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钩沉

“窑火”“社火”扮靓湘阴三峰青瓷小镇
时间:2025-03-02 09:52:17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微信图片_20250302093941.jpg


□刘衍清

1400多年前,茶圣陆羽将全国烧制茶具的窑口排了一个名,岳州窑青瓷被列为六大名瓷之一。岳州窑的主要产区分布于湘江尾闾的湘阴县。随着岁月的流逝,号称“万窑窝”的湘阴已无当年窑火映红半边天的盛况,只留下“三峰”这片土地延续着千年窑火,而且增添了渐成气候的“社火”文化。初春时节,我们采风小分队走进了“窑火”与“社火”交相辉映的三峰社区青瓷小镇。

  “四最”之源

岳州窑是中国最早的青瓷、最早的匣钵腹烧、最早的官搭民烧、最早的釉下点彩,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著名陶瓷学专家叶喆民、冯先铭、周世荣、陈文平等分别在《中国陶瓷史》《中国古陶瓷》《湖南陶瓷》《中国的陶瓷》等权威著作中作出的评价。唐代茶圣陆羽更是在《茶经》一书中将岳州窑与刑窑、鼎州窑、婺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列为华夏六大青瓷名窑。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通过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吴铭生、高至喜、周世荣等陶瓷考古专家先后沿湘江一线的古代窑址发掘,岳州窑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湘阴县的铁角嘴、青竹寺、洋沙湖、马王墈、乌龙嘴一带。早在汉代岳州窑已在全国率先烧制青瓷,南北朝时岳州窑青瓷产品顺江而下输入当时南朝国都南京成为宫廷用品,隋唐时代为岳州窑的鼎盛时期,因此被唐代茶圣陆羽列为六大名瓷之一。

宋代以后,由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以及北方瓷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白瓷、彩瓷、青花瓷一统天下的格局,青瓷萎缩,湘阴县境内的岳州窑大部分消失殆尽,只剩下乌龙嘴的三峰窑和逐渐向北延伸的汨罗营田窑及岳阳县鹿角窑。因此,千年窑火不熄的三峰窑堪称岳州窑的活化石。

能工巧匠让岳州窑火生生不息

当采风小分队走进三峰社区的岳州窑生产基地,只见车间内一字排开数十台手工拉坯机,这与我之前在享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看到的有所不同,景德镇瓷器大都是先制模具后压坯,少有手工拉坯,而岳州窑则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拉坯。岳州窑陶瓷行业协会会长董必佳为采风小分队做了拉坯示范,只见他将陶泥置于飞旋的车盘中央,然后用灵巧的双手手指揉压、分开、提起手。须臾,一只光滑可爱的陶坯便制成了。董必佳出身陶瓷世家,是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十二代传承人,他和同样被授予市级非遗传承人的瞿建斌一道扛起了岳州窑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的重担,带领16名非遗传承人打造岳州窑基地。

微信图片_20250302001404.png

历代高手在三峰。我们在墙上的陈列中,见到了瞿汉清、李若斌、张存其等老艺人的介绍。他们是活跃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岳州窑手艺人的中流砥柱。瞿汉清老艺人擅长精品壶制作,如壶内备有恒温烫酒之水的烫酒壶、倒酒时会发出悦耳叫声的凤嘴壶、形象逼真的双耳壶和猫耳壶,更有造型美观的虎壶,此虎一只脚伸出倒酒时的憨态尤其可爱。生于民国元年的张存其擅长烧制岳州窑的龙窑制作,其中位于乌龙嘴的龙窑长达81米、宽4.6米,1972年被湖南省轻工业厅评为全国最大最长的龙窑。由于窑大装坯量也大,很少人能烧全窑,烧过半条窑就要换人,两下两上接力干。为此,张存其老艺人的长孙张国华先生专门撰写了一部《中国龙窑建筑史》,其中就有其祖在三峰窑建窑的历史和工艺。

在三峰社区,我们还见到了年届八旬的岳州窑老艺人吴建国。吴老擅长岳州窑雕刻和书法,一把雕刀能在泥坯上刻出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和书法作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他的弟子周国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岳州窑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的作品屡次获全国和省级奖项。2024年,周国防被授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并成为岳州古青瓷研发中心负责人。

