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科教 >教师随笔

书香四月·悦读人生|在寒冬的裂隙里,种下春天的种子——读迟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时间:2025-04-16 11:49:58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四月,春风拂卷,书香满城。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岳阳日报教育新闻部特别推出“书香四月·悦读人生”主题报道,从书香校园建设、师生经典共读、名师导读佳作等多元角度,记录全市师生共品文字温度、聆听思想回声的动人故事,遇见更辽阔的世界与更丰盈的自我。

当春天的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拂过书页,翻开迟子建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仿佛触摸到北国冰雪下涌动的暗流,听见生命在寂静中拔节的声响。这部散文集以季节为隐喻,以文字为烛火,照亮了人性深处的坚韧与温情,恰似一盏为教育者点亮的心灯。  

迟子建的笔下,冬天从不是终点,而是蛰伏与沉淀的驿站。她以故乡呼兰河的冰封暗涌、大兴安岭的偃松匍匐为喻,揭示“寒冬”的哲学意义——它教会我们以静默的姿态积蓄力量,等待春风的召唤。正如她所言:“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这种对苦难的诗意凝视,恰似教育者的使命:在知识的寒冬里播撒希望,在成长的阵痛中守护天真。书中盲人老妪听海的故事尤为动人——即便双目失明,仍能用心灵感知潮汐的呼吸。这启示我们,教育不仅是传递光明,更是教会学生在黑暗中聆听内心的潮声。  

迟子建的文字如北方的盐,质朴中闪烁锋芒。她将琐碎日常淬炼成诗:父亲手制的冰灯在寒夜中摇曳暖光,撕日历的声响叩击时光的褶皱,母亲的伞在雪中撑开沉默的歉意。这些细节被赋予“陌生化”的凝视,成为穿透庸常的精神符号。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本旧书、一支粉笔、一次对话,皆可成为点燃灵魂的火种。书中对“慢生活”的诠释更令人深思:“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教育者尤需这份从容——允许种子按自己的节奏破土,让成长回归生命的本真。  

作为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将半生的沧桑化为笔尖的慈悲。她写失去至亲的痛楚,却以《灯祭》中那盏永不熄灭的冰灯,将哀伤升华为永恒的纪念;她描摹北国极寒,却在冻土深处窥见达子香根系延伸的倔强。这种“悲悯而不畏缩”的姿态,恰是教育者最珍贵的底色。书中老伐木工讲述雪崩往事时,恐惧已化作对生命的敬畏——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带领学生穿越风雪,在伤痕里镌刻智慧的纹路。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一本写给所有在岁月中跋涉者的启示录。对于教师而言,它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者应有的生命姿态——在寒冬中播种,在静默中坚守;更是一把钥匙,开启与学生共赴精神春天的可能。当我们以迟子建式的目光凝视教育,便会懂得:真正的春天不在季节更迭中,而在历经寒暑依然炽热的心跳里。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怀揣这本书的温度,在教育的原野上,让每一个冬天都孕育着破土而出的春天。  

平江县天岳芙蓉学校  汪秀勤

(编辑:田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