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廖碧媛 周爱勇)4月12日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联合德兰书园举办2025年“九章书话”公益读书分享会第一讲,共读聂茂长篇小说《王船山》。本次读书分享会由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杨厚均教授主讲,德兰书园负责人胡春梅主持,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师、研究生以及德兰书园读书会书友等四十余人参加。
分享会伊始,杨厚均教授交待了选择《王船山》作为分享书目的缘由,并对作者聂茂及其作品进行了相关介绍。紧接着从王船山“知识分子”这一身份入手,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杨厚均教授指出,《王船山》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确立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宏大主题,即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使命担当,并提出了“何为知识分子”的问题。其次,小说表现了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这是小说能称之为史诗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次,作者深入王夫之的内心深处,揭示知识分子“九死不悔”的精神求索历程,这是小说具备史诗品格的关键。杨厚均教授强调,《王船山》的一大显著特点是浓厚的书香气息,融合了学术性与文学性,这使作品更为厚重与更具诗性。此外,难能可贵的是,《王船山》的作者始终站在现代思想文化高地去审视和表现他的写作对象。
杨厚均教授的精彩讲解深深打动了书友们,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书友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杨厚均教授的讲座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他没有过多的剧透,让我对小说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身就喜欢阅读人物传记,而聂茂为一个文学家写的人物传记更是让我对作品充满了好奇。”“古代知识分子秉持对‘道’的追求,通过学术与实践不断探索其内涵与价值。‘道’的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处于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他所追求的‘道’已蕴含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对于我们当代知识分子来说,要敢于躬身入局,在实践中展现担当与作为,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所需要的。”书友们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
据悉,“九章书话”是由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杨厚均教授发起、联合德兰书园已有的“一月一书”读书平台而举办的公益读书分享会,是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活动。“九章书话”每年九讲,由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九位教师轮流主讲。2024年已分享了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杨本芬《秋园》、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去家访》、孙甘露《千里江山图》、杨闻韶《我守着更小的世界》、张新颖《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乔叶《宝水》、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在内的九部作品。2025年“九章书话”计划共读《山南水北》等书。
主讲嘉宾简介:杨厚均,汨罗人,博士,教授。曾担任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院长,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50-70中国文学研究、当代作家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