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十中学 吴红
“有喜有愁,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老舍《养花》
今年植树节,也是距生地会考100天之际,为了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丰富课余生活,我送了全班同学每人一份小盆栽,寓意着“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一份春光”。同学们收到盆栽很是惊喜,还开起了玩笑,说这花就是自己的“崽”。静观同学们养花百态,与我们各位家长育儿何其相似,不妨与大家分享分享。
一、初见·满怀期待
正当下课,我推着一车小盆栽进入教室时,迎来的是同学们的惊呼:“吴老师!这么多盆栽都是送给我们的吗?”“吴老师太好啦!”……
这些被随机贴上同学名字的小盆栽,就如同一个个“盲盒”发给各位同学。
有人领到了“拇指”西瓜,有人领到了草莓,有人领到了向日葵,有人领到了猫草……品种很多、应有尽有,
同学们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人激动:“我还从来没种过花呢!好期待啊!”有的惊讶:“这么少的土真能长出西瓜?我不信!”有的兴奋:“我最喜欢吃草莓了!真希望快点吃到自己种的草莓!”……
看到同学们千姿百态的神情,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在产房门口等待他们降临的家长们,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带给父母家人的都是满心的欢喜与无尽的期待。
二、培育·静待花开
领到盆栽的第一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询问种植技巧,一次浇多少水?
几天浇一次?需要晒太阳吗?这样的温度适宜吗?不少同学还带着自己的盆栽去请教生物老师。
三天过去了,种子们“不为所动”,学生们“心急如焚”。
有人说:“吴老师,你给我们的种子是假的吧?怎么三天都不发芽!”
有人说:“吴老师,是不是我浇水没浇够啊!我得再去问问生物老师。”
有人说:“肯定是没晒太阳,晒晒太阳就好了!”
看到这些情形,我对同学们说:“放心,都是好种子,好好养能发芽。”同学不信地离开了。
又过了两天,一早进班的时候,有同学激动地向我报喜:“吴老师,发芽啦!F同学的种子发芽啦!”F同学正认真端详着才冒出一点点尖尖的小芽,喃喃自语:“没想到,它竟然发芽了!我都没怎么管它,就浇了浇水。”我走近F同学说:“给种子适宜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的,你要相信种子的生命力。”
旁边的同学看看F同学的种子,看看自己的,摆头说道:“怎么猫草发芽了,我的西瓜还没动静啊!”“别说你的西瓜了,我的草莓也什么都没有呢!”
我笑着对这几位同学说:“种子不同,发芽的时间不同;花的种类不同,绽放的花期也不同,不是所有花都在春天盛开,夏有荷、秋有菊,冬有寒梅傲雪绽放,我们一定要了解每一颗种子的特点,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同学们频频点头,各自去照顾他们的“花崽”了。急躁、焦虑、急于求成,这不就是我们家长育儿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吗?作为家长、老师,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陪伴·相信未来
又过了一两天,班级的热议话题就是你的“花崽”发芽没?“花
崽”们大多没发芽,唯一发芽的就是之前大家“瞧不起”的猫草。大家感慨:“草”的生命力果然是顽强!
一个周末过去了,返回学校的时候,有不少同学的“花崽”冒出了一点“尖”儿,他们兴奋地拿给我看。
我听到两个女生拿着自己的草莓盆栽说:“别的种子都发芽了,就我们俩的草莓种子没动静,不晓得吴老师买的这批草莓种子是不是有问题?”
“也可能是你的水没浇够,前两天我只浇了一点水,也没发芽,后面我把种子浇透了,你看就发芽了!”旁边的同学边说,边拿着手上的盆栽展示着。
“原来是没浇透啊!”这时一个刚巧走过的Y男生恍然大悟,“那我就去浇水!”,说完就拿起水壶,“噗噗噗”浇个不停,还顺带把相邻的盆栽给一起浇了……
10天过去了,“花崽”都纷纷发芽了,但被Y同学猛浇水的几盆却似乎“奄奄一息”了,他便想放弃——自己再买一份盆栽!
得知他要另外买盆栽,我打趣地说:“怎么啦,就打算放弃了?”
Y同学沮丧地说:“是啊!看样子都没有希望了。”
F同学也说:“反正‘淹死’了,我们就重新买一盆。吴老师,这次我肯定能顺利种出来!”
我说:“那不一定哟!你们再养养,也许会有奇迹出现呢!”
又过了几天,有几个疑似被“淹死”的“花崽”也在“爹妈”的悉心照顾下,发芽了。只有F同学的“花崽”不但没发芽,而且发霉了……现在,他又开始培育他的第二个“花崽”了。
育儿如养花,从这次的养花体验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父母就是花匠。作为花匠,不但要对每一颗种子有美好的期待,还要读懂每一颗种子的特性,用心培育,用情陪伴,更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恒爱,采用适合的方式养育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惧风雨,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成自己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