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足迹

时光的红色印记——岳阳革命地标探访与传承
时间:2025-02-23 08:44:50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图片2.jpg

   岳阳,是一方红色热土。

   这里走出了任弼时、何长工、李六如等一大批红色代表人物,发生了平江起义和湘鄂赣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有任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何长工纪念馆等128处红色资源点。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于今年5月在岳阳召开,巴陵大地上的红色资源和坐标不仅是追忆过去的窗口,也是承载当代人赓续革命精神的桥梁,更是展示我市文旅的重要打卡点,吸引着八方来客到岳阳,聆听红色热土里一砖一瓦诉说着的红色故事……


平江起义纪念馆:青铜雕像下的热血回声

微信图片_20250221171130.jpg

初春的阳光下,位于平江县城关镇东兴大道的平江起义旧址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默伫立迎接每一位到访者。

   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组成。起义旧址原为天岳书院;彭德怀铜像位于旧址广场东侧;史料馆内有“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彭德怀同志光辉业绩”“英雄的平江起义团”等陈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彭德怀元帅及其领导的平江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建立人民共和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在此扣动扳机打响平江起义第一枪。展柜里陈列着起义军自制的松树炮,炮身上依稀可见“工农万岁”的刻痕。二楼会议室的长桌上,一盏缺了口的粗陶茶碗静静立着——那日彭德怀摔碗为号,三千将士应声而起。“00后”讲解员举着自拍杆带网友“云参观”:“家人们看!这就是彭老总摔过的茶碗…… ” 

平江起义纪念馆管理处党组书记洪和平说:“为迎接今年的旅发大会,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改造升级工作,馆内环境焕然一新。此外,纪念馆与抖音、人工智能等平台互动合作,利用平台流量,宣传推介平江文旅和休闲食品产业,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洪和平还介绍,为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纪念馆有4名讲解员下个月将参加2025年“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中共湘北特委旧址: 深巷灯火照初心

微信图片_20250221171141.jpg

岳阳县张谷英镇竹坪村拦石坡,三面青山环抱,五间清代平房隐于竹林深处,青瓦土墙上仍可见弹孔斑驳。

1930年寒冬,中共湘北特委书记杨奇带着一叠机密文件,踩着积雪潜入这处山坳。在油灯摇曳的土屋内,他与其他革命者谋划发动四县农民暴动,成立湘北独立团。国民党军队曾三次“围剿”此地,百余名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村口的柘港洞。如今,陈列室里的煤油灯罩上还留着当年烟熏的痕迹,仿佛能照见那些不眠之夜的紧张面容。

清晨薄雾中,游客老张蹲在屋后的石磨旁,指尖摩挲着凹槽里的青苔:“我爷爷就是当年的赤卫队员,他说特委同志开会时,总把最后一口红薯留给放哨的乡亲。”一群研学少年围坐在复原的竹编草垫上,借着手电筒的光抄写墙上的《土地革命纲领》,带队老师轻声提醒:“小心别碰歪了桌上的桐油灯——90多年前,杨书记就是借着这点光写文件。”

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推出“重走特委路”实景党课。党员干部们沿着当年秘密交通员的路线,背着竹篓翻越三公里山路,抵达旧址时已满头大汗。“现在明白为什么特委选这里了,”一位年轻党员喘着气笑,“敌人追来都找不着路!”

VR技术还原1931年“三月反‘围剿’”场景,游客戴上设备后,眼前骤然出现举着火把的国民党士兵,耳畔响起特委成员压低嗓音的争论:“文件埋在后山!乡亲们先撤!”


任弼时纪念馆: 骆驼背上的家国史诗

微信图片_20250221171157.png

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村,12万平方米的纪念园内,任弼时铜像以“负重前行”的姿态矗立在松柏之间。

任弼时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的典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他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与毛泽东同志等一起构成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里,红色研学之旅的参与者们可以深入探寻“党的骆驼”与“人民的骆驼”的红色足迹,感受任弼时等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光辉历程。

来自北京的设计师小林在AR互动屏前驻足良久,屏幕上任弼时的虚影正在油灯下批改文件,咳嗽声伴随着毛笔书写的沙沙响动。“这咳嗽声是真实的录音吗?”她问讲解员时,声音有些发抖。在“骆驼精神”主题墙前,一群大学生正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将任弼时名言生成电子明信片:“我们这代人,也要做新时代的骆驼。”

    2月19日,汨罗市民刘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任弼时纪念馆参观学习。刘阳介绍,他和孩子都不是第一次来参观,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岳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寓学于游、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被许多家长认同,利用假期带孩子到红色景区游览,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成为年轻人感受历史、涵养精神的选择。


仙姑岩红军营: 峭壁上的游击传奇

微信图片_20250221171204.jpg

距平江县城约70公里,长寿镇塘口村的3A级景区仙姑岩红军营,既有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深厚的宗教文化,是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的胜地。

当清风拂过山岗,那抹悠悠红旗,正傲然天地间。

仙姑岩红军营海拔280多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属丹霞地貌,沟壑纵横,岩洞遍布,悬崖峭壁,山势险峻。这里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红军营旧址,也是中国较早展开游击战的山区地带。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随后率部队奔赴井冈山,在途经长寿龙门时,红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一部分伤员便转移到仙姑岩休养。方正平、吴钦民等革命先辈曾以此地为据点,开展了长达3年的游击战争。当地至今保留了“红军哨卡”“红军指挥所”“军需库”“红军井”等遗迹。

红军营的负责人叫吴长征,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介绍,今年来景区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推出“战火勋章”活动,设置重走红军路、唱革命歌曲、讲红色故事、“战火勋章”沉浸式国防教育体验情景剧等内容,吸引游客近6万人次。 “音响、视觉效果非常震撼,感受模拟火炮‘对阵’低空无人机,体验感满满,同时,这些场景也让我直观感受到了祖国现代国防科技的强大力量。”香港学生李丽君说。

    吴长征表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举行,红军营计划以此为契机,开发以平江起义为主题的研学课程,引入数字展馆和全息投影技术,通过实景布置和剧情演绎,重现平江起义历史事件,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陈毅安烈士纪念馆:  无字信笺写尽千言

1 微信图片_20250221171238.jpg

雨水节气,湘阴县金龙镇绿树成荫,生机勃勃。陈毅安烈士纪念馆就坐落于这个镇上,一栋砖木结构、两房一厢一角的平房,屋面青瓦盖顶,地面青砖铺就,墙面窑砖粉白。

陈毅安,1905年出生于湘阴金龙镇,早年投身革命,黄埔军校毕业,22岁参加秋收起义,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一战成名,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拥有一个美丽贤淑且忠贞不渝的妻子,戎马倥偬中他先后给妻子李志强写下54封寄托着相思和革命理想的家书,而他生前最后一封家书——第55封家书却只有两张片言不见的白纸(1930年8月7日身为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的陈毅安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原来,陈毅安曾与妻子约定:“如果我哪天牺牲了,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挂念我!”无字家书,折射的是一位共产党员曾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清明时节,总有人将新鲜杜鹃花放在烈士铜像前。一对银发夫妻在影像厅观看《无字家书》话剧,老太太掏出手绢拭泪:“我们那个年代的情书,也是报喜不报忧啊。”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岳阳这片红色热土必将迸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徐 颖 李晗妮 整理


(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