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细田
清明祭英烈,精神永传承。3月28日上午,岳阳楼区“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祭祀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在岳阳市烈士陵园举行,98人共同向烈士默哀、鞠躬、敬献花篮等。仪式后参观纪念园和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分享故事,还举行基地揭牌,学生描红,同步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据3月29日《岳阳日报》)
以青春视角重铸叙事,让代际传承焕新教育。98名参与者在岳阳烈士陵园齐唱国歌、默哀献花,将清明祭扫活动升华为一次深刻的精神对话。孩子们为烈士墓碑描红,党员干部整理花篮绶带,二者交相辉映。红领巾讲解员讲述张超烈士事迹,那壮举经由稚嫩而坚定的声音重现,英烈精神从碑文文字化作触动人心的力量,红色基因融入时代的脉搏。
以青春视角重铸叙事,让代际传承焕新教育。东升小学黄乐萱“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誓言,彰显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突破。00后、10后成为红色故事讲述者和烈士精神实践者,教育从灌输转向沉浸式内化体验。孩子们手握毛笔描红碑文,既是技艺传承,又在触摸历史中烙印价值观,更是将历史温度烙印在新一代记忆中,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苏醒。
以文明实践搭建桥梁,让纪念空间跃升课堂。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烈士陵园升级为精神文化磁场。党员干部在此淬炼党性,青少年在此开展思政实践,“网上祭英烈”拓展受众至全体市民。描金匾额与“中华英烈网”二维码共存,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表明精神传承既需要陵园的庄重,也需要云端的创新传播。
以科技赋能革新形式,让守正创新引领新风。“网上祭英烈”活动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传统祭祀相比,云端献花、数字纪念馆等新形式以绿色低碳发展拓展参与范围,保留了慎终追远的本质。这不是对传统的消解,而是让更多现代人,尤其是Z世代扫码进入英烈纪念馆,在指尖划动间完成与历史的青春对话,通过指尖触及精神家园,实现纪念全民化、常态化,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
以生命教育启迪未来,让精神火种持续传承。描红仪式后,孩子们从历史触摸中感悟家国命运,党员干部重温誓词明确使命。朝阳下的陵园,满是历史厚重,更藏着未来希望,匾额熠熠生辉,照亮民族精神传承之路。
承传统薪火,铸时代新光。从仪式迈向课堂,英烈精神指引方向。清明祭扫,孩子们在实践基地体悟家国关系,党员干部思索融入民生服务的方法。精神接力在新时代绽放,烈士陵园尽显历史庄重与未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