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林
岳阳作为沿江环湖、河港纵横、池塘密布之城,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学会紧急避险能力的角度,有必要让每个学生熟悉水性,学会游泳。让人人学会游泳!一百年前,有人也这么想,并且身体力行,极力推广游泳。他就是岳阳湖滨大学青年教员袁浚。
烂漫少年郎
清清的沙河向西流,河滩很宽,细沙和砾石在骄阳下晒得发白。沙河在三港咀与油港河并流,汇成新墙河,注入洞庭湖。沙河南边,就是岳阳县筻口镇沙南村。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袁浚(1901年—1989年)就出生在这里。
袁浚自小性格开朗、活泼,精力充沛。小伙伴们在河边丢石头玩,他比别人丢得远。有一次,一个青年哥哥把石头丢到河对岸,小袁浚很羡慕,就时时刻刻跑到河边练习,终于有一天把石头丢到河对岸。小袁浚打起赤脚满村跑,宣告自己的胜利。“万事全凭百练功”,小小年纪的袁浚参悟到这个道理。这句话成了袁浚的口头禅,更是嵌进了袁浚的性格基因。
青年哥哥在沙河里游泳,在两岸游来游去。小袁浚又有了小目标——游到沙河对岸。于是,他脱离岸边打泡泅的舒适圈,一天天往河中间游。小袁浚很快实现了小目标,在沙河两岸游过来游过去,在河中央表演各种特技:翻筋斗、倒立、仰面“睡觉”。有一次“睡”过了头,被河流冲到了三港咀,冲入了新墙河。过了好久,小袁浚才逆水游回沙南村。
新墙河是岳阳东部山区向西边湖区联系的主要水道。袁浚家祖祖辈辈都是新墙河上的贫苦船工,为船老板驾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袁浚十一岁就跟着叔父学习驾船。
袁浚十三岁那年,春夏涨水季节,有一富商从筻口集齐山货,指名要袁家船工送货到岳州城。袁浚跟着父亲启航了。傍晚时分,船行至新墙河入洞庭湖处,只见风高浪急,货船摇晃得像小孩手中的拨浪鼓。富商吓得脸发白,双手紧紧抱着桅杆。惊吓中,看到小袁浚面不改色,配合父亲的号令,沉着冷静地摆着尾舵。
船终于平稳地进入洞庭湖,富商心情放松,对袁浚父亲说,这孩子胆大心细,体力过人,如果送去读书,将来一定是可造之材。袁父道:“谢贵人吉言。穷人家哪有钱送孩子去读书呀!”富商心念一动,于是拍着胸脯讲:“明天进城后,我带他去福音堂小学试试看。”
“湖滨飞人”
袁浚十三岁那年,进入岳阳城里读书,而且是读免费的洋学堂福音堂小学。袁浚十分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埋头苦学。1916年,袁浚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湖滨中学预科班,走进了黄沙湾。
袁浚身体素质好,协调能力强,乐观热情的性格又招人喜欢,学校体育老师夏义可、何谓信重点指导袁浚的技术,袁浚的运动能力大为提高,开始显露出卓越的体育才能。湖滨大学从1919年起设立“湖滨巨人”奖,三年评一次,评分标准是:连续三年获得体育比赛冠军且各科学业成绩期平80分以上。袁浚在1919年、1920年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上,连获两届冠军。在1921年岳阳县第一届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四个单项第一,被授予个人田径冠军称号。因此,袁浚夺得湖滨大学首个“湖滨飞人”称号。
1922年6月,袁浚中学毕业考入湖滨大学。暑假,湖滨大学保送袁浚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暑期体育讲习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回岳阳正式入读湖滨大学,同时兼任体育助教。1923年,袁浚任队长的湖滨大学足球队参加湖南省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足球预选赛,获全省冠军。1924年5月22至24日,湖滨大学足球队代表湖南省出席中华民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湖滨大学足球队一时名震遐迩。
游水队是湖滨大学的一个学生团体,队长由袁浚担任。洪水季节,游水队驾船巡湖,帮助附近的村民打捞落水物资。
辗转求学练成游泳绝艺
袁浚的体育才能让湖滨大学又惊又喜,学校认定这是一个好苗子,要把他留校当体育老师。1924年暑假,袁浚即将进入大学三年级,湖滨大学决定将他转学到苏州东吴大学(基督教教会大学)体育科学习,读书期间,湖滨大学每年供给学费300元,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回校任教。
袁浚前往苏州,要到南京转车,特意回到南京东南大学看望两年前在此结识的老师和同学。正巧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系招生,袁浚就忍不住报考了。他想,自己反正学成之后都是回湖滨大学,回报母校,在哪里读书都一样。结果,袁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袁浚兴致勃勃地把录取消息写信告诉湖滨大学,湖滨大学校方大为震怒。袁浚哪里知道:苏州东吴大学与岳阳湖滨大学同为美国基督教创办的西式大学,经费是“体制内”流动,而且他去苏州东吴大学是转学,内部手续已经完成。湖滨大学给袁浚回信:“你未去苏州东吴大学,违反合同,学校停止提供费用。”袁浚懵了,他哪有钱完成大学学业呀!
