映的生态景观,由东向西,形成了东部崇山峻岭、中部微丘绵延、西部平原沃土的三大自然地理区,较好地保护了城市山水空间格局;中心城区划定城市蓝线、绿线,营造和谐共生的蓝绿生景,稳固了长江中游生态格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城陵矶港、虞公港、铜官港、霞凝港一体运营、错位发展的规模效应,构建以城陵矶港为核心枢纽的港口集群,推动沿江石化产业集聚,以绿色化工高新区、临湘高新区化工园区为载体,联动城陵矶新港区,统筹沿江区域交通、岸线、能源、生态、城镇、乡村等资源,合理划分工业功能区、港口物流区、配套服务区、生态功能区、预留发展区,打造全省现代石化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岳阳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牢牢稳固水地相互关系,以资源支撑发展,逐步将资源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支撑了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同时,对主要河湖岸线资源保护利用实施分类管控,严格保护好洲岛、滩涂、湿地等生态资源,合理安排岸线旅游、渔业、城镇、港口等功能,统筹做好河湖岸线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形成了“水清、岸绿、产业旺”的“最美岳阳岸线”;颁布《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规划(2020—2035年)》,划定湖泊、河流、重要沟渠、水库等类型的保护水体,明确水体蓝线、滨水绿线和建筑灰线及水圈、绿圈和外围保护地带“三线三圈”,有效维护水资源安全,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建立了人、水、城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我市还根据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规划,划定了岸线保护区并关停搬迁岸线周边化工企业和危化品企业,严打非法采砂,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和排污许可管理,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我市分级推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长江—洞庭湖—湘江,及连云山—幕阜山为主体的大尺度生态廊道,保护重要野生动植物能量通道;并构建以河湖水系及周边地区为脉络的中尺度生态廊道,增强生物种群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同时,着力提升重要生态功能区与自然保护地之间连通性,加强滨湖消落带和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地区的建设与保护,维护生物迁徙廊道。此外,严管航运通道,并同步疏理航道内污染物,限制对生态系统有破坏性的开发建设活动。真正让“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了我市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名片。



89839547.jpg

生态修复:重塑美丽岳阳

春到花果畈,绿地生态一派葱茏,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漫山碧透,微风拂过,草木芬芳,放眼望去,好一幅生景图。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以前不过是一处蚊蝇成堆、恶臭难耐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花果畈垃圾填埋场的生态“蝶变”,只是岳阳市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2022年7月,岳阳市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国家批复,我市立即成立了市、县两级指挥部,结合《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岳阳市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的通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多部门协调项目推进的制度保障体系。

为全面推进项目实施,我市坚持部门联动、市县协同配合,并在市财政中列支260万作为工作经费,聘请两家专业技术单位,从项目立项申报、获批实施、成效保障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针对个别因政策因素滞后的项目,采取多管齐下、共同推进的方式切实化解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针对绩效目标任务,市、县两级分别制定考核目标,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点、到人;同时将山水项目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和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督查室联合监督,各专项小组逐点、逐项、逐图斑实地督导,市山水办实行“月报告、月考核、月通报”,对项目推进靠后的县市区报请市委书记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形成了“赶、学、比、超”的干事氛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完成。

我市山水项目实施一年多来,21个子项目平行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9276.93公顷,其中矿山生态修复596.71公顷、湿地修复1343.37公顷、河道岸线修复55.16千米、水环境治理163公顷、林地提质改造398公顷、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3390.80公顷、生态友好型农田建设1200公顷、重要物种栖息地建设2362.67公顷、水产养殖生态治理257.58公顷、外来物种治理764.80公顷、水系连通60.04千米;惠及人数已超过50万人,带动的旅游等相关产业增值了2.77亿元,每年增加的生态补水量已超过0.7亿立方米;我市的矿山生态环境、农业面源、生物多样性、人居环境、洞庭湖总磷、水源涵养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