正由于代代师承,岳州窑才得以薪火相传。

社火,三峰人打造的新名片

史载,远古时代的舜帝陶泥于河滨,教导子民制陶的技巧,因此中华陶瓷行业均以舜帝为制陶祖师爷。三峰人自古尊师重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祭拜制陶鼻祖舜帝。到了这一天便鼓乐齐鸣,鞭炮共响,焚香膜拜,一是感恩陶祖,二是祈祷保佑三峰风调雨顺,窑业兴旺。祭祖仪式和舞龙、拱虾、蚌壳戏和呷窑菜等成为三峰“社戏”文化的活动内容。

在岳州窑非遗传承基地,热情好客的三峰人特地展示了部分“社戏”内容。先是祭陶祖,主持人诵该祭陶祖文后,湘阴县文化馆馆长祝红涌和三峰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郑运辉共同燃烛敬香,然后由16名市、县级岳州窑非遗传承人依次持烛祭拜,代表着岳州窑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接着是击鼓玩龙和上窑菜。过去窑工在烧窑时不能回家吃饭,一般将盛菜的陶钵用从窑口喷出来的火焰煨炖。猪肠子虽不起眼又便宜,但三峰人洗净后装在瓦罐里在窑火孔中炖煨数小时,等火候适宜便加入红枣,然后再加入秘制佐料和香菜。出罐后,汤味浓香四溢,肉质皮白鲜嫩,口感柔滑不腻,回味无穷。还有窑菜“葱白头”,釆用具有“淡水鱼之王”美称的鳡鱼为主要食材,用少量鲜肉和蛋清为辅料,再用生姜和香葱原汁拌匀,经三峰祖辈独传手工技术制作而成,具有色泽光鲜亮丽,入口鲜美无比的特点。董必佳会长介绍,目前三峰社区有好几位制作这种鱼丸的师傅,每年要销售几十吨,成了一个小产业。到三峰社区参观岳州窑的游客,首选的菜品就是炖肠子和“葱白头”这两道窑菜。窑菜美食也作为“社火”的文化项目被列入岳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青瓷小镇,有待蓄势发力

因千年窑火,三峰古镇被誉为青瓷小镇。域内由笔架山、陆角岭、董家岭三座山丘环绕相拥,因此“三峰耸翠”被列为湘阴八景之一。

    生于斯长于斯的董必佳会长特意介绍,三峰的太极图地形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奇杰作,域内东、西两条溪流一来一往,形成回文状的奇妙景象。三峰古镇依山濒湖,青石古街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我们随着董会长穿街过巷,发现一条条石板路保存尚好。特别是几处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值得一游,其中一栋拥有二层高的古宅雕梁画栋,旧而不破。瓦檐上的雨水绕着不同方向流入宅中的天井,设计奇特。两扇大门雕刻的神秘图案也仍然完好。据董会长介绍,这栋老房子的杨家老太太活了105岁,前两年才去世。去世前不久,宅子里还举行了五代同堂的家宴。社区还有几口麻石井圈锁口的古井仍然清水盈盈,桑树、桫椤树、大叶杨柳等10多株百年老树也散布在路边,风动叶摇,仿佛欢迎我们前来参观。更令大家一饱眼福的是,许多老屋子的基脚和围墙都是窑上用过后撤下来的匣钵砌成的。有的是用陶缸嵌成,形成青瓷小镇独有的房屋建筑风貌,大家纷纷在墙边打卡。

微信图片_20250301235644.jpg

在青瓷小镇,我们意外发现笔架山下还有一处红色旅游景点——女红军张玉清旧居。张玉清是江西兴国人,1922年参加革命,曾担任过7个区的妇联主任。1929年在荇田石码区由朱德介绍入党,1930年组建以妇女为主体的娘子军连队,任连指导员。1931年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的第一次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1935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受重伤,后失散民间,随夫来湘阴老家三峰生活,直至87岁逝世。张玉清于1983年经江西兴国县民政部门认定为失散老红军。因此,三峰社区除窑火、社火之外,又添了一处缅怀女红军的红色景点。

三峰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郑运辉介绍说:“三峰社区的文旅资源十分丰富,社区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软硬环境质量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随着沧桑变迁,许多古老的窑火已然熄灭,但在三峰窑,那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岳州窑火,至今仍在熊熊燃烧。这炽热的火焰,不仅是对传统陶艺的坚守与传承,更是岳州窑生生不息的象征。这里是唐代六大名瓷之一岳州窑的根脉,这里是岳州窑的活化石,这里又是青瓷小镇独特的“社火文化”所在地。两颗熠熠生辉的火种在这里传播,我们期望青瓷小镇能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加快开发和利用的进度,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窑火”和“社火”的独特魅力,感受“窑火”和“社火”的热情与温度,让我市又一文旅网红打卡点迎来五湖四海的客人。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