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 何超群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书写者,而我,作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更是一名在教育田野上默默耕耘的农夫,用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见证着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定。这十八年,是我与教育不解之缘的见证,更是无数感人至深故事的集合。
初为人师,梦想启航
时间回溯到2007年的夏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九月,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岳化一中,踏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中学地理老师。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满腔热血,总梦想着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的心跳得比任何时候都快,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传承知识的神圣使命。
我尝试着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地理知识,从地球的奥秘到山川湖海的壮丽,从气候的变化到人文地理的多样性,每一堂课都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我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内容为《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我用了大量的美景图片,结合了优美的诗歌,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的和谐,那堂课深受好评,那种成就感与喜悦感至今难忘。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火。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希望能用我的教学、我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宏大的震撼、和谐的愉悦。天体运动、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一种安静的轮回;地壳运动、山川沟壑、沧海桑田,一种豁达的雄壮;岩浆凝固、风化成沙、沉积熔化,一种亘古的永恒;水体循环、三态转换、草长莺飞,一种生命的渴望。希望地理能够成为孩子们打开心胸、思维、视野和心态的钥匙。
担任班主任,爱与责任的双重考验
2011年的初秋,我开始担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担任班主任,意味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接手班级之初,面对着一群性格迥异、青春叛逆的学生,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则因家庭原因情绪低落,还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我意识到,仅凭简单的说教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去感化,用耐心去引导。
我开始尝试个别谈话,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梦想与困惑。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户外拓展、志愿服务等,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展现自我,重拾自信。
记得有一个学生,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性格内向,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发现他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便特别关注他的学习,经常给他额外辅导,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地理知识竞赛。最终,他不仅在比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那一刻,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有类似的例子很多,资助困难学生,家访问题学生,帮助学困生……那一股干事、想事的热情至今回想起来都会佩服自己、欣赏自己,原来我也曾经如此热爱。
教育的真谛:点亮心灯,照亮未来
在担任班主任的三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启发;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成长。我学会了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用更加细腻的情感去关怀他们,用更加智慧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我时常告诉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有的或许需要更多的阳光,有的则需要更多的雨露,作为教师,我的职责就是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静待花开。
这十八年间,我见证了无数学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志青年。他们有的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有的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还有的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每当收到他们的来信,或是节日里收到他们的祝福,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依然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我知道,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而我,愿意做一名永远的旅者,与学生们一同探索未知,共同成长。因为我深知,教育是点亮心灯的事业,而我,正是那手持火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