幸好,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徐则林爱惜人才,帮袁浚免了学杂费。袁浚的生活费却没有着落。同寝室程登科侠义热肠,把自己勤工俭学的工作(负责组织早操和全能运动队)分一半给袁浚,与袁浚同吃一份饭菜熬过一学期。同时,东南大学也出面,多次跟湖滨大学商榷,终于让湖滨大学给袁浚续上了费用,并且把袁浚办成了转学生。袁浚挺过了最难的一关。
学业对袁浚来说,反而是最轻松的。因为热爱,他门门功课优异,还是学校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代表队队员,妥妥的校园风云人物。有一年,东南大学与东吴大学举行田径对抗赛,袁浚获得五个项目冠军。
1926年6月,袁浚从东南大学毕业,按合同回湖滨大学担任体育主任兼管理员。就职不到一个学期,湖滨大学因反帝浪潮席卷而停办。袁浚先后来到苏州成烈体专、杭州省立一中、杭州高中执教。
1930年12月,袁浚应患难之交程登科之邀,赴德国柏林,考入德国国立体育大学学习军事体育。在该校学完射击、滑翔等体育课程后,又转入德国国家警察体育学校游泳班,专攻游泳。
1931年冬,一年一度申请参加德国国家游泳考试的时间到了。学习游泳还不到一年的袁浚申请报名。袁浚取得了前10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了一张足金资格证书——德国国家游泳教员联合会会员、国家游泳救生会会员(当时德国已取消学位制)。
第一代游泳教员
1932年初,袁浚学成回国,成为我国第一代游泳教员。
袁浚回国后曾在武汉、成都、杭州、长沙、广州多所高校担任体育系主任。1933年初,袁浚应聘国立武汉大学体育系主任。他向学校提出三点:不缺体育课时才算体育及格;缺席体育课六小时以上者按体育不及格处理;体育不及格暂不发给毕业证,必须补足体育课时方能发证。新官上任三把火,袁浚把武汉大学的体育热情燃烧起来,武汉大学1934年5月在东湖新建了天然游泳场,武大学生破天荒开了游泳课。
彼时,张学良担任国民政府武汉行辕主任,他也是体育爱好者。在张学良的支持下,武汉大学同意了袁浚开设女生游泳课目的报告,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子游泳课先河。
袁浚担任中国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总裁判。1934年9月9日,武汉举办首届渡江竞赛。竞赛起点在汉阳门码头,终点在汉口特二区三北码头,游程约5000米。虽然仅40多人参赛,但长江两岸挤满了围观的市民。获得第一名的是武汉警备旅士兵鞠华强,用时33分30秒,张学良为他颁发了刻有“力挽狂澜”字样的银盾奖牌,当时报刊称这次活动为“横渡壮举”。
因在武汉大学工作成绩显著,袁浚1936年被教育部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袁浚为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之职。
袁浚与程登科20世纪30年代合写《中国现在及将来所需要的体育人材》,发表于《勤奋体育月报》(1936年第四卷第二期)。1936年又与程登科合著《游泳》一书,对推动全国游泳活动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书中“初学者从仰泳开始学起”这一论点至今仍被沿用。
1944年上半年,经全国最高学术会议审查通过,袁浚被认定为体育教授,并由教育部发给“合格教授证”,袁浚成为全国游泳界的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担任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终点裁判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游泳竞赛委员会委员、游泳运动协会委员、第一批国家级游泳裁判、广东省游泳协会主席、广州市游泳协会主席。
投身新中国体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浚先后担任广州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和系主任。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成立,袁浚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后续任二、三、四届委员)赴京参会。年过半百的袁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体育事业中,多次参加全国大型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如组织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带领中国田径队出席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56年5月下旬,毛主席畅游珠江、湘江、长江。袁浚带着游泳专业班学生陪同毛主席几次游珠江,亲眼见到毛主席在水中矫健的身姿。
1957年,袁浚作为中国青年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并出席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国运动员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中获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创造了1项世界纪录、打破了4项国际青年运动会纪录,打破了14项1956年中国全国纪录。袁浚担任领队兼教练的游泳队由10名男运动员组成,参加各种姿势的游泳比赛,获得2个银牌,1个铜牌。
1966年4月,袁浚教授从广州体育学院退休,结束了长达42年的体育教学生涯,携妻将子回到故乡岳阳。他继续发挥余热,成为岳阳民进的创始人,被选为民进岳阳市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二届名誉主委、政协岳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顾问。
一百年前,20岁的袁浚在洞庭湖畔黄沙湾求学,游泳、跑步、打球,发誓要甩掉“东亚病夫”贬称。
一百年后的今天,游泳项目璨然崛起,体育成绩盛况空前,中国健儿英姿雄发!
袁浚,盛况如斯,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