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清
殷本崇,1938年生,岳阳县公田大塅人,1958年入岳阳县《岳阳报》任摄影记者,报社解散后从事文化工作,曾出版4本连环画。197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央视《东方之子》曾专题介绍殷本崇独特的中国画艺术造诣。退休后犹笔耕不辍,被誉为湖湘画苑不老松。殷本崇先生素以擅长中国画人物著称,他的《八仙过海》《吕仙醉酒》《寒江独钓》等人物画和他早期出版的几本连环画都以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享誉画坛。其实,他的山水花鸟画也毫不逊色。近日,我见证了殷本崇先生创作一幅山水写意画的全过程,首次近距离感受了他的山水画艺术魅力。
那天是在岳阳县中洲乡宝塔湖畔的一处农舍,殷本崇时而在桌上,时而在地上,展纸泼墨,只用一个多小时画出了一幅题为《溪山行旅图》的山水写意画。
按平时应邀为朋友作画的习惯,殷老大多画人物,偶尔画画《洞庭风帆图》之类的山水画。这次在宝塔湖的水边画大山颇令人意外。一打听,原来这天是殷本崇应老乡之邀前来中洲宝塔湖做客的,几十年前,为了修建铁山水库,月田、毛田、公田一带山区农民离乡背井地迁移到了远离大山的中洲乡,这里不少迁移户是殷本崇家乡的公田人。殷本崇见到阔别多年的老乡,自然谈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殷本崇在老乡眼中是位赫赫有名的大书画家,大家都想目睹他作画。殷本崇也是有备而来,宣纸、毛笔、墨汁、印章都随身带来了,开笔画的是层峦叠嶂、树木葱郁、溪流潺潺、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卷。
在家乡人面前,殷本崇画的是乡情,一股浓浓的乡情。1938年,殷本崇出生于岳阳县公田山区,半个世纪前为了修建铁山水库,公田、毛田、月田大部分村庄淹没水底,一部分村民散迁于岳阳县中洲乡和君山农场。殷本崇虽然不满20岁就离开家乡调入岳阳城区工作,但他仍然与留在山区和移民湖区的老乡保持联系,对农村生活和曾度过童年、少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20世纪70年代初,他为湖南人民出版社画的《救牛》《护身符的秘密》《猎虎记》《松树战》等连环画中就有不少场景来源于他的山区生活素材。几年前,殷本崇在土桥巷一位肖姓朋友家里作画时,现场有一位公田老乡谈到已沉没在铁山水库几十米深水底的田园村庄。已年过八旬的殷本崇先生居然凭记忆还原了淹没前的情景,房屋、道路、山丘历历在目,连一栋供销社、一座卫生院、一棵大树的位置也毫无偏差地出现在这幅山水画中,使在场的每个人惊为神笔。
殷本崇对家乡的山水情有独钟源于他的美术爱好也肇始于此。村庄不远的山头有座飞鸣寺,寺僧在一个大柜里收藏了不少古画,有人物也有山水。殷本崇从小耳濡目染,学着临摹,得到了一般农村孩子难以得到的艺术熏陶。1959年至1961年,岳阳县曾经办过县报《岳阳日报》,连小学也没读完的殷本崇被调到报社担任摄影和美编,靠的就是从小在公田山区练出来的童子功。再后来殷本崇调到文化部门工作,逐步成为一位名声大振的书画家,他没有忘记是家乡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的艺术生涯。
殷本崇的山水画如同他的人物画,都是在熟谙中国画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如他早期的连环画,尽管属于白描,但也十分讲究近实远虚的构图方法,画中的人物与环境相得益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殷本崇更是把中国画勾、皴、擦、点、染等传统技法发挥到极致,他的《洞庭风帆图》成为他水墨山水画中杰出的代表作。画面上一叶叶风帆与水中的倒影水墨交融,仅以浓淡分出轮廓,清雅闲静、怡神悦目,远处一抹君山,湖上鸥鹭点点,船头渔夫撑篙,船尾渔姑提桶,一幅令人心静止水的水墨风情画。据说这幅画被前来岳阳旅游的法国驻华大使馆人员购买回去一直挂在使馆房间内。
《溪山行旅图》是殷本崇先生的随意之作,也是这天集中表现中国传统山水写意画的一幅“课画”。因作为外行,我在殷本崇先生作画的过程中一边观摩,一边“打岔”问这问那,殷本崇先生只好边画边回答我这个外行的提问,因此殷本崇戏称这是一幅“课画”。在文学界和美术家界,不少作家和画家会写会画不会说,而殷本崇美术理论基础扎实,一边画,一边能深入浅出地讲出一整套美术理论,讲得我这个“美盲”豁然开朗。他的《溪山行旅图》先画近景,然后由下至上画中景、远景。勾出山石树木轮廓后就用皴、擦表现质感。近处较实,中、远渐虚。画面上的树木分为乔木与灌木,表现的方法不一。近树参差不齐,斜枝逸出。中处的树木基本平齐,而视觉中的远山是看不到树的,只需浅墨涂抹即可。山水画中离不开人物,人物在景中的大小比例十分重要,“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的《山水画论》有这方面的专门阐述,而清代方薰的《山静居画论》更是集历代山水人物画论之大全。殷本崇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把《山静居画论》作为自己的指南针,许多画论烂熟于心,如:“画云不得似水,画水不得似云”“画有法,画无定法,无难易”“先具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速”“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溷浊,燥不可涩滞”“古人画石,用意勾勒,皴法次之”等等。
殷本崇先生绘《溪山行旅图》用了一个多小时,但有一半时间是停笔为我作讲解,真正作画恐怕只有三十多分钟,正如《山静居画论》所言:“先具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速。”殷本崇先生画人物也好,画山水也好,得益于他早年画连环画时打下的白描功底,白描锤炼了他的控笔能力和构图能力,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多大的难度,一笔在握,得心应手,掌控自如。画《溪山行旅图》时,殷本崇为了顾全整体效果,把已经完成了勾勒和部分皴擦点染的画稿摊在平整的瓷砖地面上,然后弯着腰一边俯视画面,一边用笔墨和色彩加以完善。这时画纸处于半干半湿状态,需要画家充分掌握水分,适时使用淡墨画出云、雾、溪、瀑或用色浸染丘壑、茅屋、小桥,甚至只刷清水。画面上的两对人物或坐或伫,陶醉于山水之间。作画时已87岁的殷本崇先生弓着马步,端着调色盘,时而扫墨,时而赋彩,一幅笔丰墨健、严谨细秀、色彩明洁、意气轩昂的《溪山行旅图》跃然纸上。不是老辣到极致的大画家是难以达到这一境界的,在场的老乡和好友无不为殷本崇先生娴熟的艺术技法和雄迈的艺术风格所折服,而更钦佩的还是殷本崇先生宝刀不老、心系大山、心系父老乡亲的一片赤忱。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璧齐辉,将为岳阳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