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闻中心 >首页幻灯下

悦闻丨游过四季,最心动的还是这里!
时间:2025-04-21 10:50:24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记者:李婷

游过“绿色地标”我们呼吸更加畅快

——“江小豚”的江湖旅游攻略之四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通讯员 彭展

江水悠悠,夕阳下的波纹泛着金色的光。我甩动尾鳍,轻轻划开水面,不远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的新装置在暮色中静静矗立。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忙碌的工地;而现在,它成了闻名遐迩的“绿色地标”。

▲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

我叫江小豚,住在长江岳阳段。这些年,水更清了,鱼更多了,我的家族也逐渐壮大。这一切,似乎与岸上那个叫“己内酰胺搬迁项目”的大事有关。

十年前,我和同伴们游经岳阳段时,总得小心翼翼。那时的长江岸边,密布着化工厂的塔罐与管道,其中就包括湖南石化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老装置。它们距离长江最近处仅800米,每次游到这里时,妈妈总会催促我们快速游开。

2018年,国务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行动,长江经济带“化工搬改关”的号角吹响。我听到岸上的人们讨论:“这里有全新规划,整个产业链要搬家,符合《长江保护法》要求。”那时的我半信半疑。

转机出现在2021年。一天,我看到成群的人类工程师和施工车辆涌入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横幅上写着“己内酰胺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后来才知道,这是湖南省、中国石化和岳阳市的“三方协议”落地:老区土地收储资金全部投入新项目建设,而新区选址远离长江3公里,还采用了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这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一位穿蓝工装的工人对同伴说。新区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绿色新技术:全球首创的酯化法环己酮技术能减少50%污染物排放,浆态床双氧水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连控制系统都实现了99.9%的国产化。我虽然听不懂这些术语,但从他们兴奋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希望。

图片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新区实现双生产线运行的酯化法环己酮装置。

2023年12月,项目全流程贯通。岸上的新闻里反复提到“2431”这个数字:“2”是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两大难题;“4”是产能翻番后,用地、用工、用水和排放大幅减少;“3”是三项自主核心技术打造行业标杆;“1”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基地。

最让我开心的是,新区的外排污水总量减少了70%!现在,游经岳阳段时,我再也不用屏住呼吸了。洞庭湖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总磷浓度逐年下降,水草重新丰茂,连多年未见的鱼类也回来了。

在洞庭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中,建设者们没有简单拆除这些工业遗迹,而是巧妙利用七里山罐区的球罐、卧罐、廊架和消防炮等设施,为它们披上了艺术的外衣。这样的变化,让我惊喜不已。

如今,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喷绘涂鸦让这些钢铁巨兽“秒变”网红打卡地。当老工业的钢铁骨骼遇见街头艺术的鲜活血液,成就了属于岳阳的“硬核”浪漫。我常常浮出水面,看年轻人在彩绘罐体前拍照,孩子们在改造后的消防炮旁嬉戏。

图片

▲湖南石化工业旧址涂鸦装置。

“这些涂鸦打破了人们对工业设施的刻板印象。”一名艺术家这样评价。确实,涂鸦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绝佳的拍照背景,钢铁与色彩交织,工业与艺术对话,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拉满的时尚大片。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追求新奇的年轻人,还是带着孩子的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今年春天,我发现家族成员变多了。妈妈告诉我,这几年幼豚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连迁徙的候鸟也把这里当成了中转站。岸边的湿地公园里,常有人举着相机拍摄我们跃出水面的瞬间。一名环保志愿者说:“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它们回来了,说明水质真的变好了。”

而更深远的变化藏在产业链中。己内酰胺不仅搬走了工厂,还建成了15万吨聚酰胺新材料装置,吸引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一名工程师解释:“以前生产原料,现在制造高端新材料,就像从卖面粉升级到了做蛋糕。”这让我想起人类常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来环保与发展真的可以共赢。

如今,我和伙伴们常常在夕阳下游过己内酰胺新区。远处的装置塔罐银光闪闪,近处的江水倒映着云影。我知道,这场历时多年的“绿色革命”,不仅改变了长江的模样,也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契约。而我的使命,就是在这条母亲河中,做它最忠实的见证者与守护者。

记者手记《《《《

当那只被称作“江小豚”的精灵再次跃出水面,岳阳城的万家灯火与装置区的信号灯在江面交织成流动的光带。这令人动容的画面,正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最生动的注脚。

当产业发展的轨迹与生态保护的逻辑真正实现同频共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必将如同这奔流不息的江水,激荡出更加动人的篇章。

(编辑:江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