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经济 >城建交通

气象专家气象日里聊“天气”
揭秘手机天气预报“不准”的真相
时间:2025-03-21 10:52:54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微信图片_20250321091705.jpg

气象专家气象日里聊“天气”

揭秘手机天气预报“不准”的真相

三月中旬,全国多地早已春暖花开,岳阳却依然春如四季,气温忽高忽低,强风暴雨甚至冰雹时有光临。“猝不及防”的天气,让许多出门看天气预报成了“必修课”,可手机一早显示明明是阴天却遭遇了大雨,明明是小雨的却整天晴空万里……

你获悉的天气预报为何总是“不准”?背后真相不简单。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之际,记者探访市气象台为你揭开背后真相。

微信图片_20250321091749.jpg

数据来源影响预报

“明天到底下不下雨?”小王看着手里的两部手机发愁,“华为”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显示“多云转晴”,“苹果”却提示“午后有雷阵雨”。而妻子的打开“小米”手机查询时,结果跳出的是“局部地区短时强降水”。

“这是许多人每天都在经历的真实场景。”市气象台台长蒋帅介绍,手机天气预报变成“天气猜报”,这背后隐藏着气象科学、数据算法与商业逻辑的复杂博弈。事实上,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高度依赖数据源,而不同手机厂商选择的预报数据,因供应商不同而不同。多样的数据来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无疑为手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埋下了隐患。

以“苹果”手机为例,常规的10日天气预报数据由Apple Weather提供,而旧版本(iOS15.2及更早)可能使用The Weather Channel。在极端天气信息和空气质量信息方面,则由“和风天气”提供。

国产“华为”手机的天气信息,国内预报数据取自中国气象局权威发布的预报数据,同时还采用了其他供应商的数据进行备份及对比校准,如天气地图模块数据来源于墨迹天气,台风路径和空气质量数据取自最美天气等。此外,“华为”手机还因机型不同还可能采用不同数据组合。

“小米”手机的实时天气信息数据主要来自墨迹天气、彩云天气和中国气象局;“荣耀”手机会对最美天气、中国天气通和AccuWeather的数据源进行智能切换;而vivo、OPPO等品牌手机的天气数据,目前还未查到明确的信息来源,推测可能和“小米”、“华为”、“荣耀”信息来源类似。此外,国外品牌手机天气数据多采用全球通用信息,如Accu Weather或The Weather Channel等,在中国大陆地区则可能综合本地数据提供商信息。

1742520570323.jpg

技术差异影响预报

事实上,独立天气预报APP的实况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气象局的官方数据接口,但是不同APP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和预报算法却各不相同,它们并不会和所在地气象部门的实时预报完全一致。算法则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关键工具,不同算法对数据的解读和处理方式不同,也就会导致不同APP对同一种天气情况的预报可能存在差异。

天气瞬息万变,而手机天气APP的数据更新频率对预报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中国气象局的预报数据在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左右各刷新一次。在这些刷新的间隙,就可能出现实际天气变化了,但手机上的数据还未更新、或因融合APP算法预报结果(如彩云天气、墨迹天气等,能够提供公里级、分钟级的短时降雨预报)而与官方预报存在偏差的情况。

此外,手机的定位精度也会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如果天气软件定位只精确到市、县,软件就会读取本级气象站的数据,而一个市或县的范围较大,天气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若定位精度高,就能更准确地反映用户所在位置的实际天气。但不同手机的定位精度本身就有差异,从而使得天气预报出现偏差。

极为复杂的大气系统,本身具有显著的混沌特性。由于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海陆分布以及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大气运动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哪怕初始条件仅有极其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演化和放大,产生“蝴蝶效应”,最终呈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大气的混沌特性意味着难以用简单的确定性模型来精准描述。尽管现代气象技术不断进步,能够获取大量的气象数据,但要完全捕捉大气运动的每一个细节仍是天方夜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像局地的小尺度气流、城市热岛效应引发的局部热力环流等,都可能对天气形势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这一特性还会使得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跨度的拉长迅速积累,导致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742520597692.jpg

“看天”认准“中国天气”

“天气预报的偏差,本质是人类对自然复杂性的谦卑认知。”蒋帅指出,与其纠结“为何不准”,不如掌握科学方法,即信官方、多验证、看趋势。

在天气发生时,我们应优先关注来自省市、国家气象局的官方预报、预警信息,比如中国天气网或下图带有“中国天气”标注的天气数据,它们均来源于由国家气象局旗下华风爱科公司出品的中国天气通。而这些部门都拥有专业的气象监测设备和先进的预报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他们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是经过严格的监测和分析得出的,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要明了,天气预报是“概率艺术”,而非“绝对预言”。在变幻莫测的天气面前,保持警惕与灵活应对,如看到“70%降水概率”,请当成“出门带七成把握的伞”,而非“必定淋成落汤鸡”。

文/图 记者 郝家勇 通讯员 董雨欣 


(编辑:郝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