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钩沉

彭德怀与战友的诗意友情
时间:2024-11-10 09:23:39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201291741.jpg

□王幼飞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创建人和领导者、开国元帅彭德怀,足智多谋,勇猛顽强,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使敌人闻风丧胆。他刚正直率,艰苦朴素,带兵关爱如子,令战士们崇敬爱戴。

彭德怀出身贫苦,虽然只读书两年,但他刻苦好学,并不是一介武夫。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还是在和平的建设时期,彭德怀也有着浪漫的诗意情怀,曾写过少量的诗作。他曾与战友用诗词吟诵友谊,歌咏对革命的赤子豪情。

彭德怀写的诗,目前发现不多。仅从已公开的几首来看,完全是他感情的率真流露。1928年初,彭德怀在湘军周磐所率的独立第五师任团长。师长周磐和彭德怀谈起:要办一个军校,周兼任校长,想另找一个副校长。彭德怀推荐正在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的黄公略。周磐同意后,彭德怀给黄公略去了一封信,邀他回原部工作,并告由他来办一个随营学校,同时还寄去了路费。1928年1月,彭德怀经在师政治部当秘书长的共产党人段德昌介绍,经上级批准加入共产党,4月举行了宣誓仪式。

初夏,黄公略戴着墨镜,穿着西服,脚蹬皮鞋,来到南县找彭德怀。见面后,彭德怀特意邀请救贫会的邓萍、李灿、张荣生等人,设宴款待黄公略。彭德怀特别高兴,对黄说:“办随营学校,是个大好事,我们可以用湖南陆军讲武堂的教材作为军事教材,把救贫会的章程作为政治教材,在前面加上打倒新军阀……”黄公略不知彭德怀等人现在的政治态度,于是特问:“你说打倒新军阀,要打倒谁呀?”彭德怀回答:“新军阀还有谁?就是蒋介石。”黄公略说:“蒋校长南征北战,劳苦功高,怎么是新军阀?”

彭德怀见黄公略如此表态,怀疑他已经投靠了蒋介石,怒斥道:“公略,我们是多年好兄弟,为何仅隔一年多时间,你就和我们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你走老蒋的阳关道,我们走艰难的独木桥!”随即向张荣生等人使了眼色,张立即拿一条毛巾勒住黄公略的脖子。黄公略被勒得脸色煞白,赶紧指了指自己的皮鞋喊:“鞋底里有。”邓萍说:“黄公略跑不了,看看他鞋里有什么?”他们扒下黄公略的皮鞋,在鞋底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用蜡封了防水。拆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中共广东省委的介绍信。

原来,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共广东省委便酝酿在广州举行暴动。12月11日,在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的黄公略不顾校方严厉禁止,翻出校园参加了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公略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彭德怀责怪地问:“公略,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差点把你绞死,抛到洞庭湖里去喂鱼呢。”黄公略说:“我不知道你们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试一下啰。”原来彭德怀与黄公略由于各居一方,都已秘密入党,互不知晓。黄公略听彭德怀谈了设想,十分欣喜,诗意大发,抓过笔来,写下吟赠他们的一首诗:

                广暴失败旗帜在,树立红军苏维埃。

        旅泸武岳语弃市,乌云蔽日只暂时。

        欣谈时局喜春风,柳絮飞舞庆重逢。

        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

彭德怀接过诗稿看了说:“我不会作诗,也送你几句顺口溜吧!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1928年3月,平江地下党组织20万农军两次围攻县城。6月19日,独立第五师被调派到平江驻防,镇压农民革命。彭德怀率部到平江后,在党的秘密工作下,士兵们由同情工农,发展到倾向工农,倾向革命。7月中旬,周磐发现第三团营长黄公略等人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紧急关头,彭德怀与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等决定提前发动起义。彭德怀在起义前夕,激动吟诗:

                电传天书值千金,

        这是革命幸福根。

        度过明天难关日,

        念二午时红旗新。

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成功,在随后举行的庆祝胜利大会上,宣告成立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彭德怀又兴奋地写了一首诗:

                北伐时期士兵会,

        秘密活动两三年。

        平江起义扬眉日,

        工农革命旗帜鲜。

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成立红三军团转战中央苏区,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10月,彭德怀在江西团村的反击战斗胜利后,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诗《团村战斗》:

                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

        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

        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

        狼奔豕突,尘埃冲天。

        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注:诗中的“大哥”是指“红一军团”。)

1943年4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吴印咸编导的影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在延安放映,彭德怀观看影片后非常高兴,为吴印咸即兴写下一首诗:

           摄取战争的真象,

        不怕鬼子的刀枪。

        踏遍了华北的战场,

        几经寒暑来到太行山上。

        有了你这样英勇的战士,

        中华民族决不会亡!

全国解放以后,彭德怀为了掌握现代军事技术,买了从高小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课本,同时还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并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坚持学习不间断。1958年4月2日,彭德怀从湖南回京途中停留武汉,参观新建成的长江大桥,高兴地题诗两首:

                长江天堑一桥,贯通南北功劳。

        车声辚辚桥上,惊涛滚滚东流。

        大桥横跨长江岸,龟蛇联姻情舒畅。

        三镇鼎立结同盟,万众欢呼如夙愿。

1958年10月24日,彭德怀到西北勘察战略后方建设途中到敦煌莫高窟参观千佛洞,主持维护管理工作的专家常书鸿请彭德怀题词,彭欣然写下:

                环视千佛洞,历史枉自长。

        闹市成废迹,敦煌行人稀。

        一九四九年,兰州灭继援。

        红旗向西指,春风笑昆天。

        (注:其中“继援”两字是指西北军阀马步芳之子马继援,其与父守兰州失败后,乘飞机逃台。)

