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悦读

碧水清波中的岳阳诗意
时间:2025-04-26 22:11:49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6179d57838600468b2ed8ca653b56887.jpeg

操和常

我曾走过很多地方,涉过很多水,于塞北朔风中触摸过黄河的粗粝,在江南烟雨里寻访过西湖的潋滟,却从未有一方水域如岳阳这般令我痴迷。当暮色漫过岳阳楼的檐角,洞庭湖的波涛忽然化作泛黄的宣纸,那些曾踏碎月光追逐诗行的身影——屈原涉江溅起的水珠、孟浩然抚平的八月湖水、李白泼洒在扁舟的醉月、杜甫病中望见的乾坤浮浪——竟在渔火摇曳处与我隔世相望。此刻登楼凭栏,方知范仲淹笔下“浩浩汤汤”的不只是水,更是古今文人叩击天地时,那永恒震颤的诗心,是芸芸众生撑篙寻梦时,蓦然撞见的诗意。

这里既有江湖交汇、逐浪排空的壮阔,又有水天一色、静影沉璧的幽邃;既存大江东去的豪迈,更蓄细雨湿衣的缠绵。浩渺烟波里,既孕育着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又激荡着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济世豪情;既倒映着孟浩然的羡鱼情,也沉淀着杜甫忧国忧民的叹息……终成中华水系最瑰丽的诗眼。

这里的水,四时变幻。晨雾初开时,洞庭湖面浮起青烟般的薄纱,渔舟欸乃声惊碎粼粼金辉,白鹭掠过澄澈清波。待得正午烈阳倾泻,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翻涌起碎银万顷,货轮犁开的浪痕里跳跃着“水天一色”;长江中游第一矶——城陵矶港塔吊的倒影被揉成金箔,随波涛起伏如流动的郭熙《林泉高致》之笔意。暮色四合之际,君山渐染胭脂色,归航帆影掠过“白银盘里一青螺”,而东洞庭湖浅滩上,麋鹿踏碎的月光正随藜蒿轻摇,将“浮光跃金”的幻境铺展成三十里水墨长卷。

这里的水,四季不同。春水含情,南湖细雨织就烟罗,垂柳蘸着涟漪写“岸芷汀兰”的工笔小楷;夏浪奔放,此时站在岳阳城头远眺,会惊觉湖水的呼吸竟能撼动千年城垣——浪涛如千万匹脱缰的野马,前赴后继撞击着石砌堤岸,将“波撼岳阳城”的震撼化作脚下土地的震颤,水汽裹挟着芦苇的清香扶摇直上,将远山幻化成浮动的青影;秋水澄明,月光在鱼儿跃出湖面的刹那碎成星子,老船工哼着《洞庭渔歌》摇橹归航,橹声里荡开“吴楚东南坼”的苍茫气象;冬波沉静,候鸟群掠过洞庭湖湿地,小天鹅将脖颈弯成《楚辞》里的问天弧线,江豚跃起的微笑宛如长江写给大地的情书。

这方充满诗意的水域,潜移默化地熏染着身在岳阳的人们,让他们拥有“江湖儿女”的基因、“诗与远方”的诗情。在这里,柳毅井边的茶馆姑娘,会为你续上第三杯君山银针,嫣然一笑,“信人如信水,流水不欺客”。这种源自鱼米之乡的天然信任,让亚马逊水上乐园尖叫的年轻人与岳阳楼前写生的老者,共享着“江湖儿女”的基因——敢乘孤舟向烟雨的勇气,敢托真心予流水的坦荡。龙舟竞渡时,你会看到汨罗江上57岁的老舵手嘶吼着荡气回肠的号子,皱纹里的风雨化作船头破浪的锋芒,孩童放逐的纸船载着粽香飘向遥远的思念。另一边,少年们踩着浪板掠过南湖碧波,水花溅湿画板上未干的“将船买酒白云边”,与李白的醉意相互晕染;沱龙峡漂流“九起九落”的尖叫,恰似洞庭波涌的古老回响,叠印着范仲淹的浮沉传奇。你若在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可循着千年街巷的岁月痕迹,左拥大江大湖、洞庭余晖,右抱人间烟火、市井繁华,在巴陵戏的悠扬唱腔与渔火季的璀璨焰火中共绘江湖古城的浪漫长卷。

然而,诗情画意,是有人日夜耕耘;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

日夜耕耘、负重前行的正是一批批“碧水先锋”,他们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刻进生命,以碧水清波为主题,以汗水与担当为墨,写下了最美的生态诗篇。“最美麋鹿守护人”博士宋玉成、“江豚格格”谭格、“94岁高龄志愿者”朱再保、“30年深耕水污染防治一线”的李晖、“绿色卫士”汤敏、“无动力帆船环保活动发起人”廖磊……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散落在碧水清波间、鸟语花香中,犹如星光照亮了整个水乡。更有360余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20余万名志愿者,以青春作桨、信念为帆,为守护碧水勇毅远航……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卫江”,从“碧水先锋”们的带头行动到全民的“生态自觉”,如今,华龙码头曾经砂石轰鸣的伤口生长出了芦苇编织的绿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画卷在巴陵大地全面铺开,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熊猫的萌态成为岳阳最靓的生态名片。

当湘、资、沅、澧四水奔涌归流于浩瀚洞庭,163公里长江岸线舒展成拥抱世界的绿色臂弯,这座从《水经注》走来的城市,正以水的哲学书写新时代《巴陵胜状》——让每朵浪花成为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韵脚,每滴碧水化作通向盛世长歌、美好未来的诗行。


(编辑:李幽)