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伍市学校六年级190班 潘语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湖南的天空也变得如此忧伤,细雨如丝,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在为逝去的亲人哀悼。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是一个既庄重又充满温情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好祭品,前往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祭品通常是些简单的食物,如水果、糕点、酒水等,但每一样都寄托着人们对先辈的思念之情。我们一家也不例外,父亲会带着我们来到山上,找到那座被岁月侵蚀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祖先的名字,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那熟悉的名字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我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墓碑周围的杂草,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仿佛是在为祖先打扫家园。然后,父亲会在墓前点燃几炷香,那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我们的思念飘向远方。接着,我们依次向祖先的墓碑磕头,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幸福安康。
到了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姥爷,这也许是我六岁前最亲近的人了。记得那时,我坐在姥爷的腿上看书,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则会亲切地念给他听,他偶尔也会开开玩笑,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房间里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想到这,我的鼻头一酸,眼眶湿润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可如今,他却不在了,我心里十分难过,也会时不时地想起我的姥爷。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虽然带着一丝忧伤,但也充满了诗意和温情。它让我们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也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因为好好地、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大的安慰。
评语:
这篇作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湖南清明节的民俗风貌与人文情怀。小作者既描写了自己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缅怀,又表达了对当前美好生活的珍惜,让人感动。希望小作者能继续保持这份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用妙笔书写更多动人的篇章。
(指导教师: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