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住到了西郊挂甲屯,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一面挂靠中央党校学习党史哲学,一面耕作试验田、栽果种菜。他曾写下一首诗,记录自己的心情:

           庐山雾重风萧萧,

        挂甲离京十里遥。

        一生戎马无暇日,

        老来偷闲学种桃。

1966年春,彭德怀复出任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来到攀枝花钢铁厂建设工地考察。他在小本子上,记满了三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了解到攀枝花这个地方,根据国家地质勘探,钒钛磁铁矿储量极为丰富,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4月1日深夜,彭德怀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满怀激情地赋诗一首:

                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

别人写给彭德怀的诗,在彭德怀生前并不多,最著名的是毛主席长征后期写的那首七绝。1935年10月,原红一方面军缩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19日,红军抵达陕北苏区边境吴起镇。次日,宁夏、甘肃军阀马鸿逵、马鸿宾派五个骑兵团跟了上来,企图阻止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毛泽东指示彭德怀不能把敌人带进陕北,要“砍掉尾巴”。彭德怀率部10月20日夜在吴起镇西北部的五里沟口一带设伏,第二天发起战斗,共毙伤敌600余人,俘敌700余人,迫使敌人溃逃。战斗打响的当天上午,毛泽东在作战科长伍修权陪同下来到前线,高兴地赋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来到毛泽东住处汇报情况,毛泽东不在,他无意中看到毛泽东放在办公桌上写的诗,随手拿起笔,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毛主席一生写的诗词一百几十首,写给在世的军队将领只有给彭德怀这一首。

在彭德怀被冤屈打倒时,为他写的诗,现在发现不多。唯有这两人写给他的诗情真意切。

一个是1955年授大将,曾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写有一首。黄克诚曾参加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上井冈山,曾调任红三军团师政委。1945年率部入东北,成为四野的劲旅。

1958年夏,彭德怀想起平江起义已30周年,怀念黄公略、邓萍等牺牲的战友,心绪难平,诗兴大发,在办公室用毛笔书写毛主席1930年赞黄公略的《从汀州向长沙》与《广昌路上》等诗词,又书写了原来平江起义胜利时作的一首诗,铺放在办公室地板上。黄克诚来找彭德怀,他不在。黄看到铺满在地上的诗词,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要告诉首长,不要乱写。言多必失,言多必失!”

1959年秋召开庐山会议,彭德怀要黄克诚代他去。黄克诚认为彭德怀是政治局委员,应当去。会议后期为中央全会,通知黄克诚参会。黄上山后去见彭德怀,了解到事情‌缘由,不赞成彭写信,但在会上他因发言支持彭德怀的意见,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罢免了职务,下放到山西任副省长。1966年,黄克诚受到迫害被关押,他听说彭德怀也被囚禁,想起并肩战斗的岁月,思念肝胆相照、互为诤友的老首长,特地写了一首词《江城子·忆彭德怀》:

        久共患难自难忘,不思量,又思量。

        山水隔阻,无从话短长。

        两地关怀当一样,太行顶,峨眉岗。

        犹得相逢在梦乡,宛当年,上战场。

        军号频吹,声震山河壮。

        富国强兵愿必偿,且共勉,莫忧伤。

遗憾的是这首词当时不能公开,彭德怀也不知道。直到1981年9月,《彭德怀传》编写组的同志来采访黄克诚,他才念出。黄克诚1978年12月被平反后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另一个为彭德怀写诗的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张爱萍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到红三军团任团政委。张爱萍抗战时来到新四军,1955年被授衔上将。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打倒、撤职,在散会回北京时,其他人对彭避而远之,只有张爱萍一人跟着彭德怀上飞机,陪同回京。“文革”中,张爱萍惨遭迫害,被囚禁达6年,左腿受批斗摧残骨折。1973年4月,彭德怀患直肠癌病重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救治。张爱萍去总医院治伤腿,听说彭德怀在住院,立即撑着双拐找到他的病房,要进去探望,门外哨兵坚持阻拦,张爱萍不得进,只得向病房里面故意大喊:“我是张爱萍啊!”“我是张爱萍啊!”他只想让彭老总听到有老部下在想念他,不知道此时的彭老总已病倒奄奄一息。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病逝,张爱萍听说后悲痛不已,为彭德怀深情赋词《鹧鸪天·怀念彭总》:

             横刀立马为民谋,

        晚景凄凉千古忧。

        刚正不阿耻权术,

        万言上书誉神州。

张爱萍复出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2003年7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还有刘坤模曾写有一首诗,言简意深,令人动容。刘坤模是彭德怀在入湘军时的结发妻子。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刘坤模被作为红军“匪属”遭到追捕。她外出逃难,流落到汉口后,无处安身,由熟人牵线,嫁与在汉口教书的老乡徐任吾,生下一女。抗战爆发后,刘打听到了彭德怀的消息,立即赴延安找彭德怀。会面后,彭德怀了解到她已嫁与他人,并生有一女,便说:“孩子不能没有娘啊!你还是回去吧。”刘不肯回去,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与一位老红军处长任楚轩成家,新中国成立后刘任哈尔滨粮食局政治部主任、局长,育有一女二子。刘坤模1993年因病去世,终年83岁。在1987年,已是77岁的刘坤模,在彭德怀侄子彭起超的陪同下,回到阔别50多年的乌石。她看到这里的彭德怀故居、屋旁山边的草木,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悲伤痛哭。在乡亲们的陪伴下,她一路参观悲泣不止。离别时陈列室有人请她题词,刘坤模静默良久,双泪横流,千言万语凝集笔端,便提笔写下了四句诗:

                横刀人不见,

        乌石缅雄风。

        华夏开新宇,

        犹忆大将军。


(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