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田卓灵 通讯员 方建军 甘秀梅 吴昊
青砖黛瓦间,铜鼓山商代遗址静述三千年青铜文明密码;白泥湖畔,黄淑故居串联起湘北革命烽火记忆。作为岳阳现存最早的城址,被誉为“历史重镇”“文化名镇”的云溪区陆城古镇已有近千年历史。近日,为响应岳阳市旅发大会“办会兴城”号召,云溪区陆城镇人大主席团紧扣古镇保护与开发主线,以“历史文化挖掘、民意诉求化解、文旅融合赋能”为抓手,推动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
深耕历史文化“活字典”,让古镇底蕴“活”起来
陆城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古迹众多。为此,人大代表们自发组成“古镇文脉守护队”,深入挖掘陆城千年县治历史,系统梳理铜鼓山商代遗址、大矶头、黄淑故居及墓、陆城粮仓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历史脉络。历时9个月,代表们共走访60多位本地耆老,整理出《陆城史话》修订稿并进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陆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陆城。
据了解,在人大主席团的推动下,代表们还成立了“陆城文化研究会”,目前正在设计南北正街观光线路,计划串联城墙公园、黄淑烈士故居等6处景点,打造“一街一景一故事”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我们不仅要保护古建筑,更要让历史故事成为古镇的‘活招牌’。”镇人大代表蒋志明说。
架起民意沟通“连心桥”,让老街群众“聚”起来
人大代表是听民声、汇民意、聚民心的“连心桥”。连日来,陆城镇人大代表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古镇保护规划政策,确保群众思想与镇党委、政府同频共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等方式,人大代表们讲透了古镇保护与开发对传承文脉、经济增收、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的“长远账”,让“护文脉就是护饭碗”成为全镇村(居)民共识。
针对老街居民反映的“供电不稳定”“管网老化”等问题,代表们还联合镇执法大队开展调研,协调资金600万元-800万元完成强弱电入地、管道规划改造,以及对脏乱现象进行治理。“现在家门口的路更平了,灯也更亮了,环境也更干净了,住在老街真幸福!”老街居民樊大姐说。相关负责人介绍,代表们还发挥“群英”带头示范、服务社会的作用,吸纳100余名居民参与到古镇环境整治中,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当好矛盾调解“和事佬”,让发展环境“稳”起来
面对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人大代表主动担当“调解员”。在陆城村土地征收纠纷中,代表们连续7天走访涉事村民,协调制定“土地置换+就业帮扶”方案,既保障项目落地,又维护群众利益。针对历史建筑产权争议,代表们引入法律顾问团队,通过“法律讲解+情感疏导”,成功化解2起产权纠纷。
为预防矛盾反弹,代表们还创新“红黄橙”分级处置机制——红色纠纷由镇人大主席牵头调解,橙色纠纷联合部门站所联动化解,黄色纠纷委托村(社区)就地解决。2024年以来,代表们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其中涉及古镇保护的重点纠纷4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人大代表说话公道,我们服气。”老街居民吴大爷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陆城古镇,青砖黛瓦与波光粼粼的白泥湖相映成趣,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智慧赋能发展,正书写着“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同行”的时代答卷,彰显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