平江县龙门镇2.jpg

微信图片_20240419151315.png


2019087355.jpg

耕地保护:守牢“洞庭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生态安全。

岳阳是全国双季稻主产区、湖南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质量“洞庭粮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省率先发布2024年一号田长令——《关于实施耕地保护“八项措施”,打造新时代更高质量“洞庭粮仓”的指令》,同时下发《2024年度岳阳市市县两级田长目标任务履职清单》,明确了各级田长责任清单,也为新年度耕地保护提供了遵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山上耕地耕作不便,山下林地适宜开垦的情况,通过以“山上”换“山下”、耕地核实处置、全域土地整治等多种举措,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汨罗市作为先行区,通过大量调研分析,最终把长乐镇长北村200亩山上耕地调整到山下,整改为稳定高产的成片水田;山上则移栽柚子树等经济作物。这既保护了耕地资源、落实了林地管控要求,保障了老百姓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今年以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积极主动开展耕地恢复和新增耕地“春苗”行动,临湘市主要领导专题调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将1500亩耕地恢复任务、564.71亩承诺新增耕地种植任务带位置下发至各乡镇(区)、街道,并按照1500元/亩对耕地恢复配套资金,确保恢复耕地任务如期完成;岳阳县组织召开全县耕地保护大会,组建恢复耕地专班,将恢复耕地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年终绩效考核、田长制和耕地保护绩效考核;平江县聘请技术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对恢复属性潜力库图斑开展了摸底核实,查清可恢复图斑14996个,面积2.8万多亩;临湘市按照1500元/亩对耕地恢复配套资金,确保恢复耕地任务如期完成。一项项“长牙齿”的硬举措,正全力守护岳阳523.04万亩耕地、459.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

事实上,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还要强生态。目前,我市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开展酸化耕地治理,有针对性实施土壤改良措施,消除土壤限制障碍因素,就能提升耕地质量。为此,岳阳县以打造全国酸化耕地治理样板县为目标,将酸化耕地治理作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了“生石灰+绿肥压青+机具深翻耕”千亩示范片、“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绿肥压青+秸秆还田”万亩示范片等。目前已累计建立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区8.04万亩,建立治理效果监测点82个,耕地酸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此外,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结合湖区特色,在耕地产出含“金”量上下功夫,全面规范稻渔(鱼、虾、蟹、青蛙)综合种养。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我市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6万亩,耕地质量正稳步提升。

矿产资源管理1.jpg


矿管开发:绿动矿野荒山

在汨罗市川山坪镇,有一座不一样的矿山。在这里,看不到漫天飞扬的尘土,看不到肆意横流的污水,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废弃尾矿,看到的是与青山共妩媚的绿色明珠。乐福田是中部地区产能较大的大型绿色矿山,年产规模500万吨,主要面向长沙市场及周边地区。厂区采用全封闭绿色生产车间,全程湿法生产,创新性实行边开采、边复绿,实现效益与绿色生态的平衡发展。

事实上,汨罗乐福田建筑用花岗岩矿绿色矿山建设只是我市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作为湖南省重要的金、铜、铅、锌、锂、铌、钽等多金属富集区,我市已发现各类矿产地200余处;已发现矿产种类59种(含亚种),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38种。目前,全市在有效期内采矿权共35家,在生产矿山14家,全市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4家(其中6家绿色矿山因到期关闭停产,已从湖南省绿色矿山名录中移除)。以前,那些曾经“灰头土脸”的矿山,早已不再粉尘滚滚,原有的荒山早已是树木成林的花园式矿山,甚至成了“不闻人声嘈杂,只听机器运转”的智能化矿山……

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我市正积极实施资源绿色低碳转型变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的意识,科学合理开采,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更是全方位坚持绿色勘查,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通过关闭整合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的小型矿山,大中型矿山占比超30%。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意识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矿山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凸显。

微信图片_20240420162504.jpg

节约集约:赋能园区土地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持持续高压管控,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通报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县市区暂停市级权限内的业务审批,并提请县市区政府暂停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行政职务。数据显示,全市2023年处置存量批而未供土地12643.63亩,处置存量闲置土地5994.23亩。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以“三地两矿”为抓手,成立土地高效利用专班,着力以盘活土地、增加投资、提升效益为目标,强力推动园区“三类低效土地”处置工作,提高各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需要调扩园区的工作,在严格把关的同时给予大力支持。据悉,岳阳绿色化工园区、湘阴高新区、临湘高新区、汨罗高新区和岳阳经开区目前正在有序开展调扩区工作。

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产业园区土地亩均产业效益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已持续推行产业园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和“五即”供地模式,即由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各主管部门,共同推行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达产即复核”供地模式,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推进供地流程优化,构建政府主动、企业对标、信息对称、预期清晰、规范安全、高效便捷、协同监管的新供地模式,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编辑:郝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